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拷問,中美之間的差距真的拉大了嗎?

娛樂頭條 6137℃

靈魂拷問,中美之間的差距真的拉大了嗎? - 陸劇吧

(圖片攝於北京玉淵潭公園)

1)在中美博弈的過程中,我們要始終頭腦清醒地評估中美之間的實力對比,並以此評估中國在應對美國遏制和打壓時有關政策的有效性,同時對美國的優勢和劣勢給予客觀的評價,學習美國的長處,避免美國的短處。在這裡,我們必須堅持一個基本的原則,那就是,對於中國在中美博弈背景下實力的評估,既不能驕傲、自滿;也不能採用一些不合理、不科學的評估指標對比中美勢力,然後總覺得中國“哪兒哪兒都不如人”。

2)在評估中美博弈背景下雙方的相對實力時,最重要的還是要看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對比。在比較中美經濟實力時,我們必須摒棄名義gdp這個有着嚴重缺陷的指標,而應該更多採用以購買力平價(ppp)衡量的gdp指標。

3)過去幾年,由於美國通貨膨脹大大高於中國,加上美聯儲為了打擊通貨膨脹,將美國基準利率維持在較高水平,從而推高了美元市場匯率,這導致中國名義gdp相對於美國名義gdp的比例不增反降。事實上,過去幾年,扣除通貨膨脹後的gdp實際增速,中國一直是美國的兩倍左右,中美真實gdp之間的差距毫無疑問應該縮小,而不是像名義gdp反映的那樣,反而越拉越大。美國經濟中存在由通貨膨脹和美元匯率走高注入的大量“泡沫”,這些東西在統計數字上很好看,但是,它既不能改善美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不能增強美國的綜合國力,因此,美國這種“虛胖”的名義gdp數字不具備實際意義。如果用購買力評價計算,2014年中國就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幾年,中國還進一步拉大了跟美國gdp之間的差距。據測算,2020年,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美國真實gdp佔中國的比例為86.3%,到了2024年,預計這一比例將降至81.6%。

4)我們以汽車市場為例,來看看美國gdp“注水”的情況有多麼嚴重。2023年,中國汽車銷量(包含商用車和乘用車)為3009.4萬輛,總銷售額為4.86萬億元,當年美元對人民幣的平均匯率為1比7.0467,所以,如果按照市場匯率計算,2023年中國汽車總銷售額為6896.8億美元。作為對比,2023年,美國新車銷量為1560萬輛,僅為中國的51.8%,平均售價大約為4.8萬美元,總銷售額約為7488億美元。也就是說,2023年,美國在汽車銷量只有中國大約一半的情況下,創造的gdp卻比中國還多。近年來,中國的汽車品質,尤其是電動化、智能化的水平,平均下來肯定是高於美國的,所以,我們也可以說,至少在汽車市場這一塊,美國的gdp相對於中國“注水”超過100%。對於美國消費者來說,要花比中國消費者多一倍不止的價錢,可能還買不到中國消費者能買到的那種品質的汽車。這樣的gdp,除了創造“可觀”的統計數據,對於美國消費者的福利沒有任何好處,這樣“注水”的gdp絕對不能拿來跟中國由“真金白銀”構成的gdp相比。

5)由於美國gdp統計數字“注水”嚴重,拿這樣的gdp數據去測算人均gdp、勞動生產率等指標,同樣非常不靠譜。這是任何一個研究中美經濟的人,必須有的自覺和自省。

6)除了經濟,對於中美綜合國力影響最大的是科技,這一塊我不準備細談了。英國長期以來一直持反華立場、一直在“唱衰”中國的媒體——《經濟學人》雜誌,日前刊發了一組深度報道,最終的結論就是,中國在科技領域已經成為一個超級大國。中國的研發投入、以“自然指數”衡量的高水平科研論文數量、知識產權專利數量等,年度數據都已經超過美國。

7)由此可知,在影響綜合國力最關鍵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兩個指標上,過去幾年,中國不僅沒有被美國拉開差距,反而將美國甩在了身後。這是我們在對比中美綜合國力時,必須看到的核心事實。

8)在綜合國力之外,我們再看一些具體的領域,中美之間的差距真的拉大了嗎?

