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芳華》: 芳華”只得是一代人的青春年華, 無論身處什麼樣的年代

電影快訊 1140℃

《芳華》的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正值中國社會的動蕩時期,在那樣背景下發生的故事自然有所避諱。但我們更應該回望過去,無論是歷史的輝煌還是錯誤,都要敢於正視它。遮掩也許有一時的忘記,可這只是逃避的畏懼,沒有警醒與反思,悲劇隨時會再回來。

馮小剛因為他的“馮氏喜劇”被國人所熟知,他和葛大爺可謂賀歲檔的經典搭檔。作為中國不多血氣方剛的導演,“小鋼炮”的稱號和他的人一樣直爽,剛硬。

影評《芳華》: 芳華”只得是一代人的青春年華, 無論身處什麼樣的年代 - 陸劇吧

他敢於用喜劇的手法在作品裡直接對當今時代進行批判與諷刺,在荒誕幽默的外殼裡是對現實的影射和反思。

從《我不是潘金蓮》到《芳華》,我們看到馮小剛導演也在不斷突破自己,無論是類型風格、電影構圖還是攝影拍攝手法,都在不斷嘗試打破常規。正如他自己所說“別人在樓底拍,我就到樓頂去,別人去樓頂拍,我就到外面去。”在被資本主義不斷綁架的當下,六爺的堅持亦是不易。

影評《芳華》: 芳華”只得是一代人的青春年華, 無論身處什麼樣的年代 - 陸劇吧

《芳華》講述了文革時期,部隊文工團一群少年少女的青春故事。

首先,從攝製上來說,真的是非常細緻用心。因為是六十年代文工團的故事,所以在色彩的選擇上導演採用了大量暖色調亮色調作為環境鋪陳,大量的逆光景和柔光處理,如夢如幻的畫面反應了記憶中青春時光的美好。特別是文工團女兵跳舞時使用的大逆光,把女兵的肢體美展現的淋漓盡致。

而在影片中後段,為了表現時局的動蕩、主人公各奔東西的悲涼、戰爭的殘酷,導演在色調影調上多採用藍灰色等偏冷偏暗的處理,特別是在越南防衛戰的片段中,藍灰色調很好的烘託了局勢的危機和人物內心的不安。

影評《芳華》: 芳華”只得是一代人的青春年華, 無論身處什麼樣的年代 - 陸劇吧

在運鏡的處理上,大量手持鏡頭賦予了影片真實的質感,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如小萍在高原演出的那場戲配合的鏡頭的搖移,演員的走位,觀眾更容易被帶入情景之中,感受那一刻情緒的緊張和人物關係的微妙變化,使整個段落更有戲劇性和張合力。

本片不得不說的是對越自衛反擊戰,劉峰和隊友上前線送物資的長鏡頭。導演將這個鏡頭的難度稱為“全世界第一部用一個鏡頭拍完戰場全部戰鬥的戰爭片”。

從行軍部隊看到一隻蝴蝶的輕鬆愉悅,到第一聲槍響,士兵被炸的血肉模糊,鏡頭始終緊緊跟隨着劉峰的運動,過草地、翻滾、前進,觀眾和劉峰一起被置於危機四伏的戰場之中,感受戰爭的驚險殘酷。

在《芳華》中,我們看到了鮮艷豐富的色彩和極具設計的場面調度,也看到了導演對試聽技巧的努力嘗試。但歸根結底,試聽最終是服務於故事的。為何《芳華》的故事撐不起這樣豐富的試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就是人物的塑造上。影片從肖穗子的旁白開始,

併到影片結束一直貫穿其中。大多數電影中,旁白更多是用來介紹前史和故事背景。人物關係和遭遇用故事情節和畫面來表現,而本片中,好幾處能塑造人物表現主題的段落都用幾句蒼白的旁白匆匆帶過。

比如劉峰被審問的過程、高原上小萍不願表演的理由、以及小萍偷衣服時旁白提前預告,都使得衝突發生卻不動人心。觀眾沒有辦法感受主角所面臨的環境氣氛,旁白更是沒有什麼說服力。

其實,《芳華》中每一個角色都有可深挖的點和人格魅力,可惜,贅余的台詞和斷裂的細節讓人物變成了敘事的工具而不是有血有肉的角色。

比如劉峰確實很熱心,但並不是宣傳的那樣。當他被塑造成一個絕對熱心正義的完美角色時,反而失去了角色人性那一部分的魅力。所以在導演表現劉峰私慾的部分,他對丁丁的感情,僅是因為聽了鄧麗君的歌才觸碰了丁丁,未免太過草率讓人無法接受。

把人物形象塑造的過於正義單一,一旦人物作出不符合人設的事情,反倒會讓觀者感到厭惡。筆者認為導演應該更多刻畫他內心的部分,當外界宣傳給他帶來的榮譽和他內心慾望碰撞,把他的糾結和掙扎呈現給觀眾,反而更貼近觀眾更具現實意義。

再如小萍,她與父親的感情處理只是短短的兩封信,兩段獨白,此外再無其他展示。以及小萍被診斷為精神病被關進醫院,只有劉峰去醫院找結果,中間沒有一點交代小萍經歷了什麼,大量不必要的情節台詞使得影片失去了很多塑造人物角色的機會,不能使觀眾產生共情和代入,又如何能感動人呢?

順帶一提筆者最感動的一場戲,是瘋了的小萍在看戲時一個人跑到草坪在月光下跟着音樂跳舞,小萍在文工團的日子算不上安逸快樂,處處受排擠被欺負,但最後在小萍的心中,或許那段沒有戰火,只有音樂與舞蹈的日子才是最美的年華吧。

“芳華”只得是一代人的青春年華,無論身處什麼樣的年代,每個人身上都有那麼一段芳華,那些懵懂的青春年華總會產生共鳴。無論是美好的還是痛苦的,它都是時光洪流中不可磨滅的瞬間,因為正是那些私密共情的、那些讓人感同身受的瞬間才是我們的芳華。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