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之後,大型探訪式紀錄片《文運中國》正式啟動

娛樂頭條 6643℃

《何以中國》之後,大型探訪式紀錄片《文運中國》正式啟動 - 陸劇吧

“紀錄片人和考古人最大的共同點便是尋真。通過找尋文物的真,探索古代社會的真,感悟文明起源發展的真,觀眾就能看到更可感、可信的文明圖景。”紀錄片《何以中國》總導演干超說,“觀眾對歷史的了解更深遠,對中華文化就會更多一分底氣和自信,對千百代來成就今日之中國的祖先們就會更多一份溫情。這或許是一部又一部《何以中國》這樣的作品將會凝聚成的時代共識。”

6月26日,第2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電視論壇“《何以中國》鑒賞對話暨《文運中國》啟動儀式”在滬舉行。記者獲悉,作為上海廣播電視台今年的重磅項目,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上海市委宣傳部共同指導,上海廣播電視台聯合discovery探索頻道拍攝製作的大型探訪式紀錄片《文運中國》正式籌備啟動。

《何以中國》之後,大型探訪式紀錄片《文運中國》正式啟動 - 陸劇吧

活動現場

紀錄片“每一幕都有出處”

去年12月,立足“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的重大研究成果,由國家文物局、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上海廣播電視台製作出品的大型紀錄片《何以中國》在東方衛視首播。紀錄片分《秦漢》《搖籃》《星斗》《古國》《擇中》《殷商》《家國》《天下》8集,從邁向一體化的秦漢王朝講起,進而溯源至舊、新石器時代之交,見證中華大地的先民走向農業定居,組成家庭和社會,建立早期信仰與文化審美,開始五湖四海間的交流,形成區域古國和早期文明,開啟夏商周的王朝時代,直至秦漢建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偉大曆程。

《何以中國》之後,大型探訪式紀錄片《文運中國》正式啟動 - 陸劇吧

《何以中國》劇照

《何以中國》不僅以影像真實記錄考古發掘的第一現場,還採用5g+ar、超高清8k等拍攝手段與電影手法,再現古代中國的重要場景,為中華文明“精準畫像”。干超回憶,紀錄片的創作長達三年,上千人的創製團隊探訪考古遺址、博物館等點位230餘個,總行程超過4萬公里,梳理學術資料共300多萬字,腳本撰寫字數達40萬字。不但探索歷史的中國,也見證了現實的中國,而思考自歷史至現實的連接,正是“何以中國”的內涵所在。

《何以中國》之後,大型探訪式紀錄片《文運中國》正式啟動 - 陸劇吧

《何以中國》劇照

“《何以中國》八集至少一半篇幅,是沒有文獻記載的史前時期。在歷史影像建構上,紀錄片設定了一個屬於考古學科的學術目標,即復原古代社會。”他介紹,片中所使用的地圖,80%均為首次創作呈現,由考古學家、歷史地理學家以及地圖編審反覆核查、研討,每幅地圖的平均修改次數為32次,使之不但成為視頻的一部分,同時也具備了學術性。同時,在上百位考古學家的指導下,以遺址和文物為參照,結合相關歷史資料,攝製組開展了大量複雜的復原實驗,包括房屋搭建、儀式復原、青銅冶煉、甲骨鑽鑿等,片中總共復原敘事場景220處、服裝2268套、飾品1500件、道具3600餘件,做到“每一幕都有出處”。

觸達1.5億海外電視用戶,口碑收視雙豐收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趙輝認為,《何以中國》把上萬年波瀾壯闊的歷史以概括、清楚的形式加以呈現,是這部紀錄片的社會意義和學術意義所在。“很多考古人包括我,看紀錄片時都非常激動,因為它真實。”在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看來,《何以中國》是對數十年來考古成果的集成,也是對考古成果最好的轉化方式,“讓考古人、觀眾特別是青少年,更能感受到這段歷史,紀錄片在輪廓上給出了什麼是中國的概念,包括地理上的中國、時間段的中國。”

《何以中國》之後,大型探訪式紀錄片《文運中國》正式啟動 - 陸劇吧

《何以中國》劇照

紀錄片首集《秦漢》,以安陸城外“睡虎地”四號墓里的一封家書開篇,讓人窺見20多個世紀之前,秦軍普通士兵黑夫和驚對家人的牽掛。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院長助理、《何以中國》聯合總撰稿人周繁文說,以他們的故事開篇,能喚起我們對過去中國最直接的心靈感應,這就是對家人的牽掛。“黑夫和驚是生活在一起的兄弟,他們家族很大,信中有對親人、朋友的問候,我們把家放大到國,展現這種家國情懷。”周繁文認為,《何以中國》中既有歷史進程,也有具體而微小的故事;既有王侯將相,也有能夠覆蓋社會全階層的人物,展現出所有人參與的中華文明形成過程。

《何以中國》之後,大型探訪式紀錄片《文運中國》正式啟動 - 陸劇吧

《何以中國》劇照

播出以來,《何以中國》創下億級體量的傳播,在國內大屏端累計曝光超10億人次,全網各端傳播總量突破60億次;在199個國家和地區觸達1.5億海外電視用戶。同時,該片還打破了文化傳播的“口碑紀錄”,在騰訊視頻、優酷、豆瓣等平台都獲得高分和高反響,從考古學界到權威媒體均給予極高評價,讚譽該片“有深度、有信度”“樹立起了全媒體傳播典範”“是印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持續發展,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自信的極好教材”。

《何以中國》之後,大型探訪式紀錄片《文運中國》正式啟動 - 陸劇吧

《何以中國》劇照

面對這個成績,干超想起2023年7月13日第三次登門拜訪中國考古學泰斗嚴文明時他說的話。那時,《何以中國》已經完成主體拍攝,嚴文明擔任項目學術總顧問。時年91歲的嚴先生顯得瘦削,話語仍擲地有聲。“他說,中國文明就是多元一體,持續發展。沒有任何外力可以把中華文明推倒。我們中國人認識了自己的歷史,應該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在干超看來,這也是這部紀錄片最大的意義。

活動當天,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上海市委宣傳部共同指導、上海廣播電視台聯合discovery探索頻道拍攝製作的大型探訪式紀錄片《文運中國》正式籌備啟動。該系列紀錄片將秉承宣傳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初心,沿着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踏訪文化地標,探尋中華文脈,以中西對話、古今交融的視角,闡釋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如何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深厚的人文底蘊。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