《獨角獸商店》經典觀後感集

電影快訊 1535℃
《獨角獸商店》經典觀後感集 - 陸劇吧

《獨角獸商店》是一部由布麗·拉爾森執導,布麗·拉爾森 / 塞繆爾·傑克遜 / 瓊·庫薩克主演的一部喜劇類型的電影,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觀眾的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獨角獸商店》觀後感(一):夢想vs現實

在成長中,夢想與現實永遠是一對矛盾體。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擁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審美,即使這些在別人眼裡是荒唐的。但都不重要,因為質疑和不認可不是用來傷害自己的武器,堅信自己的那片心靈花園,用愛澆灌它,你一定會找到那個屬於自己的獨角獸。

Unicorn will love you forever.

《獨角獸商店》觀後感(二):May the ones you chase be the ones that guides

就寫寫私人真情實感。

就因為簡簡單單是一部能夠related to的電影。

不是說什麼中規中矩搞溫情燉nm給燉的雞湯。也不討論電影火候略顯青澀這不夠那差點,本身人也沒衝著成熟精鍊去,一直定位就是奇異色調而不大眾的一部成本不高的電影。

而是有類似經歷的人自然懂得生命里曾經或者期待有一隻獨角獸的metaphor存在。所以也沒覺得這部電影誰都要懂都得愛不釋手,只要給那些相信和需要獨角獸的男女孩們就行了。

最珍貴的是什麼,不是Kit從小到大存在於想象中的那隻獨角獸陪伴了她走過多少的日子。

獨角獸也不是能夠簡簡單單就被得到,一定要是通過了選擇考察的人才能擁有撫養它的權利。而在於當獨角獸和商店的人真正出現在她生命中時,她因此發生了改變。

有關“believe”之類的主題自然讓我想起The Polar Express。你相信的,你才能看到。

考試時畫的畫是unicorn唯一在牆壁上塗滿彩色的學生

一開始的鏡頭語言已經說的很明白這是個獨特風格不走常規的女孩。所有人的畫只有她是塗滿了牆壁的unicorn。衣服也是彩虹

《獨角獸商店》觀後感(三):布麗·拉爾森的少女心事

微博先發了,來豆瓣發現字數超了,所以只好換成長評,也改動了一些地方。從完成度等方面來看,這並不是一部足夠優秀的電影。但是這部電影實在是太真誠,無論是Kit 對獨角獸的執念還是尋找自己和堅持自我,滿滿少年氣和童心,這種品質實在是太難得

電影里Kit 的煩惱完全就是本少女的成長心事,“希望和其他人一樣正常,穿一樣的商務服裝”,“被別人愛”,希望自己像別人一樣“有工作,喜歡吃噁心的食物”,沒有“總是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或者更想做其他的事”,等等等等;以及到後來的,她知道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找回自己愛的人,和自己和解把獨角獸讓給另一位更需要她的女士 這也是為什麼我愛成長,成長讓我們接受自己是誰,讓我們確定自己是被愛的,讓我們去做更好的自己,讓我們明白“Nothing good last forever” 也不是那麼難以接受 最重要的是,試問哪個像我們這樣敏感,暴躁,缺乏安全感,常常自我懷疑,感覺不到被愛的女孩兒,不想要一隻will love you forever also full of love and magic 的獨角獸或者麒麟這種傳說中的生物呢

《獨角獸商店》觀後感(四):住在我心裡的小孩,這是送你的一封情書

又到了開腦洞時間:如果有機會得到一樣你最想要的東西,你會要什麼?找到喜歡的工作?累積更多的財富?還是擁有錦鯉體質?

最近瑪妮看了一部畫風可愛的電影,女主角最想要的竟然是一隻獨角獸!不不不,瑪妮說的不是喬欣,而是“驚奇隊長”——布麗·拉爾森。

這一次,拉爾森不再是《房間》里堅強偉大的母親、《金剛:骷髏島》里灰頭土臉的戰地記者,也不是漫威宇宙中硬核的“最強女英雄”,而是變身一位有着天馬行空想象力的彩虹少女。

這部她自導自演的新片叫做——《獨角獸商店》。

獨角獸領養指南

布麗·拉爾森在片中扮演女主角Kit,一位異想天開的畫家。在藝術學校的一項“自畫像”考核,當別人都循規蹈矩地完成畫作時,Kit卻用顏料和亮片塗繪了一幅獨角獸,在人群中顯得格格不入。

這是老師們不能接受的,所以Kit被退學了。回到家的Kit由此開始了“頹喪宅”的生活,拒絕出門、癱在沙發上看電視。

她覺得父母給她介紹朋友是拿她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認為父母因自己的失敗感到丟臉……

