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人禍,人間至痛。前些日子看新聞,心中一驚:中國地震台網微博速報發布消息,經正式測定:2022年8月14日下午16時20分開始,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連續發生4次地震,最大的一次地震是5.9級……今天,9月5日四川甘孜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唉!
網絡圖片
不由回憶起2008年四川那次巨大地震地震後的一次採訪,大腦一片空白。找出當年10月隨大俠楊勇等尋找諸個“爆點”的一次採訪,存在此吧。紅點為本報記者探訪的幾個爆點
我實在不是個堅強的人,2008年5月12那天,我正在西藏返回內地的火車上,大約是剛翻過唐古拉山,就接到親友電話說地震了。車到蘭州,站台上買到報紙一看,觸目驚心……本來那次已經在西藏呆了很久歸心似箭,按慣例是坐飛機到成都最快。而那次恰在前一天我從那曲坐火車回拉薩,正要訂次日機票,在火車站突然想起還沒有完整坐火車走過青藏線,順手就買了火車票……火車上就有朋友約一起去災區。車子裝備什麼的都齊備,我卻猶豫了。之前採訪車禍之類的,都會留下心理陰影。這大災大難,現場我真怕撐不住,反而是添麻煩……數月後,直到初冬,才有了這次採訪,走了一遍災區。
5·12大地震的幾個爆點
·文/圖 稅曉潔
一、震中,蓮花心
姚老漢望着地震中心的爆發點至今還心有餘悸
“轟一聲,石頭就從地底下噴出來了!山溝溝一下子,長高了幾十米!……直嚇人!”
在距317國道只有幾公里的一個高崗上,汶川縣漩口鎮蔡家村二組39歲村民姚建兵在帳篷安置點旁,指着對面的山溝對我說:“就那裡。房子、幹活的人,全遭埋底下了。”
14時28分04秒那場舉世震驚的大地震的宏觀震中,就在他手指的那個山溝里。位置在都江堰市以西20多公里,成都市西北70多公里處。震中深度,震級從最初公布的7.8級到後來被確定為達到8.0級,強度、烈度都超過了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
姚建兵說:“哪個山溝,小地名牛圈溝,山叫何家山。噴石頭的地方,叫蓮花心。小時候,就聽老年人講過,傳說中那個蓮花心,會噴石頭的。沒想到,竟然真的應驗了。”
76歲的姚功明老漢當時正在附近樹林幹活,是倖存的現場目擊者。他回憶說,先是感到地皮猛烈晃動,還沒容得人愣神,空中傳來一聲巨響,山腳下的巨石突然飛了起來,直向峽谷外飛去,老人家的原話是:“那個石頭飛出去,比飛機還快……”,只幾秒鐘,天就開始變黑,日月無光,空氣中瀰漫起令人窒息的硫磺味道。原來300多米寬的山溝,轉眼間剩下不到……後來據專家測算:有300多萬方的固體流在地震瞬間傾泄,以每秒高達左右的速度,在6秒鐘左右內,沿牛圈溝向前推進了左右。
蓮花芯爆點.一戶人家的親屬在附近堆砌了一個衣冠冢,在旁邊的一塊大石頭上畫了一副畫,石頭的另一面寫着老人遇難的時間。他們沒有找到老人遺體,因為他們已經被埋在數萬噸的碎石下。(徐曉光攝)
置身震區和看電視,感覺上完全是兩回事。舉目四望,腦海里湧現出的字眼,除了“慘烈”只剩下“震驚”。同時,也感覺人類的語言和文字形容能力,其實實在貧乏。
眼前的峽谷,早已不是原來爆發的原始狀態。後來的泥石流,又將爆發的大坑填滿,溪流從泥石流的縫隙中頑強沖刷出來,雖不大,卻漸漸成河,挾裹泥沙推動亂石湧向紫萍浦水庫。
媒體報道的震中具體位置是在北緯31度,東經103。4度,有專家在位於汶川縣漩口鎮古溪溝八角村的達加山上找到了這個點。當地村民說,地震發生後,山上多處斷裂垮塌,曾出現了泥漿、異味等現象。還有人聲稱,那裡噴出了岩漿。但據專家現場勘測,附近只有一些小範圍的房屋垮塌與山體塌方,完全沒有想像中的慘狀。
這是為什麼?
