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娛樂頭條 3471℃

《排球少年!!垃圾場決戰》上映後,一個預料之中的情況又發生了

盜攝。

有人拍了幾百張,有人拍了上萬張,有人幾乎逐幀拍攝。

並稱,“沒開玩笑”。

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 陸劇吧

因為是粉絲電影,所以算是特例?

不。

肉眼可見,今年的電影或許在票房上沒有多少值得一提。

但屏攝的現象變得越發嚴重了。

以至於。

現在的情況已經不是能不能拍的問題了,而是拍多拍少的問題。

意外嗎?

或許一直關注這個話題的朋友不會覺得意外。

但如果sir說。

這股屏攝之風,哪怕是在今年的上海電影節上,也無法阻止呢?

沒錯。

影迷的朝聖地,如今,已經變成了影迷的傷心處。

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 陸劇吧

△ 圖片來源:小紅書 @一起各自玩

以至衝突不斷。

為什麼會這樣?

以及。

為什麼一個本該是欣賞藝術的地方,會變得如今這般怒氣沖沖?

sir今天便打算聊聊這種亂象。

並試圖追問。

我們在電影院的怒氣,究竟是來自何方。



01

越來越嚴重

電影節當然也會有屏攝,這點sir並不否認。

但體感是。

這屆上影節,屏攝的現象確實變得比往年更多了。

拿自己來說。

去年整場跑下來,sir看到的盜攝也只有一次,而這次還在半程,sir在寫稿的空隙里,就已經在現場看到三次屏攝了。

個例?

不。

上影節開幕的第一天,sir就看到了一個吐槽貼

不止有觀眾肆無忌憚的屏攝。

還有記者在影廳內舉攝像機錄像,拍攝。

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 陸劇吧

△ 來自@cineastfilm

整體的觀影氛圍非常差。

而sir在加入的幾個影迷群里,也問了問大家的感覺。

有的,不止是拍照,還在拍視頻。

有的,不止拍一次,而是多次拍攝。

最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在影迷群有人發了一張屏攝照片,並稱讚《大都會》不愧是經典......

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 陸劇吧

還有人說,在群里制止別人不要屏攝,被告知應該開設一個“屏攝專場”。

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 陸劇吧

在影迷群里有一個上海電影節吐槽文檔,關於屏攝的更是不勝枚舉

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 陸劇吧
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 陸劇吧
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 陸劇吧
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 陸劇吧

△ 圖片來自@vowys公眾號 

甚至就在sir截稿前一個小時,在電影院看《美國往事》,就發現還有一個女觀眾在那裡拍……

當然,也有不少影院是做的非常不錯的。

比如,藝海的工作人員,在看見屏攝人數太多後,使用了激光筆進行提醒。

或者上海影城的場內小哥告訴sir。

現在有很多影迷看到別人屏攝,也會發聲制止,整體比較嚴格。

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 陸劇吧

總的來說。

去年,sir還並沒有覺得屏攝成為一件多麼頻繁發生的事情。

但,從今年的吐槽,與發生的爭執來看。

屏攝,也成了越來越嚴重的問題。

02

這不是屏攝這麼簡單

為什麼sir要特意指齣電影節的屏攝?

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相對於院線,電影節的屏攝更讓人難以接受。

還是以戛納電影節為例。

上個月,在參加戛納電影節的時候,sir發現在這裡

屏攝,是不會出現的事情。


也沒有人要交頭接耳在觀眾席里點評一部電影。


在戛納的電影節里,有更為大牌的導演,更有話題的明星,電影更是全球首發。

可,電影開始時,大家就已經將手機放了起來。

sir看見有人在用手機回復了幾條短信,都很快會被制止,讓其將手機收起來。

最有趣的是,有一場,sir隔壁坐着一位影評人,一邊看電影,她一邊摸黑將電影內容記錄在紙上。


在戛納,《大都會》在放映時,工作人員拿着麥克風與“電影”對話——這樣的情節也屬於電影內容的一部分,沒有人覺得這個要拍下來;


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 陸劇吧

△ 工作人員扮演記者,與電影里的凱撒(亞當·德賴弗 飾)對話


一種物質》里,滿屏幕血肉橫飛,大尺度充斥眼球,也沒有人想要拍下來,留作紀念或是發布在社交媒體上;


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 陸劇吧

在大幕拉開後,電影就如同話劇、歌舞劇表演一樣。

都是一場值得尊重的演出。

為什麼會這樣?