直到Kit看到電視里的一則招聘廣告,她決定開始新的生活,收起自己五彩斑斕的畫作、脫下蓬蓬裙換上職業套裝,開始了作為“商務女性”的辦公室生涯。

故事的神轉折來自於一個神秘商店的邀請函,在這裡Kit可以得到她最想要的東西——一隻獨角獸。

不過,領養獨角獸是有條件的。

第一步: 為獨角獸建造合適的家園

商店銷售人員給Kit的第一個文件上寫道:

你必須首先建立一個家園,為了確保此魔法生物的安全和快樂,讓獨角獸宜居。

給獨角獸建房子這件事,重新點亮了Kit的生活。她在買木材時認識了在商店打工的維祖,兩人一起看油管教學視頻、一起開車去買乾草、一起動手建房子,成為了可以交心的朋友,彼此也產生了好感。

第二步: 養育獨角獸

為了滿足這一條件,Kit在工作上愈加努力,她向老闆加里提出要展示自己的能力,希望從臨時工變成正式員工,老闆也許諾了Kit讓她和吸塵器客戶見面。

為了吸塵器的提案,Kit沒日沒夜地畫圖紙、想方案,最終她以一場瘋狂的presentation展現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她五彩斑斕的創意與會議室里西裝革履的客戶形成鮮明的對比,不意外地,Kit的嘗試又一次以失敗告終。

第三步: 用愛包圍獨角獸

養育獨角獸的終極考驗就是愛的共鳴。“你內心的恨意,對它而言就是匕首”、“你的生命中有足夠的愛為獨角獸付出嗎?”、“你的獨角獸能在快樂的家庭里生活並且有成熟的支持機制嗎?”

文件上的一系列問題讓Kit開始思考自己的家庭關係,她開始主動與父母參加戶外家庭活動,嘗試與父母和解。

給童年的一封情書

《獨角獸商店》被外媒稱作是“給每個人內心小孩的一封情書”,如果你也恰好是個童心未泯的成年人,那你一定會喜歡這部電影。

在Netflix的製作特輯中,布麗·拉爾森說,她小時候也有臆想出來的朋友——三隻穿着衣服的老鼠。

後來它們去哪兒了?她把答案放在了《獨角獸商店》中。在影片的結尾,Kit真的等到了她的獨角獸,這是全片最戳人的一幕。Kit對獨角獸說:

我以前經常夢到你,我幻想有獨角獸住在我的衣櫥,但是後來我意識到,這根本不合理。你在很長時間裡,都是我的好朋友,我叫你史蒂夫,沒人陪我的時候,你會陪我下棋,你以前用角來推動棋子……永遠謝謝你,我現在沒事了。

看到這奇幻又美妙的一刻,瑪妮和Kit一樣開心和感動,獨角獸是否存在?

或許可以借用鄧布利多的一句話:“當然是發生在你腦子裡的事,哈利,但為什麼那就意味着不是真的呢?”

相信獨角獸的女孩

獨角獸是純凈美好的正義化身,也代表了Kit純真的夢想。

我們聽過太多的毒雞湯,告訴你“成年人的世界沒有童話”、“童真是孩子的專利”,彷彿扮演世俗的大人才是現實的正解。

但瑪妮覺得,成長並不一定要以磨滅童真為代價。對美好、純真的嚮往和想象力,對任何年齡都一樣珍貴。

童真是每個人的權利,更是一種能力,它不等於幼稚的為人處事,也不是故意拒絕成長。而是對一切事物保持善意的理解,保持對世界的探索和創造。

英語里有一個詞叫kidult ,指的就是像Kit這樣童心未泯的成年人。

成長並不意味着拋棄本真,而是在與世界握手言和的同時,放下焦慮的生活方式,成為一個會與人溝通,也懂得愛人的自己。

你會是那個相信獨角獸的女孩嗎?

《獨角獸商店》觀後感(五):誰會不想要一隻獨角獸?

“Every person alive has a dream. Everybody needs some magic in their lives,even if they’re all grown up.”——

如果身邊的一個朋友突然興沖沖地告訴你,她要有一隻獨角獸了,你會怎麼想?

“WTF?”

“她瘋了吧?這都什麼鬼?”

“你是不是沒睡醒?”