專家解釋:原因在於這個點,其實是地學上的微觀震中,即地震位於地下處震源垂直投射到地面上的點。
地學上還有一種宏觀震中,是指地震釋放的能量最先到達地面的點,那裡才是遭受破壞最嚴重的點。——牛圈溝被認為是此次大地震的宏觀震中。
超出想象的是,這種慘烈的山崩地裂的場景,卻遠不止“蓮花心”這一處。在我們後來環繞龍門山的行程中,很多地方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大地震中受損最嚴重的縣城,就並非蓮花心附近的汶川,而是距震中幾百公路外的北川。
關於北川,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四川記者站副站長周平就最初的情況,曾採訪綿陽市市委書記譚力。譚力回憶當天夜裡的情況時說:“我是在半夜兩點鐘,接到綿陽有幾個人給我彙報,我都不相信,北川會那麼嚴重?汶川離我們好遠哦,而且北川、平武、安縣這些地方電話都不通啊!都沒有消息,後來有人說傷亡很嚴重,我不是很相信,半夜兩點鐘是北川組織部副部長冒着大雨衝到我的辦公室,到了跪下來就大哭,說:北川完了,徹底完了!”
譚力說:“我這才覺得問題非常嚴重,糟了,遭了!然後就開始布置救災。”
有人認為,這次“汶川地震”,也許應該叫“龍門山地震”、“四川大地震”或者“川陝甘大地震”等更為合適。
記者隨一支地質考察隊走訪四川汶川、茂縣、北川、青川、江油、安縣、綿竹、什邡等5·12大地震重災區,沿途所看到的幾個山崩地裂最嚴重的爆發點,現場測定的gps數據在地圖上連起來,也幾乎正是一條直線。
事實上,這次大地震的爆發,其實並非就蓮花心震中這一個點,而是一條線。
整個汶川8.0級地震破裂過程——據中國國家地震局公布的精確數據為:“破裂時間80秒,破裂長度,破裂方向為北東229度, 傾角為32度。”
二、熊貓卧龍,唐家山堰塞湖,大禹故里
地震發生後,甚至有媒體報道說:“的錯動使當地地殼抬升,喜瑪拉雅山長高好幾公尺。”
對此,國家測繪局副局長李維森表示:這種青藏高原因汶川地震隆起數米的說法是缺乏科學依據的。汶川地震雖對災區地形造成了較大影響,但對災區以外地形影響不大。
在國家測繪局、中國地震局聯合公布汶川地震地形變化監測結果中:汶川地震引起震中區域監測點的水平位移量達,沉降量達到,隆起量達。
512大地震的影響,甚至確實波及到了珠峰。國家測繪局、中國地震局共同組織實施的“汶川地震地形變化監測與分析”表明:龍門山斷裂帶西側塊體向東偏南運動,位移達20至70厘米;東側塊體向西偏北運動,位移達20至238厘米。東側塊體下沉達30至70厘米。陝西南部區域向西北方向運動,最大位移量達;甘肅隴南區域向東北運動,最大位移量達。青藏高原珠峰地區的監測點向西偏南運動,水平和垂直方向位移量均為2至3厘米。
這些枯燥的數據,反應在現實中是觸目驚心的天崩地裂。
從牛圈溝爆點出來,我們重上317國道,沿岷江而上,走幾公里就是映秀鎮。
夜色中,站在映秀小學後高坡上的板房區,旁邊幾百米外是遇難群眾的埋葬處。俯瞰腳下岷江環繞着幾乎成為一片廢墟的小鎮嘩嘩啦啦,籠罩在一片煙霧中,心頭就象壓了一塊鐵。
次日折向西,沿着魚子溪上行,這裡原本有一條303省道,通往“卧龍熊貓特區”、四姑娘山、小金縣等地。剛出映秀不遠,忽然遇到幾個“熟人”,原來就是昨晚住宿處的魚子溪村的村民。
