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家余隆給17歲少年的回信:重要的是,與自己對話的能力

娛樂頭條 2460℃

指揮家余隆給17歲少年的回信:重要的是,與自己對話的能力 - 陸劇吧

參加完高考的17歲少年宋逸涵,6月22日在母親的陪伴下從武漢來到上海,只為第一次在現場聆聽指揮家余隆執棒上海交響樂團演繹馬勒的《第三交響曲》。這是上海交響樂團2023-2024樂季閉幕音樂會,參演的還有女中音歌唱家張亞潔以及春天女子及少年合唱團。

三年前,從第一次在武漢聆聽古典音樂會開始,宋逸涵踏入這個“綺麗而奇瑰的世界”。從霍爾斯特的《星星組曲》到理查·施特勞斯的《堂吉訶德》,再到布魯克納、肖斯塔科維奇與馬勒,他不斷被吸引着,去探索和發現更多“或壯麗、或凄美、或神聖的音樂”。

指揮家余隆給17歲少年的回信:重要的是,與自己對話的能力 - 陸劇吧

6月22日,上海交響樂團2023-2024樂季閉幕音樂會現場

在這位少年的古典音樂之旅中,上海交響樂團的“數字音樂廳”成了重要的音樂寶庫。在這裡,他聆聽了上海交響樂團數十場音樂會的錄音,而余隆與上交錄製,由dg唱片全球發行的《大地之歌》《門道》兩張唱片,也被他在家中反覆播放。

去年年底,正在備戰高考的宋逸涵給上海交響樂團寫了一封信,信中表達了他對上海交響樂團和指揮家余隆的喜愛。十餘年前,他第一次知道余隆,是從外婆口中,而真正了解他,是通過一場場音樂會錄音:他“是我最為敬佩的中國指揮家”,每次欣賞他指揮的錄音,都嘆於他“對於樂團出色的把控力以及對於樂曲的獨一無二的理解”。

指揮家余隆給17歲少年的回信:重要的是,與自己對話的能力 - 陸劇吧

17歲少年宋逸涵的信

高中學業繁忙,宋逸涵未能來上海聆聽上海交響樂團的現場演出,一直是心中遺憾。去年年底,他搶到了這場6月22日音樂會門票,期待高考完來上海實現夙願。

宋逸涵沒想到,等待他的還有一個驚喜——余隆給他寫了一封親筆回信。信中說:“收到你的來信,感到高興和欣喜。謝謝你對古典音樂的熱愛,年輕的你擁有對音樂的熱情,又能欣賞古典音樂之美,這在今天快節奏的社會格外難能可貴。我由衷地謝謝你對上海交響樂團的支持和關注。作為指揮,深感我的責任重大,致力於將最優質的音樂呈現給音樂愛好者們。”

指揮家余隆給17歲少年的回信:重要的是,與自己對話的能力 - 陸劇吧

余隆的回信

馬勒是宋逸涵十分喜愛的作曲家。bbc曾邀151名指揮家票選世界最佳交響曲,馬勒《第三交響曲》躋身top10,位列世界十大交響曲之一。《第三交響曲》是歷經困境的馬勒心中嚮往的理想世界,他曾說:“這是我最個人化與最豐富的作品。”

《第三交響曲》也是一部高難度的作品,龐大的樂隊編製、近100分鐘的時長,器樂與聲樂的並置,令許多藝術家望而卻步,成為指揮家與樂團造詣的“試金石”,也考驗觀眾的熱情與耐心。余隆上一次指揮上海交響樂團演繹這部作品,是2011年夏天。

指揮家余隆給17歲少年的回信:重要的是,與自己對話的能力 - 陸劇吧

指揮台上的余隆

這部馬拉松一般的交響曲,有六個樂章。第一樂章超過30分鐘,在這個“冗長”樂章中,馬勒賦予銅管耀眼的光環,層層推進中,展現“潘神”蘇醒後的昂首闊步、夏日酣暢來臨的繁盛氣息。

演出前,余隆告訴記者:“這是馬勒最包羅萬象的作品,裡面有他與草木、與動物、與人、與天使的對話,而到最後一個樂章,是與愛的對話,這個緩慢、平靜的樂章里,是他對宇宙萬物的平等博愛。這個世界上有戰爭,有痛苦,但所幸我們還有愛。上海是一座海納百川,有溫度和愛的城市,希望能用音樂向世界傳遞愛。”

指揮家余隆給17歲少年的回信:重要的是,與自己對話的能力 - 陸劇吧

音樂會現場

音樂會現場,還有許多跟宋逸涵一樣的年輕觀眾,讓余隆感到欣慰:“互聯網時代,我們每天都可以從四面八方接收無數信息,但大都是碎片化的,這讓我們對許多事物的看法變得簡單、片面,缺乏對人、對社會的深度思考。我很高興能看到宋逸涵這樣的年輕人走進音樂廳,安安靜靜欣賞100分鐘的音樂。聆聽古典音樂,最重要的是與自我的對話。當我們有了與自我對話的能力,生命就會變得更廣闊,更豐盛。”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