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電影《第二十條》聯合編劇王天毅:喚醒沉睡的法條

娛樂頭條 9913℃

大年初一公映以來,電影《第二十條》的票房後來居上,自2月18日春節檔結束後,連日來票房高居榜首,且這一熱度已經持續到元宵節後。2月26日,該片在中國電影博物館舉行特別放映活動,聯合編劇王天毅到場解讀劇本的創作過程,並在映後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專訪。

專訪|電影《第二十條》聯合編劇王天毅:喚醒沉睡的法條 - 陸劇吧

《第二十條》海報

1985年出生的王天毅是吉林長春人,本科和碩士均就讀於中國政法大學。2012年研究生畢業後,進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現任第四檢察部副主任。朝陽檢察院有九個業務部門,他曾先後在五個部門任職,有着豐富的辦案經驗,辦理過多起涉及影視公眾人物、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案件。

2018年以來,司法機關依法辦理了“崑山反殺案”“邢台董民剛案”等一系列備受社會關注的正當防衛案件,讓正當防衛條款不再“沉睡”。《第二十條》公映期間,最高檢的公眾號也曾先後就這部電影發布了兩篇影評《推卸與擔當》《法律不是冰冷的邏輯》,文中指出該片之所以引發關注,“就因為這是真真切切發生我們百姓身邊的事情,看似遙遠,卻時時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很容易產生共鳴。”

在檢察工作之外,王天毅也利用業餘時間做普法宣傳教育工作,並進行劇本創作,曾有作品被拍攝成微電影、話劇。

以下是他就電影《第二十條》劇本創作過程的回憶,以受訪者口述形式呈現。

專訪|電影《第二十條》聯合編劇王天毅:喚醒沉睡的法條 - 陸劇吧

王天毅。澎湃新聞記者 王諍 圖

【王天毅口述】

“向公眾正確普及正當防衛制度,我們非常期待”

相信廣大公眾對2018年“8·27崑山反殺案”並不陌生,這件案子當時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騎自行車正常行駛的于海明遭遇醉酒駕車的“龍哥”劉海龍挑釁,並被其拿砍刀擊打,于海明搶到砍刀後,在與劉海龍的爭奪中多次捅刺、砍擊,致劉海龍重傷死亡。最高檢指導江蘇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偵查活動,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支持公安機關作撤案處理,並作為正當防衛指導性案例公開發布。

正當防衛是我國刑法中的一項重要制度,為鼓勵公民行使正當防衛權。1997年修訂刑法時對正當防衛條款作出重大修改,形成了現在的第二十條。修改後的刑法第二十條,放寬了正當防衛的限度條件,增加規定了無限防衛權,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姦、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進行防衛,即使造成重傷、死亡的後果,也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但在過去的司法實踐中,長期存在對正當防衛的適用把握過嚴甚至失當的問題。

2018年12月,“崑山反殺案”入選最高檢發布的第十二批指導性案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司法機關結合現場情況,綜合研判“龍哥”進一步加害的可能性和主觀意願,將于海明的行為判定為正當防衛。這一判定進一步明確了對正當防衛權的保護,在當時是一個非常有魄力和擔當的決定,對如何準確界定“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等問題,為司法機關提供了辦案參考。

2019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開始思考能否通過影視作品,展現檢察機關如何正確認定正當防衛,進而喚醒“沉睡的法條”。同時也讓老百姓進一步正確理解正當防衛,鼓勵社會上的見義勇為行為。

專訪|電影《第二十條》聯合編劇王天毅:喚醒沉睡的法條 - 陸劇吧

《第二十條》劇照

2020年,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發布《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切實防止“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做法,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也就是在這時,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的製片人張婷婷(電影《第二十條》的聯合製片人)覺得,創作劇本的契機到了。

正當防衛的準確認定涉及檢察機關職能的依法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在審查逮捕和審查起訴、提起公訴中,需要針對正當防衛案件的全部證據進行整體研判、全面審查,設身處地地置於案發情境,不機械理解所謂必要限度。如果存在證據不足或其他不構成犯罪的阻斷事由,檢察機關應當作出不予批准逮捕和不起訴決定。