房子震垮了,家裡劫後餘生的的豬啊狗啊貓的都還在廢墟里,也不可能帶到板房區,但它們都是農民的“銀行”,也可以說是家庭的分子,原來過江的橋已經被洪水衝垮了,他們便搭起了簡易的溜索每日照顧這些寶貝。望着兩位老者過了溜索,一車人,都默默無言。
進入峽谷,只能用觸目驚心來形容:頭頂的山被剝了皮,視野里除了撕裂的山體,就是房子大的石頭順山垮下形成的滑坡,連串的堰塞湖,歪在山谷中的殘橋、斷路,被掩埋的電站、民居,面目全非東倒西歪的破汽車……如此之多的慘景集中扎堆,刺痛神經。
這是一條石頭峽谷,陡峭狹窄,山上不時滾下飛石,搞得人提心弔膽。震後勉強通車的面目全非的公路,是才搶通的,預計兩年後才能全線通車。
走到巨石圍繞的殘破的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門前,同行地質專家楊勇說。這次地震災害具有地震加山體崩塌生成持續地質次生災害的複合型特徵。結果就是,死於地震引發地質災害的人數與房屋垮塌死亡的人數幾乎相當,財產損失也同樣如此。
提心弔膽走到外的卧龍鎮折返,重回映秀奔向汶川方向,沿途同樣觸目驚心的山體崩塌大都呈碎石狀流下,與卧龍溝密布的大石頭已然不同。對此,楊勇說:地震災區地形極為複雜,不同的地形地貌,破碎的地質結構、高差懸殊的地形地貌特徵和多降雨氣候,為地質次生災害的形成和運動提供了成災發育的動力勢能和物源條件。地震就那麼一瞬間,而怎麼面對地震導致的次生災害,還將是一個長期的問題。
512大地震導致的地表破裂和震碎山體絕大部份分布在岷江河谷兩岸和龍門山主中央斷裂上和主山脊高差懸殊的東坡,拋射和前進的力量是之巨,堆積體方量之大,分布面積之廣,破壞程度之強烈,實屬罕見,令人震驚!可能形成了世界上有記載的人類歷史上在一個活動斷裂帶上遭遇的規模最大的由地震活動引發的地質次生災害區。
過阿壩藏族自治州的汶川、茂縣,我們翻越龍門山系進入綿陽市轄的北川縣地界,我們對之有了更多的感性認識。
我們進入北川的第一個鄉鎮是墩上,過了鄉政府所在地不久就進入峽谷。雖然時間尚早,還是決定就地宿營。連日不斷的餘震,弄得我們不得不謹慎從事,但營地卻已經很不好找。
山高谷深,坡陡水急,地形複雜,要在路邊找到能放下幾頂帳篷的地方還真不容易。最後,我們只好在一個還沒有砌牆的木屋架子里紮營。
果然,晚上剛睡下,又是餘震。事實上,平均下來,震後整個災區幾乎每天都有一次4級以上餘震。據中國地震台網中心測定,截止到,汶川地區共發生ms4.0級以上餘震297次。最大餘震震級為ms6.4級,發生在四川青川縣。
這座已經成形的房屋的主人,是墩上鄉羊角村三組村民謝躍,晚上聊天,他說:512當天,他和同村的幾個夥伴正在山上採石板,當時的情況,只能說是天崩地裂。就那麼突然一下子,就什麼都看不見了。跑?往哪裡跑?一切全憑運氣,全看當時自己所在的位置了。謝躍很幸運,當時正好在一個山坳坳里,躲過一劫。和他一起上山的,有七人遇難。他的哥哥在北川縣城開館子,一家三口兩人遇難。妻子和上高中的兒子,屍體都未找到。
沿着乾溝河而下,走出幾十公里長的峽谷,眼前出現一面湖,竟是大地震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的浩大水面,禹里鄉到了。
現在的禹里羌族鄉政府所在地,是原來的北川老縣城,也叫做治城。
唐家山堰塞湖是大地震後形成的最大堰塞湖,高峰時蓄水量超過,不僅淹沒了北川縣的漩坪鄉、禹里鄉,還曾迫使下游的綿陽數萬市民緊急撤離。舉國關注中,緊急空投的數十台推土機、挖掘機晝夜搶挖,開出的泄流槽終於在8分左右過水,至左右,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槽高程從降到至之間,危險才基本解除。