說白了,這其實與電影節的特性有關。

其實不止是中國,在全球範圍內,觀影已經分裂成為兩個行為

娛樂性,與藝術性。

前者強調觀影樂趣,後者強調的觀影體驗。

而這。

也是很多衝着娛樂來觀影的人,覺得沒必要制止屏攝的主要原因。

可電影節不一樣。

在電影節里,更多人強調的是自我的觀影體驗,它本身就自帶儀式感。


它的藝術性要強於娛樂性。


舉例來說。

在這裡。

幾乎每一張電影票、每一部登上大銀幕的電影,更是來之不易,它也不可能出現,換場、加場的可能。

它對於很多影迷來說,這輩子,有且只有一次機會。

我們默認在這裡的人,都是熱愛電影,是能沉得住氣去欣賞這黑暗中的120分鐘的。

我們也渴望,在電影結束後,會有人與自己分享對相同電影喜愛時的那種惺惺相惜。

就像sir在群里看到有影迷朋友開心地分享自己與同是影迷的老奶奶交流費里尼的經歷;在電影結束後,會有掌聲響起;在字幕沒有出完,還有影迷沉浸在觀影的感受之中。

這是一場難能可貴的體驗。

這樣的環境下,屏攝相當於什麼?

就好像是。

一個人去往風景優美的地方舒展身心,卻遇到了隨地亂扔的垃圾成堆,或者是,一個人去往寺廟朝聖,卻聽見大喇叭在放抖音神曲。

恐怕想死的心都有了。

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 陸劇吧

所以啊。

不是影迷誇大電影節的神聖性。


而是屏攝這件事。


至少在電影節上,本身就有着巨大的破壞感。

但可惜。

在上影節上,很對人非但對每家影院門口的提示,以及對電影開場前的提示視而不見。


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 陸劇吧

還對制止屏攝的人惡語相向。


一個身邊的例子是。

就在昨天,sir的一位同事,就因為在上影節的某場放映中,兩次提醒隔壁座位的人不要說話了,而被罵潑婦。

作為影迷,何其受氣?

說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說了。

我在某某地的電影節上也沒被要求不準屏攝啊。

既然有人這樣。

那麼我們是不是也沒必要這麼大張旗鼓制止此事?

事實或許確是如此。

可問題是。

我們為什麼要比爛呢?


03

電影院里的怒火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sir有點小題大做了吧。


更何況。

從去年《灌籃高手》開始,到今年薛之謙事件,屏攝這個問題也反反覆復說了無數次了。

好像也沒什麼用?

sir覺得悲哀的也正在這裡

現在不管是反對屏攝還是支持屏攝的人,彷彿都失去了討論的耐心。


看一場電影。


彼此雙方的怒火都在不斷蔓延。

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上影節《百元之戀》場,有人在屏攝。

後排看見了。

於是一怒之下踢了前排的椅子,並斥責,“別拍”。

吵起來了?

當然。

可沒想到電影結束之後事件升級,前排觀眾直接報了警。

結果就是。

制止屏攝者給屏攝的人道了歉。


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 陸劇吧

△ 圖片來源:小紅書 @掛角羚羊

為什麼雙方怒氣都這麼大?

在支持屏攝的看來,這是道德要求的擴大化。

所謂矯枉過正

非但是屏攝,上影節的觀影過程中還要求手機屏幕不要太亮,手機攝像頭的燈要對着地面,請勿交頭接耳……


而且有些場次的服務人員會直接開口提醒。

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 陸劇吧

甚至你不小心遲到了。

還會被失去包容和耐心的觀眾,直接開口表示不滿。

他們稱這些要求為:

道德警察。

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 陸劇吧

本來只是來看一場電影娛樂一下,現在卻要謹小慎微,甚至還要學習禮儀?