布麗拉爾森就扮演了這個即將擁有獨角獸的女孩——凱蒂。

不同於《房間》中吃盡苦頭的母親,更與《驚奇隊長》中的強大毫不沾邊,《獨角獸商店》里的凱蒂只是個努力長大、步入現實世界的女孩。

一如曾經的你我。

01

27歲,30未至

凱蒂是個成年人了,與同齡人的不同在於她相信世界上有獨角獸的存在。

她喜歡畫畫,喜歡用五顏六色裝點她的夢想,她將彩虹也獨角獸畫在一起,她相信既然彩虹是真實存在,那麼獨角獸也可以。

凱蒂的父母是很溫柔的存在,愛着凱蒂,也能接受她小孩子一般的幻想,除了獨角獸這件事。

他們希望凱蒂能長大,能好好上班,做成年人該做的事,而不是始終像小孩子一樣玩過家家,沉迷於與自己的幻想朋友玩耍。

凱蒂開始懷疑自己的想法,迫於壓力找了一份正當工作——文印。

結果碰到看似親切的老闆,其實只想着如何脫光她。

“獨角獸商店”的突然造訪拯救了凱蒂即將對現實的沮喪。

“你有機會得到屬於你的獨角獸!”

獨角獸是凱蒂從小就想要的,於是她開始證明自己有資格養好獨角獸。

獨角獸需要愛,需要充滿愛的環境。

這是銷售員告訴她的。

事實上,凱蒂證明自己有資格的過程,也是她成長的過程。

她以為父母對她有太多要求,事實上是她太過專於自己的事,而忽略了其他。

她的周圍沒人相信她的獨角獸,其實她從沒考慮過是否是自己太多自私而不在乎別人。

她認為自己充滿愛、充滿自信,但她還沒意識到自己才是缺愛的那一位。

凱蒂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認為一切就像獨角獸一樣美好,她是個沒長大的孩子,同時也是旁人眼中“不懂事的人”,她沒有做好長大,進入這個不美好世界的準備。

她把自己的想象力放到了她的吸塵器上,只可惜她高估了公司的“趣味”,老闆對她的態度也都是逢場作戲而已。

如果不能賺錢,那些花里胡哨的東西都不如小孩子的玩具。

“每個人都會有夢想,即使對象是成年人,每個人的生活都需要一些奇幻。”

凱蒂不理解,當時或者現在的我們依舊不理解。

為什麼成年人不能接受奇幻、不能接受天馬行空、不能承認“扯淡”的夢想?

也許因為成長之後就不需要這些,想要長大就必須接受自己曾經的想法被現實一個接一個打碎,那些“不理解”要麼被理解,要麼就把他們藏起來。

凱蒂最後也明白了這些,所以她才會把獨角獸留給了另一位需要它的女士。

她覺得那位女士會更需要她。

也或許是凱蒂覺得自己是時候成長了。

“所謂的成長,是建立在失敗之上的”

“你真的是坐電梯上來的嗎?”

只可惜凱蒂永遠都不會知道答案了。

02

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只論電影的話,我覺得只算一般,但因為我喜歡這樣的故事,加上演員我很喜歡,所以豆瓣給了4星。

電影能讓人產生共鳴,理由之一必是與現實產生共鳴。

倘若把凱蒂放到真實世界中,或許會更慘。

不務正業,不好好找份工作,每天只想什麼有的沒的獨角獸。

不好好工作,居然想耍小心思勾搭老闆。

做個提案彙報搞得跟兒戲一樣,這樣的員工要你幹嘛?

最後一條倒是跟電影很貼合……如果一個產品不掙錢,那公司為什麼要花時間和金錢去做?

如果沒有利益可得,那對於公司沒有任何意義。

“公司不是學校,不是讓你來學習的。”

這話是我之前面試的一家公司負責人說的,作為對我的上一句“我可以學”的回應。話糙理不糙,社會中就是這樣。

公司可以認可你的學習態度,但不太可能接受給你錢還教你東西,如果你是應屆生,或許還有商量的餘地。

對對錯錯重要嗎?

重要!

可是在成年人的利弊面前,對與錯只能算弟弟靠邊站。

截圖來自《後會無期》

最近一直在看《我們與惡的距離》,快看完了。推薦大家看,正好看看一個海峽的距離,讓我們的電視劇水準相差了有多少。

到劇里中期有這麼個情節:

得知哥哥被處決後,妹妹李大芝借病回家,喬安發現李大芝的真實身份後,便團隊跟着李大芝進行拍攝。

當自己與父母上了電視後,大芝氣憤找來跟喬安對峙。

來自《我們與惡的距離》劇照

什麼是對錯呢?新聞的底線是什麼呢?到底是不是只有她哥哥是兇手呢?