雖然禹里鄉很多房屋仍舊淹沒在堰塞湖形成的水面里,但鎮子的大型大都露了出來,而漩坪,至今仍在水下。
我們從鎮邊的碼頭上了一條衝鋒舟,沿着堰塞湖面下行。目前這個巨大的堰塞湖長約,呈一個“人”字形。走了一會兒,當地嚮導指給我們看一面冒出水面的紅旗,那底下就是淹沒了的漩坪鎮和眾多的生靈。
繼續前行不久,岸邊的一個黑點,吸引了我們的注意:陡直的岸邊,寸草不生的滑坡體上,竟有一個移動的小黑點。
近前,原來是一個背着背簍的中年人。
連當地嚮導也奇怪,過路的?這裡沒有路。幹活的?附近也沒有農田。他來這裡幹什麼?是憑弔家園和親人還是……?災後的民眾所要面對的,超出我們的想象。
爬上唐家山堰塞湖壩頂,壩體也龐大到遠超我們的心理準備。電視上的印象,就是航拍的一個壩而已。而眼前,簡直就是一座山。山頂滿是房子大的石頭,數據顯示,壩體頂部面積約30萬平方米,順河長約,橫河最大寬約。
地震撼山移河,曾令國人牽掛、危機四伏的這個懸湖大壩,現在看起來似乎已化作一灣靜水,但下一步怎麼處理,目前尚沒有確定的規劃方案出台。政府部門和專家正在研究和論證,據說爭論在於有人主張應以水電開發為主,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應以旅遊開發為主。
返回治城,我們向北去尋訪大禹故里石鈕山。所謂禹里,也就是大禹故里的意思。
自古以來,北川人民即視石紐山為神聖之地。早在漢代,生活在石紐一帶的以羌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同胞,就有石鈕山方圓百里之內不敢人居、放牧的習俗,石鈕山被視為神聖之地。犯罪之人潛入此地,朝廷不得入內追捕,三年後可獲赦免。唐代以前,石紐山麓即建有禹廟,每年六月六日大禹誕辰,人們都要聚集在禹廟前舉行祭祀活動。雖多次遭遇兵禍災害損毀,維修或重建禹廟一直成為地方官吏的重要職責,祭禹活動從未間斷過。1935年,石紐山前禹廟被燒毀,廟祭移於禹穴溝口之禹王廟。
大約的路程,快進溝口時,赫然看見一塊書寫着“禹穴”兩個大字的石碑,落款竟然是顏真卿。繼續前行,到達禹王廟,雖然沒有倒塌,已然成為危房。裡面的塑像,也沒有了頭部。再想進入禹穴溝中,當地人說,地震損毀嚴重,即使徒步,也不能通行了。
村裡吳醫生這樣描述當時的震情:飛沙走石,先把人蹦起二、三米高,再向邊上摔。村裡一個婦女抱着樹,還是被摔到了菜地里……幸運的是,建於1985年禹穴小學,校舍被震得歪歪扭扭,但沒有倒塌。接踵而來的山體跨塌,淹沒了一半教室,但一至六年級共110名學生,11個老師,無一傷亡。老師說:娃娃們全都出來到了院壩,山才開始垮。
大禹爺爺顯靈了吧。之前,我們在汶川縣綿虒鎮也看到了一個大禹故里。
大地震後,位於綿虒鎮中街的禹王宮主體也還比較完整,戲台、戲樓,正殿等大型都還在。有關這位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朝代——夏王朝的開創者,婦孺皆知的“大禹治水”的故事的主人公。究竟出生在哪裡?一直有所爭議。
《史記·六國年表》說“禹興於西羌”;
《吳越春秋》說大禹“家於西羌,地曰石紐。石紐,在蜀西川也”;
《水經注》說:“石紐鄉,禹所生也”。
歷史上的石紐究竟在何處?至今學術界尚有歧義。汶川和北川也各有各的道理。
