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載紮根和田:北京援疆故事

娛樂頭條 3060℃

“免費的西瓜,都來嘗一嘗啊!”7月21日下午,遊客密集的和田團城老街入口附近,擺了一張長桌和幾把椅子,兩個維吾爾族大叔一邊切西瓜一邊吆喝,遊客紛紛湊過來,品嘗獨屬於新疆的甜蜜。“這是街道的惠民活動,每天都有,大家可以來這兒消暑解渴。”

七年前,團城還是被稱為“鴿子巷”的破舊髒亂之處。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的支持下,“鴿子巷”搖身一變,成為和田城市會客廳、遊客打卡地,街道上開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商鋪,惠民活動也如火如荼。

1996年至今,北京持續開展對新疆和田的援建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加大援疆力度,通過一個個優質項目,因地制宜促進和田經濟發展、居民增收,帶動教育提質,豐富文化供給。今年,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安排資金32.7億元,計劃實施項目271個。

棚戶區變“花園式街區”

謝姆西凱麥爾·阿不都力買買提是一位家在團城的新疆姑娘,作為新上任的講解員,她向遊客講述着這片街區的歷史和特點,儘管表達上還有些生澀,但言辭間透露出對這片土地的喜愛格外真切。

2016年,北京市投資1.53億元,對和田市團城進行了保護、住房、旅遊、就業四位一體的改造,既傳承保護了原有風貌,遵循了住地群眾意願,又讓雜亂破舊的棚戶區成為了花園式街區。

在這裡,黃色“阿以旺”式特色民居透着少數民族的風情和古色古香的味道,此前棚戶區里的鴿子和花鳥魚等生意攤位不再,商戶們在整潔的環境中打造出各色精緻小店,售賣着遊客喜愛的艾德萊斯綢、玉石和果乾等特色產品,白鴿在空中自在盤旋,成為一景。

聽聞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在北京打拚的謝姆西凱麥爾的父親,攜家人回到團城,出於對北京和中國傳統建築的喜愛,他設計打造了一間外觀京味兒十足的玉石店,一家人在此安居樂業。

“我知道這裡以前很老舊,環境特別差,大家的生活也很不方便,在北京援疆力量的支持下,現在這裡變成了非常熱鬧的商業街區。”謝姆西凱麥爾今年24歲,她有些害羞,但很願意與來自天南地北的遊客分享街區的故事,這片變化巨大的土地也給了她力量,讓她覺得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據了解,和田市團城改造項目將居住環境改造和商業緊密結合,項目受益人群約3000戶,涉及1.5萬人,平均每戶面積約220平方米,其中商鋪面積85平方米,商鋪每年租金約5萬元,保證了居民基本收入和貧困戶脫貧。

此外,北京援疆還支持墨玉縣北京紡織園區建設,累計投入援疆資金3.7億元,建設標準化廠房13.2萬平方米,同步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區、產業配套生活區、商業開發區,並配套醫院、學校等服務設施,加快墨玉縣城鎮化進程,實現“以產促城”。

28載紮根和田:北京援疆故事 - 陸劇吧

7月21日,兩個小姑娘在和田團城整潔的街道上玩耍。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大漠里有“稻香村”

在和田縣罕艾日克鎮,一個名為“稻香村”的村莊也與北京頗有淵源。7月21日,32名來自北京少年宮的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到這個村莊參觀、寫生。這是一處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大片青色水稻長勢喜人,玉米在陽光下生機勃勃,綠色的葡萄藤幾乎覆蓋了家家戶戶的小院,一串串青青紫紫的果實引人垂涎。

實際上,這裡緊鄰大漠,儘管有種水稻的傳統,但稻田零散、產量不高,居民收入單一且微薄。近幾年,在北京援疆資金的支持下,村裡的農田水利設施、旅遊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得到改善,萬畝沙漠水稻田的獨特景觀、7種水稻種植的產業主線已經形成。