作為媒體人,讓公眾知道事實是他們的工作,所以喬安才會第一時間找團隊去跟拍。這是對的。

但未經當事人同意就拍攝並放送出去,對於大芝他們來說這就是壞。

我們可以認為喬安在這件事中是有自己的情緒在裡面,畢竟自己是受害者家屬,但是這樣也就使得自己也成了“殺人犯”,大芝口中的“殺人犯”。

截圖來自《我們與惡的距離》

對與錯的界線很模糊,電視劇中的絕非個例,觀眾都心知肚明,現實中存在的多之又多。

成年人為了個體利益或是集體利益,可以考慮放棄很多,利益至上這話並非毫無道理。

當徹底將利弊變成價值導向,這部分人最終能走向何處?或許是倡導996、為公司肝腦塗地的商業大佬,或許是大精力粉飾太平的一些人……

這部分話題展開就太多了,不如再回到眼前,想想大人們的價值觀與孩子的對錯觀相碰撞後,都發生的那些事吧。

03

從小就被告訴,這個世界不公平

推特上有用戶發了這麼一條:

我很小的時候打破了一個瓷勺子,被父母劈頭蓋臉的罵了一整頓飯,怎麼這麼不小心,家長花錢給你糟蹋東西,做事為什麼這麼慌裡慌張,布拉布拉。時隔多年有天午飯,我爸打破了一個一樣的瓷勺子,我當時就非常緊張。但全家沒有一個人說他“怎麼這麼不小心”、“糟蹋東西”。我才意識到錯的不是做這事,而是我。

如果反問家長:你不是也這樣做嗎?

這時,家長就會跳起來揪着你的耳朵說:你也敢學我?

這樣的經歷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過,甚至上一輩也會有,而這樣的“不公平對待”也會成為習慣。

領居家的奶奶有一回不小心摔了個碗,爺爺立馬就破口罵了,奶奶不說話。後來爺爺自己把碗摔了,下面的晚輩應和“這回你怎麼摔碗了呢”,爺爺笑笑並不說話,就這麼過去了這事。

你看,都一樣,沒有區別。

只是這種事情沒法反過來。

前不久有條新聞,17歲的男孩在校與同學發生矛盾,在回家的路上被媽媽批評,跳橋喪生。

視頻里,男孩從下車到跳橋,不到5秒,十分堅決,幾乎沒有留給母親反應的時間。

意料之中,網絡討論的熱點變成了對這位母親的教育方式上,能將一個17歲的孩子批評到自殺的地步,孩子的心裡是得有多痛苦。

截圖來自微博

孩子究竟是什麼感受,現在誰也不知道,只知道這事真挺讓人難過的。

教育方式、觀念的不同,不可避免的會使得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產生變化。當父母將自己數十年積累的認知,一下子以“為你好”的由頭加於孩子的想法上時,發生的衝突就大概率成了“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幾乎是讓很多人忽視的存在,尤其是父母這樣最親近的人之間,而這中間產生的語言暴力往往使最狠的。

一個孩子如果被“慣壞了”,遇到事會先去對付別人,而不會傷害自己。

在痛苦的時候首先選擇傷害自己的孩子,沒有一個是“慣壞了”的,全都是缺少愛。

截圖來自《房間》

其實孩子他們真沒必要提前多少年了解你們大人的那套想法,他們需要知道的就是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之前看完《過春天》,我評價寫“過得了春天,也難過青春”。

青春是道門檻,過去了就半隻腳踏入了成年人的世界,丟失了過去的一些自己。

來自《過春天》劇照

雖然我也希望大家都能帶着一丟丟“幻想”去過大人的生活,但似乎最後真成了“幻想”。

倘若能有,那可真的很棒。

如今我們反感父輩們的種種“不妥”行為時,等到我們自己為人父母的時候,能不能就保證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複錯誤呢?

似乎很難,而隨着身邊的朋友一個接一個的成家生子,甚至二胎,加上家中有意無意的“提醒”,說心中沒有半絲波動都是假的。那麼一丟丟丟丟吧~

蹊蹺的是,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做好一個家裡的孩子,也沒有人教過父母如何做好父母。他們的經驗,大都是他們自己的經驗而已,對錯無可比較。因為沒有準確模板,這一切也就成了各種模仿與自我摸索學習。

做父母很容易,兩個人激情之下就可以,但想做好好父母,想想都覺得很難。至少現在的我堅定不移的相信這一點。

誰會不想要一隻獨角獸呢?

可以陪她長大,跟她下棋,與她交流心事,帶她一起好好看看這個世界。

獨角獸商店 (2017)6.32017 / 美國 / 喜劇 / 布麗·拉爾森 / 布麗·拉爾森 塞繆爾·傑克遜我們與惡的距離 (2019)9.52019 / 台灣 / 劇情 / 林君陽 / 賈靜雯 溫升豪房間 (2015)8.82015 / 愛爾蘭 加拿大 英國 美國 / 劇情 家庭 / 倫尼·阿伯拉罕森 / 布麗·拉爾森 雅各布·特倫布萊過春天 (2018)7.72018 / 中國大陸 / 劇情 / 白雪 / 黃堯 孫陽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