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元元:在中國舞台“破繭重生”

娛樂頭條 3234℃

譚元元:在中國舞台“破繭重生” - 陸劇吧

蘇州芭蕾舞團的新作《小夜曲—春之祭》亮相上海大劇院。(演出方供圖)

悠揚《小夜曲》訴說著浪漫與柔情,狂野《春之祭》帶來力量和美感。昨晚,蘇州芭蕾舞團的新作《小夜曲—春之祭》亮相上海大劇院,在幕後忙碌的著名芭蕾舞藝術家譚元元迎來了“全新角色”。“作為演員,我曾多次演出《小夜曲》,對它情有獨鍾。如今,作為蘇芭藝術總監,我和青年演員們共同還原經典,有一種‘破繭重生’的感覺。”譚元元說。

近年來,譚元元的工作和生活的重心逐漸回到國內,不僅與上海大劇院合作出品舞劇《白蛇》,還同時擔任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蘇芭藝術總監。“在身體狀態允許的情況下,如果有機會,我渴望再次登台起舞,為觀眾演繹不一樣的新角色。”譚元元正展現出藝術人生的另一側面:“更期待與大家相互賦能,相互滋養,打造新的藝術精品,把中國故事推向世界舞台。”

自律與堅韌,是踏上芭蕾道路的階梯

伴隨着柴可夫斯基《弦樂小夜曲》莊重有力的旋律,舞者們輕盈地移動着、變化着,如同沐浴在月光下的仙子展現純粹的美。首演於1934年,《小夜曲》是“美國芭蕾之父”喬治·巴蘭欽的重要作品,用前衛創作觀念為芭蕾開闢了嶄新發展思路。2024年恰逢作品誕生90周年,蘇芭引進了原汁原味的紐約城市芭蕾舞團版《小夜曲》。

對譚元元來說,巴蘭欽的作品有着特殊意義。當年,18歲的她初入舊金山芭蕾舞團,手握獨舞演員的合同,讓有些老外同行不服氣。雖然感到孤獨和壓力,但譚元元咬牙撐下來,在排練廳和舞台上付出了更多汗水。機會永遠都留給有準備的人——不久後,原本的主演在演出前一天意外負傷,團長緊急找到譚元元來替補。那支舞正是巴蘭欽編舞的作品《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節奏複雜,動作又難又快。“我反覆觀看錄像,揣摩動作細節,只用了一個晚上就‘啃’下了。”從此,譚元元在海外芭蕾舞台上站穩了腳跟。2018年4月9日,她榮獲“舊金山最高藝術榮譽”稱號“舊金山市長藝術獎”,這一天也被命名為舊金山市的“譚元元日”。

譚元元堅信:“芭蕾藝術殘酷而美麗,演員需要自律、刻苦、堅韌,才能贏得成功。”今年2月14日,譚元元在舊金山戰爭紀念歌劇院起舞《瑪格麗特與阿爾芒》,以此與舊金山芭蕾舞團告別。消息傳出後,芭團的售票系統因熱情觀眾的湧入而一度崩潰。當晚,在觀眾長達10分鐘的歡呼和掌聲中,譚元元緩步走到舞台中央,單膝下跪鞠躬,為這段近30年的舞蹈生涯畫上句號。回國後,譚元元在上海與蘇州兩地奔忙,同時擔任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蘇芭藝術總監。“回歸母校,我希望發揮自己的國際影響力,為上海舞蹈學科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舞者的一生,用身體和音樂打交道

“舞者的一生,都在用自己的身體和音樂打交道。”譚元元說,《小夜曲》是舞蹈界公認的音樂與舞蹈高度相融的經典之作。她就任蘇州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後,便着手引進巴蘭欽的《小夜曲》。“《小夜曲》節奏變換很快,舞蹈動作必須靈活乾淨,還要求演員對音樂感覺敏銳。”譚元元認為,巴蘭欽的作品不僅給觀眾帶來了高品質藝術享受,對青年演員們的舞蹈技巧、舞台表現力都有全面提升。於是,她寫信給巴蘭欽基金會,經過反覆溝通協調,蘇州芭蕾舞團終於得到了許可授權。

“一部90歲的作品能傳承至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譚元元說。每一場巴蘭欽作品的演岀都必須根據基金會制定的標準製作。為此,紐約城市芭蕾舞團創意總監瑞貝卡·梅澤爾受邀來華指導排練,版權方還寄來了一本厚重的“服裝指南”,“書里註明服裝的尺寸、顏色等數據,甚至附上布料小樣,一絲一毫都不能有偏差。”

與《小夜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春之祭》裹挾着原始力量的強大衝擊力,這是專屬於美國編舞大師倫·泰特利的鮮明風格。“《春之祭》打破了原有的芭蕾規律,音樂節奏變幻,強調身體爆發力,是一塊舞者的‘試金石’。”此次兩部作品“合二為一”,更是讓蘇芭的青年演員們面臨著極大挑戰,“也讓青年演員精氣神更足了”。(記者 宣晶)

(文匯報)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