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
近日,好萊塢巨星布拉德·皮特和安吉麗娜·朱莉的女兒希洛(shiloh jolie-pitt)正式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將自己姓氏中的“皮特”去掉,改名為“希洛·朱莉”( shiloh jolie)。
出生於2006年的希洛在18歲生日當天做出這個決定,似乎有種“成人禮”的意味。
人們猜測,她或許是想要通過此舉宣告自己開啟獨立自主的生涯,也可能是要以此和習慣“家暴”的父親劃清界限。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母親安吉麗娜·朱莉都對女兒表示了理解和支持。
實際上,“星二代”們特立獨行、不按牌理出牌,這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
同樣是在前不久,伊能靜和庾澄慶的兒子恩利因成績優異提前從紐約大學畢業,全網盛讚他“娛樂圈真學霸”“衣品優秀”“思想獨立”,似乎忘了就在幾年前恩利還因“化濃妝穿女裝”“公開出櫃”等“叛逆”行為而被群嘲。
有人會說,父母都是明星、家底令人艷羨,這些孩子當然有資格特立獨行。但特立獨行還能被羨慕和稱讚,這就不僅僅是靠物質條件了。
從被網友喊話“管管你家孩子”到“她真的把孩子養得很好”,我們來看看身為母親的朱莉和伊能靜到底給了孩子怎樣的“底氣”?
“乖小孩”還是“怪小孩”?
首先,“特立獨行”真的是一個貶義詞嗎?
著名心理學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曾指出,青春期的孩子們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建立“自我認同”,也就是回答“我是誰?”“我想要成為怎樣的人?”“我希望和怎樣的人交往?”等問題。
為了找到答案,孩子們往往會進行一番看上去不那麼“正常”的探索。
他們渴望獨立自主、充分表達,試圖突破傳統的束縛,大膽嘗試新的興趣、身份和角色,也因此會出現一些不符合成年人喜好的“叛逆”舉動。
無論是一直以短髮假小子形象示人、要求去掉父親姓氏的希洛,還是穿女裝做美甲宣布“出櫃”的哈利,他們身上所體現出的特立獨行都並非簡單的叛逆,而是在尋找屬於自己的位置和價值,建立自我同一性,這是青春期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莎拉·勞倫斯·萊特曼教授在其著作《理解青春期》中指出:
青少年的叛逆行為往往源於他們對成人世界規則的質疑和挑戰,父母和教育者應該以開放、理解的態度傾聽,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表達自我。
雖然希洛和恩利常常陷入“怪小孩”的爭議中,但作為母親,伊能靜和朱莉仍然給予了孩子足夠的自由和信任,尊重他們的成長軌跡,讓他們在安全的範圍內探索和成長。
面對孩子的特立獨行,媽媽是怎麼做的?
公主希洛
假小子希洛
作為安吉麗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的女兒,希洛一直被美國媒體看作是最有影響力的明星寶寶之一。她的長相融合了父母的優點,也因此被稱為他們的“最美女兒”。
誰能想到,這樣一個從出生開始就萬丈光芒的最美公主,卻在成長過程中一度以“假小子”形象示人:短髮大背頭、黑色西裝,又颯又酷,妥妥“美男”一枚。
而母親安吉麗娜·朱莉在接受《名利場》採訪時表示,希洛很小的時候就提出希望當一個男孩子,想要人們叫她更男性化的名字“約翰”(john)。
“她喜歡運動服,也喜歡西裝,她覺得自己是兄弟們中的一員。所以我們也支持她做她自己,剪短頭髮,穿得像個男孩。”
現在,除了擁有“好萊塢萬人迷”的顏值,希洛還是一名出色的“舞者”,每一條舞蹈視頻都能引發媒體和網友們的熱議。這讓朱莉非常驕傲:
“儘管成名之路可能會有困難,但我永遠不會阻止任何孩子追求自己的夢想。我喜歡她們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並不斷成長。”
異裝癖
天才少年
網上隨便搜索“伊能靜兒子”,大部分新聞或許都與他“穿女裝”有關。其中最搶眼的莫過於恩利頂着一頭捲髮、穿着白色蕾絲魚骨胸衣,靠在海邊欄杆的照片。
好多網友都因此下結論說“父母離婚,親情缺失的小孩就是這樣的”,並喊話伊能靜“出來管管你孩子!”
面對大眾的批評甚至是謾罵,作為母親的伊能靜依然淡定地給予兒子尊重和包容。
“愛他的人知道他是誰,比這個世界知道他是誰更重要。所有的孩子都應該是特立獨行、獨一無二的。在我的世界,他可以自由地做他自己。”
一貫思想獨立的恩利也坦然回應了自己穿女裝的爭議:“我是男生,我平時都是穿男裝,女裝對我來說就是演出一場秀的感覺,美的衣服我都想穿。為什麼有些東西要賜予某種性別,有些東西要賜予某種文化?”
不僅如此,在伊能靜的鼓勵下,恩利得以打破束縛、跨越邊界去探索自己想要做的事:作詞、作曲、繪畫、跳舞、服裝設計……16歲的時候他就已經被看作是“青年藝術家”,創作的兩幅作品還登上了蘇富比拍賣會,最後的成交價達到了68萬!
對於如何培養出思想獨立、內心強大的“非常規”小孩,伊能靜和朱莉早已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
安全的依戀關係,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在伊能靜和兒子恩利的相處中,兩人不僅僅是有愛的母子,更是親近的好友。
伊能靜曾曬過恩利送她的一個杯子,上面的文字是“如果你沒能是我的媽媽,我會選擇你是我朋友。”
這不是簡單的陪伴就能造就的信任,而是在不斷鼓勵與相互適應中,磨合出的“安全依戀型”親子關係。
這是由教育學家約翰·鮑爾比提的概念,指的是母親(或主要照顧者)與孩子之間建立的一種穩定、親密、支持性的關係。
在這種關係中,孩子可以感受到母親的安全和支持,建立起對自己的自信和自尊,從而更加勇敢地去探索世界、表達自己。
又如心理學家艾琳·克雷斯特曼所言:“孩子在安全的依戀關係中能夠建立起對自己的自信和自尊,這種信任和安全感讓他們更加勇敢地去嘗試和探索。”
希洛和哈利的成長經歷都證明了,安全的依戀關係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
因為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我們為人父母的這一代很少有機會做自己,多數時候都活成了父母或者社會所期待的樣子。
這讓我們有時候也很難接納孩子做自己,他們的個性表現很容易被看作是離經叛道。
但教育不是創造流水線產品,而是培養獨立的人格。在面對孩子的叛逆和特立獨行時,我們需要給予更多的耐心和欣賞,而不是抗拒和批判。
建立良好的安全依戀關係,其實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在愛與自由中綻放的花,才會堅強而又明艷。向下紮根,向上生長,迸發最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