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西部電影外景地, 受全球影迷追捧! 能體驗到最正宗西部文化

電影快訊 1223℃

作為一個在加拿大西部艾伯塔省地圖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中轉站,坎莫爾(Canmore)卻是從卡爾加里到班夫這條必經之路上絕對的“大腕”:延綿的群山下零星點綴着名不見經傳的牧場,牛仔們在馬群奔騰的塵土中造就了種種傳奇軼事。這一次我要面對的,是一家真正聲名在外的牛仔家族。

好萊塢西部電影外景地, 受全球影迷追捧! 能體驗到最正宗西部文化 - 陸劇吧

百年牧場的華麗轉身沿着不着邊際的叢林小路前行許久,終於瞥到了那家最為著名的牧場Rafter Six尖尖的屋頂。在這片有些神秘的土地上,不僅能體驗牧場住宿、牛仔大餐,以及騎馬、鬥牛表演等野性十足的項目,等待着我的,居然還有一連串異常飽滿紮實的牛仔家族故事。

好萊塢西部電影外景地, 受全球影迷追捧! 能體驗到最正宗西部文化 - 陸劇吧

這片牧場始於19世紀70年代,由統治當地威士忌交易的西北騎警沃克上校建立。他最初在這裡設立了一座驛站,命名為Rafter Six。20世紀20年代,史密斯夫婦買下了這個驛站,改建為牧場並開始招待客人。1940年,這裡被好萊塢選為電影外景地之一,瑪麗蓮·夢露的首部電影《大江東去》便曾在這裡拍攝。從此以後,這片曾經極度靜謐的區域,成為迪士尼和其他西部電影的重要攝製基地之一,逐漸聲名大噪。1976年,Stan Cowley從史密斯夫婦手中買下了這座牧場運作旅店經營,但如今,它的功能早已超越了旅店本身,集吃喝玩樂於一體,深受途經本地的外國遊客和來自世界各地影迷們的追捧。全球各地的人們來這裡只為體驗一把最正宗的西部文化,看牛仔們怎麼生活,或者有幸當一天牛仔。

好萊塢西部電影外景地, 受全球影迷追捧! 能體驗到最正宗西部文化 - 陸劇吧

這些美好的願景使得Rafter Six這家近150歲高齡的“老爺店”,當之無愧地成為加拿大西部地區最著名的品牌之一,就連牧場的管理者都笑稱:“你看,我們每台電腦鍵盤上都有Rafter Six的標誌(鍵盤上的數字6與上標正好與Rafter Six標誌一致)。”

Big David,與愛馬同乘電梯的頂尖高手作為牧場的主人,Stan老爺子一家可謂人丁興旺:Stan夫婦、他們的4個兒女以及各自的伴侶共同掌管、經營着這片牧場。牛仔氈帽、格子襯衫、牛仔褲、馬靴,還有牛皮帶搭配金屬皮帶扣,雖然如今的Stan已經遠離牛仔的活兒了,但他每天仍樂此不疲地保持着這身固定的打扮。

Stan的大兒子David是這座牧場的下一任接班人,高高大大的他,長相酷似電影《斷背山》里的Jack,這是在我來之前就早有耳聞的。他見我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可以像別人一樣,叫我Big David。”不過,David對《斷背山》卻不太感冒:“那隻能算是羊倌吧?真正的牛仔要有高超的駕馬能力。”說著,他指了指自己的皮帶扣,“每個牛仔都有不止一塊讓自己驕傲的腰牌,這不僅僅是一種身份象徵,每個腰牌都代表了特殊的意義,相當於競技比賽的獎盃或獎狀,每塊通常都價值2000加元以上。”David顯然是眾多馴馬師中的絕頂好手,每年7月的卡爾加里牛仔節,他都被邀請牽着自己的愛馬搭乘電梯,在眾目睽睽之下登上卡爾加里的標誌性建築——卡爾加里塔一展風采。馬坐電梯,這標準在牛仔界想必也絕無僅有。

Stan,牛仔老爹的狂野往事牧場餐廳里人聲鼎沸,一面是吧台上牛仔們拼酒的喧囂,另一面安靜的角落裡,牆上掛着一位印第安人的畫像,這顯然不是一件裝飾品。與牧場隔河相望的那片區域,正是印第安人的領地,至今也鮮有外族人能接近他們。而最為和這邊風生水起的Rafter Six主人,Stan老爺子卻與他們保持着一衣帶水的親密緣分。