村莊採取“一家一業”的經營模式,村民根據家庭特色開辦餐飲店、民宿、商鋪等,吸引外來遊客體驗。“我家原來是以務農為生,收入低還不穩定,現在土地流轉了,我老公出去開大貨車,我在家辦民宿,每個月家庭收入超過一萬元,比原來高多了。”“如意秀坊”民宿經營者帕提米·買提卡斯木說。

“我們通過打造差異化的業態,豐富村裡的庭院經濟,先把本地遊客吸引過來,再輻射更廣範圍的遊客,促進村民增收和地區經濟發展。”和田縣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北京援疆幹部王峰告訴記者。

28載紮根和田:北京援疆故事 - 陸劇吧

7月21日,北京少年宮的暑期採風班學生在和田“稻香村”寫生。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稻香村”改造項目也是北京援疆的一個經典案例。項目自2021年5月啟動,總投入5698.75萬元。村裡通過土地流轉、專家團隊示範等方式,推進水稻田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村民能從土地流轉中獲得租金收入。同時,稻香村在改造過程中結合實際,將村委會7套門面房進行租賃,實現村集體經濟穩步增收4.7萬元,現在全年村集體經濟收入38萬元。而“稻香村”這個名字既是由萬畝水稻田而來,也蘊含了村民對北京援疆的感謝。

和田地區以種植業為主,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北京援疆大力提升種植業附加值,累計投入1.36億元,持續支持“新疆和田國家農業科技園先導區”建設;支持建設農業大棚4280座,優選種植品種、改好土、育好苗、種進地,交給農戶進行管理,引導當地農民改變傳統農業種植理念和種植模式。由北京引進的13個玉米新品種在和田當地開展試驗示範種植,提升產品附加值。同時,支持墨玉縣農副產品冷鏈物流建設項目,提升果蔬冷鏈物流能力,延長種植業產業鏈,提升產業增加值,帶動農牧民增收。

28載紮根和田:北京援疆故事 - 陸劇吧

7月20日,北京援疆資金支持建設的和田“稻香村”。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和田第一所本科院校9月開學

“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實現長治久安,根本在人,關鍵在教育。”北京援疆和田指揮部教師領隊、援疆幹部付興鋒表示,高等教育作為科技、人才、創新的交匯點,在區域發展中起着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作用。

今年9月,由北京援疆資金支持建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舉辦的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學校新疆和田學院將迎來首批新生。該校以和田師範專科學校、新疆維吾爾醫學專科學校為基礎設置本科,是和田第一所本科院校,填補了和田高等教育中本科高校的空白。記者在現場看到,校區面積很大,教學樓、宿舍樓、體育實驗樓、文藝實驗樓、醫學實驗樓、體育館、圖書館等設施應有盡有、布局合理。

該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學校紮根和田、服務新疆、面向全國、輻射中亞,圍繞國家和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學校建設為促進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地方性、綜合性、應用型本科院校。根據南疆特別是和田地區產業發展的需求,新疆和田學院今後開設的專業按照工科、農科、醫科、文科4個組團為重點進行建設。

據介紹,2024年,教育廳批准該校招生計劃11100人,其中本科1000人、專科10100人。首批設置本科專業6個,分別為思想政治教育、小學教育、學前教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醫學檢驗技術。

“截至目前,學校已招生近400人,首批學生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居多。此外,江蘇省的計劃名額已全部招滿。”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了解到,學校新校區位於新疆和田縣經濟新區,2019年開始籌建,佔地2468畝,分三期建設。北京對新校區的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截至目前,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已投入資金10.7億元助力新校區建設,佔一期二期建築面積三分之一以上。按照計劃,自2024年9月,來自北京8所高校的“組團式”援疆教師將在北京市教委的統籌指導下,來和田舉行對口支援簽約儀式。這將為學校高起點開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人才“組團式”援疆是北京援疆的一個重要舉措。和田地區教育醫療硬件資源底子差、基礎薄的問題逐步得以緩解,但人才隊伍缺口大、能力弱的短板仍較為顯著,北京積極發揮專業技術人才“傳幫帶”的作用,在醫療、教育、產業領域持續推進“組團式”援疆。