但不管怎樣,大禹爺爺的智慧和不朽精神,都將給予今天的人們在面對自然災害時以無窮的力量和啟發。
三、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
離開北川禹里鄉,我們在大山裡艱難繞行,經開坪、都壩、貫嶺、桂溪、響岩等地進入平武縣南壩鎮,繼續往北就是青川方向。
出南壩不遠,就是被泥石流淹沒的工廠,一座籃球架的籃板頑強的伸出亂石,像一個提示厚度的尺子。再走不遠,又是惱人的堰塞湖。繼續前行過石坎鄉,一條小河幾乎全被泥石流吞沒,再走,還是堰塞湖。
海拔漸漸升高,走到一個叫興坪村的地方。遠遠看去,前面的山頂似乎出現了一個露天礦山。到了跟前細看,再一打聽,原來竟又是一個巨大的山崩。
興坪村的這處山崩,掩埋了學校和村莊。村民郭順明說:滑下來山體的有上百米高,他的大兒子就被埋在底下,學校12名學生老師,壩下12戶人家全被掩埋。整條溝,大約有上百人遇難。
幾天後,我們在從青川方向繞行到興坪村背後大山的另一面,青川縣馬公鄉朝陽村紅馬岩時,才發現原來分屬平武和青川兩縣的整座山,兩邊都被崩開了。
山的那一邊,慘象環生,那是讓人目瞪口呆的一天。我們從青川東河口地震遺迹公園,沿青竹河的一條支流向南上行,沿途堰塞湖不斷。越走山勢越陡,石壩附近,一連出現三個高聳的梯級堰塞湖。過鍋壇村時,正遇分發救災物資,鄉長說,馬公裡面有一個廣元市最大的山崩,怕我們不好找,遂派村民范善文領路。過了原馬公鄉政府舊址不遠,就見巨石堆從山頂,如同一條河般,流了下來。
繞行進村,老百姓很熱情,一老大娘非要塞給每人幾個柿子吃才讓走,柿子真的很甜。
從老人家的屋後上山,爬行一個多小時,才看清。山從頂上就全塌了。這幾戶人家沒被淹沒,實屬幸運。山體從頂上分成兩股傾斜而下,房子大的巨石堆滿山溝。
這幾戶人家的位置,恰恰在兩條山溝中間偏左,頭頂的山溝有一個緩坡,使快湧進村莊巨石流停住了。另一邊的山溝,巨石卻從山頂一直傾瀉到谷底的小河,淹沒了好幾戶人家。
從東河口到馬公鄉的這條河谷,青川縣政府應急辦主任唐映奇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由於當地缺乏基本生存條件、地質災害頻發,馬公鄉、石壩鄉的地震災區人員將全部遷出,對其將進行異地安置,其原址很可能不再建居民點。
馬公鄉原有1900多人,地震遇難299人,目前已在馬鹿鄉和劍閣縣等地異地安置1200多人。該鄉目前地質災害點多達幾百處,因此仍在當地居住的村民近400人需要儘快遷出異地安置。石壩鄉原有5700多人,地震遇難510多人,目前已通過各種方式異地安置4200多人,目前仍有800餘人需儘快遷出異地安置。唐映奇說,目前縣裡已確定馬公鄉人員全部遷出並不再原址重建;石壩鄉人員遷出後,是否可在原址建一些居民點尚需要進一步論證,但原址重建的可能性不大。
馬公以前有公路可以通到平武縣的水觀,也能通到江油市方向的楓順。災後也曾搶通過,但很快又被大水和泥石流沖毀。
我們折返東河口,這裡的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是汶川大地震第一個地震遺址保護紀念地。範圍包括從青川縣關庄鎮沿青竹江經紅光鄉東河口、石板溝至前進鄉黑家,沿紅石河經紅光鄉東河口、石壩鄉董家至馬公鄉窩前,呈“y”型布局,集中連片近50平方公里,含五鄉一鎮。