——從“獨角獸”企業的數量看,中國確實落後了,但是,“獨角獸”企業這個源自西方的概念本身就是一個充滿了金融色彩的統計標準,它是指成立未超過十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所謂的估值,本來就是一個金融概念,甚至是一個數字遊戲。在中國實施“雙減”前,教培行業存在眾多所謂的“獨角獸”企業。再往前看,在臭名昭著的ppp行業,也曾經存在過很多“獨角獸”企業。現在,這些企業的估值泡沫破裂了,必然導致中國“獨角獸”企業的數量減少,但是,這是壞事嗎?此外,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美國有意打壓中國企業、有意限制美國風險投資基金支持中國初創企業,也是事實。相對於“獨角獸”企業這個不太靠譜的概念,我們更應該多看看,在高科技製造領域,到底是中國的“新星”多,還是美國的“新星”多。這才符合中國提倡高質量發展、打造新質生產力的導向。

——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落後了嗎?美國經濟“空心化”之後,現在,科技和金融兩個產業畸形發達。過去幾年,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似乎取得了飛速發展,美國在人工智能高端芯片設計、在算力、在基礎算法和模型等領域,確實領先中國。但是,中國就一定落後了嗎?美國的遏制和打壓,正在給中國國內人工智能芯片產業發展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沒有人相信,美國可以僅靠封鎖,就可以鎖死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空間。歷史上,美國對中國的封鎖反而促成了中國在原子彈、氫彈、導彈、航天、全球導航系統、空間站、尖端雷達等領域的全面突破。我們沒有理由懷疑,美國的封鎖不會刺激中國有朝一日可以獨立設計和生產出可以比肩美國甚至超越美國的人工智能芯片。更重要的是,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按購買力評價計算),也是全球第一大工業國,我們有無數的場景,可以讓人工智能技術得到應用,發揮其價值。今天,中國的人臉識別技術在消費者乘坐高鐵、飛機等方面,應用範圍大大超過美國。今天,中國的無人港口、無人礦山也在進一步發展。這些跟中國強大製造業相結合的人工智能技術,其價值絕對不會比美國的人工智能技術小。美國的人工智能技術看起來很先進,但是,它缺乏強大工業基礎來創造應用場景的先天缺陷也是非常明顯的。我們絕不盲目看低美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但是,我們更要相信,中國在人工智能與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的結合方面,肯定可以比美國做得更好。

9)中美都是大國,現階段,雙方誰也不要小看對方。但是,中國的製造業規模比所有西方國家加起來還要大,這絕對是一個優勢。未來,在極限制裁和戰爭條件下,美國的經濟有多“虛”、中國的經濟有多“實”,就會一目了然。在俄烏衝突中,整個西方世界軍工產業的孱弱令人震驚。一個中國國內很多人不太看得起的朝鮮,其基礎的軍工生產能力,也比大多數西方國家強大,這才是俄羅斯總統普京要去朝鮮訪問的真實原因。

10)回到本文的核心,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客觀評估中美的各自實力,很有必要:

第一,必須始終抓住綜合國力這個最關鍵的指標,必須始終抓住經濟和科技實力這兩個影響綜合國力的最關鍵指標。拋開綜合國力,以及決定綜合國力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僅從一些碎片化的領域去談論中美之間的差距,只會造成“盲人摸象”的效果;

第二,在細分領域比較中美之間的實力,既要看到各種指標的可取之處,也要看到它們存在的內在缺陷,使用有缺陷的指標來做評估,必然會得出不靠譜的結論。

中美綜合國力此消彼長,是必然的。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中國是一個新興大國,充滿了朝氣,也充滿了活力。而且,中國發展經濟、提升科技水平,根本目的不是為了遏制和打壓美國,更不是為了跟美國搞全球爭霸,而是為了讓14億多中國人過上更好的日子,並且在這個過程中,與全世界所有有意願的國家平等相待、互利共贏。毫無疑問,中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中國必將是“得道多助”。

反觀美國,建國200多年來,其經濟“脫實入虛”的問題非常嚴重,其政治制度被寡頭控制的現象非常明顯,其國家治理水平相對於巔峰時期已經大幅衰退。所謂的中美博弈,不過是美國打着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幌子,把傳統的大國爭霸那一套邏輯強加給中國而已。

中國人不吃這一套。我們對於跟美國爭霸不感興趣,我們對於阻止和破壞美國的發展更不感興趣,但是,如果美國非要繼續推行霸權主義邏輯,要阻止中國進一步發展,那我們就是一句話——“干就完了”。

“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看待中國,還是看待美國,我們都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我們既要反對“妄自尊大”,更要反對“妄自菲薄”。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