與印第安人首領相識那年,Stan只有12歲,歃血為盟、結拜兄弟的印第安儀式讓這個男孩十分恐懼:“他們在我的臉上畫各種顏料,舞蹈誦經,我心想他們是不是要吃我的肉。但很快我便知道,在經過這神聖的拜把子後,我與他們的情誼將是一生不變的。”此後,Stan也成為當地印第安族群中並不多見的外族頭人。這一點,在我參觀班夫國家公園印第安博物館時得到了印證,在一群部落首領的介紹之後,博物館的首牆上赫然懸掛着Stan夫婦的照片,可見身份有多顯赫。在牧場里,Stan蓋了一座私人博物館,除一層收集的各式馬車和騎馬配件,整座博物館都是以印第安文化為主題的,裡面的印第安服飾、生活用品原汁原味,都是他的印第安朋友贈予的。更有意思的是,有一間屋子還掛着鮮紅的騎警制服、長靴、頭盔、佩劍等。原來與這座牧場最早的主人一樣,Stan也曾是加拿大皇家騎警的成員之一。Stan曾出書寫過關於牛仔的歷史,而他自己,無疑就是這部歷史的金牌主角。

次日清晨,窗外傳來一片馬蹄聲,牛仔們正驅趕着馬匹到水草豐盈的地方去,隔日再把它們帶回來。這座牧場同時也養牛,Stan告訴我,艾伯塔牛都是這樣自然生長的。也許除了石油能源,艾伯塔最讓人眼睛發亮的就是牛了。據統計,2011年加拿大肉牛和奶牛總量為650萬頭,牛肉產量達180萬噸,其中將近一半用於出口。艾伯塔省所產的肉牛每年為200萬頭左右,佔據全國產量接近半數。當地,有不少關於牛肉的報刊雜誌,還有艾伯塔牛肉生產商組織(ABP),該組織成立於1969年。日本的神戶牛肉幾乎人盡皆知,但是艾伯塔人是不承認這一點的,他們相信這片廣袤肥沃的土地,養育了世界上最棒的牛。Stan指着窗外廣闊的草原和對面的群山:“看看,我們的牛羊和馬匹就是在這樣的地方長大的。”這裡的人們從未想過標榜牛兒聽什麼古典音樂長大、享受松骨按摩等類似的傳說,他們認為,自然健康的生活造就了最美味的牛肉。正如此間的大山大水,成就了一群最正宗的牛仔。採訪2009年“牛仔公主”Kateri卡爾加里牛仔節堪稱全球頂級職業牛仔較量的競技場,但若想參加比賽,報名還遠遠不夠,所有參賽牛仔都必須受到組委會的邀請才有資格出席。引以為傲的是,Stan家族的3位成員都獲得了此殊榮。2009年盛大的牛仔節開幕式上,百餘支隊伍在市區進行了長達5公里的遊行,Stan的小女兒Kateri便當選了開幕式上最為打眼的“牛仔公主”。作為“牛仔公主”,不但要有超群的競技技術,相貌也得十分出眾,如同世界小姐一般精挑細選。

Q:很難相信,你這麼漂亮,卻是一位真正的牛仔!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呢?A:這真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然,首先要歸功於我爸爸,他可是身經百戰的高手。我從小在農場里長大,周圍的人都是牛仔,所以我覺得,自己以後也自然會成為特別厲害的牛仔!記得很小的時候,爸爸就送給我一匹馬當生日禮物,從那時起,我便開始了馬背上的生活,我跟這裡的每一匹馬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馬廄里,它們會像貓一樣不停地用臉蹭我,它們特別聽我的話。12歲起,我的三位哥哥便開始訓練我,他們每天都盯着我不停地上馬、下馬、套馬、甩鞭,完全把我當成男孩子了。

Q:還記得那年你是怎麼贏得“牛仔公主”的么?

Q:那麼,你的“殺手鐧”是什麼?A:我的馬術在女孩子中算是很好了,我能在沒有馬鞍的時候飛身上馬。不過還有一個更厲害的,我可以蒙上眼睛“套馬”,你要不要試試?Q:成為“牛仔公主”之後,你的生活發生改變了么?A:我覺得還是有一些改變的,至少每次有人登門拜訪,都要跟我合照,我已經成了牧場的“活廣告”了!我一直很喜歡牛仔文化和印第安文化,所以我希望藉著“牛仔公主”的身份,維護、延續和推廣這些傳統與文化。我之後參加了很多活動,前往世界各地幫助旅遊局做宣傳。這樣很好,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我們,了解我們,認識我們,和我們成為朋友。

Q:我一直很想知道,你靴子後面那個突出來的東西是幹什麼用的?A:你是說這個像齒輪一樣的金屬裝飾?你看過好萊塢西部片吧,這是為了在牛仔們槍戰後仰時保持身體平衡哈哈,開玩笑的,其實它是用來刺激馬的,騎馬的時候雙腿緊緊夾住馬的肚子,它們輕微痛一下,就會跑得越來越快。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