資料顯示:5·12特大地震,使東河口崩塌,4個組184戶房屋和村民、過往行人、東河口小學師生等共計780餘人被掩埋其中。除地震後的自然遺存外,遺址公園裡還增設了供人追思憑弔之處:地震遺址廣場上三塊飛來巨石組成“川”字,既代表“四川”地震災區,也引人聯想地震波從始破點汶川經北川到終破點青川的這三個極重災區;掩埋了780餘人的王家山堆積體上矗立着高高的十字墓架,新建的紀念台上鐫刻着遇難者姓名,寄託着對逝者的哀思,激勵生者堅強不屈、奮鬥不息。
我們東河口出來,在竹園鎮上高速公路,經江油、竇圌山、大康、桂溪、陳家壩、兩河口等地,繞了一大圈後,終於到達唐家山堰塞湖以下,只有幾公里的北川縣城。
北川,北川,令人落淚,512大地震之後,又是暴雨泥石流,雙重災害使人驚嘆蒼天不公,大自然的殘酷。
出北川,過擂鼓鎮,地勢變緩,經安昌、桑棗、千佛、曉壩、沸水、到達漢旺鎮。
從漢旺再到、清平、天池等地,我們此行看到的最後一個爆點,是什邡市紅白鎮裡面的金河磷礦岳家山分礦。
震前這裡山清水秀,公路一邊是小河,另一邊是高大茂密的樹木和一些礦區的住宿樓和辦公樓,再往裡面還有個風景區叫西部驚奇歡樂谷。震後,這裡只留下半座辦公樓。山在這裡散開了,兩邊的山體居然發生了罕見的相向倒塌式滑坡,將兩山合二為一,峽谷中的公路和河流全部被埋。
羅海富是紅白鎮木瓜坪村7組人,是倖存的目擊者。他說,崩塌而下的山體掩埋了5組、7組 共兩個村民小組在家的50多人,加上礦上的人和遊客,總共估計有200人。
君是礦上留守的工作人員,愛人至今還埋在廢墟下面,就在那半座辦公樓旁邊不遠處。他說,地震發生時,在辦公樓里工作的愛人跑了大樓,到了樓旁的開闊地。一般常理,空地應該更安全。誰知道,那塊開闊地很快就被山崩和泥石流所淹沒。而那座老辦公樓,竟沒有倒塌,因為位置的原因,也只被衝垮了一半。一樓的車庫裡,好幾輛汽車都完好無損。
中午12點。官方確認,截至此時,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另有17923人失蹤。直至汶川地震接近一周年時,官方給出的這個數字仍沒有什麼變動。這之中的失蹤者,很多就淹沒在山崩泥石流中,要想找出遺體,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在大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渺小而偉大。
天災驚駭世人,天良撫慰蒼生。地震後的人們沒有躺在廢墟上嚎哭,而是頑強地與地震作鬥爭。都江堰市文聯主席張武萌說:我們相信有強大的國家,國家不會不管我們。余秋雨在成都講《重建精神家園》,我是不同意他的觀點,我們的物質家園毀了,但我們的精神家園沒有毀。如果精神家園毀了,不會出現抗震救災,不會出現那麼多生命的奇蹟。地震可以奪取我們的生命,但絕奪不走我們的精神家園。既然精神家園沒有毀,何來重建?正是因為精神家園沒有毀,凸現魅力,所以應該是重建物質家園,加固精神家園,讓精神家園更進一步發揚光大。
從紅白鎮出來,經什邡市鎣華鎮,路邊樹着醒目的一塊大牌子,2008年5月18日,國家主席胡錦濤用洪亮的聲音在這裡堅定地喊道:“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
圖記:
東河口地震公園:
青川 紅馬岩爆點:
什邡紅白 岳家山爆點:
唐家山堰塞湖壩頂:
卧龍溝:
興平村爆點:
映秀:
遭受地震、泥石流侵襲後的北川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