例如,實施“青藍工程”“名師工程”“專家工程”,完善《“8+2”教育教學工作模式》等10餘項管理制度,開展培訓、講座700多次,助力受援學校教師在各項比賽中獲獎200餘人次,惠及51萬多名師生。56名援疆醫生與當地136名醫生開展“師帶徒”,在和田地區傳染病醫院、昆玉市人民醫院、和田地區婦幼保健院等開展“小組團”式醫療援建,累計培訓當地醫療衛生人才3萬餘人次,送醫下鄉義診等受益群眾1.5萬人次。

28載紮根和田:北京援疆故事 - 陸劇吧

北京援疆資金支持建設的新疆和田學院。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京韻疆味”大戲落戶和田

7月19日,在第十四屆和田玉石文化旅遊節開幕式上,《五星出東方》的舞劇片段點亮了夜晚,優美的舞蹈打動了現場觀眾,贏得陣陣掌聲。

7月24日至25日,這一舞劇在和田影劇院駐場演出。《五星出東方》是由北京市委宣傳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舞劇,全劇以和田尼雅遺址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錦護臂為故事核心改編,鋪展漢朝戍邊將領和當地族群首領之間跌宕起伏的故事,是北京首次以新疆當地題材開展的大型舞台創作,獲得中宣部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第十七屆文華獎。

“我們把《五星出東方》無償授予和田地區新玉歌舞團演出,推動這一舞劇常態化駐演,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文藝精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北京援疆也先後投入近千萬資金對和田影劇院進行舞台等方面的改造。”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和田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琚小紅表示,“我們也希望能有更多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走進這家影劇院,領略文化精品浸潤人心的藝術魅力。”

實施和田地區影劇院舞台改造提升是大力實施文化潤疆工程的舉措之一。據介紹,2024年至2025年,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安排文化潤疆項目資金10.39億元,佔北京援疆資金比例高達18.7%,資金投入規模、投入比例都是北京對口支援和田以來的最高水平。

通過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豐富文化供給、促進文化交流、打造文化精品,大力實施文化潤疆工程,切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崑崙文化園、墨玉縣體育館、洛浦縣圖書館等。同時,組織創作和田題材文藝精品,以“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培訓和田文化團體及文化工作者,打造文化潤疆主力軍;支持洛浦文化藝術團等基層文化組織建設,大力培育民間藝人,形成基礎文化宣傳員。

7月20日,記者在和田影劇院看到,劇場內擺放着製作精美的海報,舞蹈演員們正在排練。

在《五星出東方》中出演春君的演員努爾比亞·木塔力甫正在鑽研角色的舞蹈動作和情緒表達。她告訴記者,2021年4月,她曾與舞團其餘8名演員一同前往北京學習,聯合北京歌劇舞劇院排演《五星出東方》,北京歌劇舞劇院的演員們還曾來和田專程指導。

“我的提升特別大,特別是在情緒表達上。曾經我們跳舞一直是歡快的,笑容滿面,但春君這個角色有一些哭的橋段,我不會表達,老師提示我說‘一旦站在舞台上,我就不是努爾比亞,而是春君’。”全身心融入角色,使努爾比亞的表演更上了一個層次。“能在家鄉出演這個角色我非常自豪,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演繹讓更多人知道錦護臂的來歷和這背後的文化內涵。”

除了駐場演出,《五星出東方》也曾多次搬上和田多個縣的舞台,受到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這是“京韻疆味”文化產品在和田地區的生動展演。

“北京援疆是援了硬件援軟件,援了軟件援全面。”琚小紅說,今年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安排資金32.7億元,計劃實施項目271個,各類援建項目積極穩步推進,為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做出了北京貢獻。

新京報記者 葉紅梅

編輯 白爽 校對 劉越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