以及。

憑什麼這一小撮人在意的道德,就得所有人遵守呢?

他們想不通。

於是便有了質疑與對抗。

覺得影迷們上綱上線。

而在反對屏攝的看來呢?

則是身為中國影迷,連最後一片凈土也失掉了。

中國影迷群體不大。

別看大家動輒拒絕屏攝,動輒聲討煽動情緒的商業片,動輒呼喊支持小成本電影。

但聲量也就僅影迷圈可見。

更有報告顯示,在2019年至2023年五年間,不同觀影頻次的觀眾佔比出現了較大波動,其中觀看6部及以上的觀眾人次佔比則從12.9%下滑至7.5%。


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 陸劇吧

影迷越來越少。

而院線不會分類,電影不會分級,再加上各種刪減、改台詞已成主流,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影迷最後的精神堡壘,也只能寄托在電影節上。

於是這就造成了一個少有的現象

相比較國外經常把電影節作為一些電影的“全球首映”場合,邀請世界級的電影人作為評委或嘉賓參加這類電影新聞活動。


國內電影節之於影迷的最大價值,其實不是參加首映。


而是看“老片”。

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 陸劇吧

那些名留影史的經典佳片,那些國內沒有同期上映過的熱門電影,那些國內沒有機會引進的大師傑作,甚至還有根本不能過審的類型片,如恐怖電影。

只有它這裡能看。


只有它這裡能放。

可現在呢?

如果一個電影影迷,參加了多年電影節後還是發現觀眾還在屏攝,還在把影迷和觀眾的觀影禮儀爭端當做一個問題,還必須忍受拿贈票的普通路人不斷遲到不斷聊天干擾的時候。


電影節這個影迷最後的堡壘,還能遮風擋雨么?

影迷的願望。

還能被尊重與重視嗎?

所以看明白了嗎

電影院怒氣衝天的背後,其實是小眾文化與主流話語權的衝突。

這樣的衝突在我們的身邊屢見不鮮。

比如《涉過憤怒的海》里,所展現出的coser們的形象,引發了二次元群體的不滿。

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 陸劇吧

主流觀眾當然覺得小題大做。

可在這些愛好者看來。

這是一次對弱者形象的誤導,與不尊重。

或者像網文平台上那些寫腐文的、b站上那些玩梗的,甚至是自娛自樂誰也不管,埋頭玩遊戲的。

明明只在鑽研自己的小圈子。

可忽然有一天。

誰也不能保證不被清洗與主流輿論的質疑。

說白了。

在主流的語境下,每個非主流的小圈子,每一種亞文化,都要受到大眾目光的挑剔、主流價值的洗禮。


最終,變成同一種樣子。

敢反抗?

或許鋪天蓋地的質疑都是輕的。

畢竟。

社會的穩定,一直以來,都是以犧牲少數群體的利益為代價的。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主流的聲音在各方面的加持下越來越大,越來越有威嚇性,而那些偏離主流價值觀的取向,也逐漸被逼退。

非主流,也就逐漸等同於不正確了。

以至於明明是合理的道德要求(觀影時不影響他人),也逐漸被污名化與惡魔化,那些主流的聲音踩着道德的底線,甚至把拋棄這樣的道德,與影迷對抗,當成了一種戰鬥。

可悲嗎?

可悲。

而對於影迷來說,更可悲的,其實是我們真的無路可退了。

電影節是影迷文化的最後堡壘。

而肉眼可見的是,這樣的堡壘無論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來看,都在逐步瓦解。

我們卻無能為力。

要知道,影迷文化的構建不是一朝一夕。


但消散可能用不了多久。

當我們眼見其轟然倒塌之後。

想看到它再次重建。

究竟,又要等上多少年呢?

上海電影節集體違規?事件不斷升級,維持秩序卻被指責道德警察? - 陸劇吧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小田不讓切、吉爾莫

複製搜一搜分享收藏劃線

人劃線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