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7天,梅派大青衣史依弘攜王璽龍、陳麟、徐朝皝、趙宏運、徐朝嬴等上海京劇院青年演員,在宛平劇院推出“依依向梅”系列,為戲迷觀眾奉上7場11齣戲。今晚,為期一周的京劇盛宴隨着傳統經典《玉堂春》上演圓滿收官。
演出前,記者在後台見到了史依弘。連軸轉7天,不重樣的戲碼,她雖難掩疲態,但聊起戲眼中神采依舊:“累當然累,但在舞台上那種身心的暢快無可比擬。好戲好演員,都不是在排練廳排出來的,就應該在舞台上打磨出來。”
《霸王別姬》
今年是梅蘭芳誕辰130周年,梅葆玖誕辰90周年,“依依向梅”系列的推出既為致敬京劇大師,也為挑戰自我。史依弘說:“以前,梅先生也曾一連5天貼不同的戲碼。不同於前輩在舞台上摸爬滾打成長起來,我們如今沒有那麼多的演出機會,所以特別珍惜‘依依向梅’這樣的舞台,希望能嘗試、探索和挑戰。”
7場11齣戲的戲碼都是史依弘反覆考量、精挑細選,“如果只是為了票房,那就連開三場《霸王別姬》就好。但我們希望能搭配不同程度的京劇劇目,兼顧初入門的觀眾、愛好者和資深戲迷。”首場《霸王別姬》雖是老戲但因史依弘演得不多,最快售罄。《汾河灣》《宇宙鋒》既考驗演員的唱作功底,也對欣賞提出很高要求,有70歲高齡的老戲迷特從太原趕來觀劇。
11齣戲中,讓史依弘最着緊的當屬崑曲《遊園驚夢》。時隔五載,再度化身“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杜麗娘,她用了整整兩個月“回爐加持”。頂着烈日一次次往崑劇表演藝術家張洵澎家跑,從唱念到身段一絲不苟地打磨再造。於她而言,京劇演員會崑曲是傳統,傳統不能丟失,“京昆不分家”的說法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
史依弘在宛平劇院連演7晚,就有戲迷“駐紮”在這裡連看7晚。20歲的何佳洛在重慶工商大學念國際商務,看戲是他這個暑假頭等大事。他一口氣買了7場票,在演出開始前坐高鐵來上海。2020年,他刷抖音偶然看到史依弘在家練功的視頻,被其氣質和扮相“圈粉”。從第一出《貴妃醉酒》入門到如今追着全國跑,他說:“我也沒想到有一天會和戲結緣。很感謝史姐姐,讓我領略了京劇的美。”
《游龍戲鳳》
來自北京的“睡神”在央企工作,她19歲迷上史依弘、愛上京劇,至今算來將近二十年。“姐姐”於她既是偶像也是榜樣,“她帶給我的不僅是藝術的美和享受,她身上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自信從容的態度以及無論處於怎樣的境遇都能保有自在心境的處世之道,都深深影響着我的三觀。”和她相約看戲的,是來自山西的語文教師小米,兩人是在“追星”路上成為好友。雖然平時分隔兩地,但只要有史依弘的戲,她們總能相逢。
小胖和小丁都是上海八零後小囡,她們也都是追隨史依弘二十餘年的老戲迷。小胖不但買了7場的票,還照着海報上史依弘7個不同角色畫了戲曲人物畫。其中,最栩栩如生的是虞姬,她說:“我特別喜歡姐姐演虞姬時拍下的這張側臉,從她的眼神里能看到堅毅和決絕,也能看到無奈和不舍。”小丁最掛心的也是《霸王別姬》那一場,但她更擔心史依弘之前的腰傷,“看她演虞姬下腰,我心都提到嗓子眼,既擔心她的舊傷,又期待着那精彩的一幕。”
《玉堂春》
短視頻時代,新的遊戲規則和評判標準也影響着劇場藝術。此次,“依依向梅”系列演出,也不時能在抖音上刷到謝幕後的場景。若加演,彈幕上便是一片“寵粉”美譽;若不加演,則能看到即便散場場燈已亮,仍有觀眾不依不饒齊聲吶喊“再來一個”。對此,真愛粉立場堅定:“返場不返場,具體還是要看演員當晚的狀態。本就是‘興之所至’的事情,哪有買一張戲票非要再蹭兩折戲的道理。”
(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