專訪|電影《第二十條》聯合編劇王天毅:喚醒沉睡的法條 - 陸劇吧

《第二十條》劇照

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一直以來對於重大檢察題材的影視創作都非常重視。之前,最高檢影視中心參與出品的作品,大家比較熟悉的有電視劇《人民的名義》(2017)、《巡迴檢察組》(2020)等,都取得了不錯的反響。那麼能不能拿出一部過硬的電影作品從檢察工作的角度去展示正當防衛制度?大家都很期待。

電影和電視劇的創作規律不一樣,後者可以第一集就上高潮,之後慢條斯理地抽絲剝繭,給大家慢慢講故事。電影則不然,電影的情節需要一直引人入勝,必須照顧到觀眾觀影的情緒。我們打造的這部電影不僅要起到正確普及正當防衛、宣傳檢察工作的效果,還要做到讓觀眾想看、愛看,讓更多人走進影院,才能取得更好的法治宣傳效果。

“韓明首先是個普通人,其次才是檢察官”

2020年,光線影業和最高檢影視中心達成合作意向。第一步就是要正式創作劇本,我們當時就想要另闢蹊徑,首先在主要人物的設定上,不能是侯亮平那樣的“完人”形象,還是強調要有百姓看點。同時,把故事的背景設定到一個地級市,檢察官韓明是從基層檢察院掛職上去的。其實,片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有原型的,我們寫的時候,就是比照着那些有特色的普通檢察官去寫。高葉飾演的呂玲玲就有很多優秀女檢察官的影子,韓明這位中年檢察官也是如此,他首先是個普通人,其次才是檢察官。

專訪|電影《第二十條》聯合編劇王天毅:喚醒沉睡的法條 - 陸劇吧

《第二十條》劇照

之前影視作品裡很多檢察官形象不是高智商,就是肩負國家權威、一身正氣的形象,但在《第二十條》這部電影里,觀眾看到的是另一種精彩。

韓明是一個鮮活、接地氣,生活在百姓身邊的檢察官,他也有工作的煩惱,也有家庭生活的壓力。片中,韓明的兒子在學校因為見義勇為打傷了校領導的兒子要被追究行政違法責任,他經手的公交司機張貴生見義勇為後被提起公訴,在上訪路上丟了性命,都讓韓明在短時間內切身感受到了轉變司法理念的迫切性。也正是如此,他的思想轉變、人物弧光才能完整地呈現出來,人物最終才能立得住。

韓明在最後公開聽證會上的慷慨陳詞,其實觀眾的視角就是公開聽證員的視角。在平時的工作中,聽證員可不知道前面發生的故事,但觀眾是看了兩小時的電影,對前情是清楚的。對之前他在工作、家庭、生活中的所遭所遇是有共情共鳴的。

專訪|電影《第二十條》聯合編劇王天毅:喚醒沉睡的法條 - 陸劇吧

《第二十條》劇照

劇本創作前後用了四年多的時間。整個創作過程是以編劇李萌老師為主,因為我平時還有檢察院的本職工作。我們一開始就是聊天,經常一聊就到晚上凌晨兩三點。這期間,還有光線影業和檢察機關的創作者參與進來,包括作為聯合出品方的最高檢影視中心,製片人張婷婷也全程參與策划過程。整個劇本的創作是“連寫帶改”的過程,每次開會後,我們都帶着新的問題與目標再調整。

李萌老師是專職編劇,整個故事的情節、主線是他來串的。他在做戲上非常有經驗,人物關係的處理和情節推進基本都是他來把控。按照他的主線,我來設計和豐富檢察工作以及與法律相關的情節。同時,我也會參與人物的塑造,尤其是電影中檢察官的性格,他們的語言和日常表達。劇本創作期間,我們進行過無數次內部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對於檢察系統的內部運作機制,不能“寫得太飄”,最終還是要真實還原工作場景,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化加工。

2022年,張藝謀導演決定接手劇本。張藝謀導演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的藝術成就不用多說,我小時候就看過他執導的《紅高粱》《秋菊打官司》等。近些年,他的作品《懸崖之上》,我在影院刷了三遍,他把懸疑諜戰片拍出了別樣的美。對於《第二十條》這部電影,導演傾注了大量的心血,電影原先的片名是《正當防衛》,給的比較直白,普通觀眾一聽好像就是一部普法宣傳片,導演後來親自敲定片名為《第二十條》。這樣既點題,也給觀眾賣了個關子,更能激起大家的興趣。

專訪|電影《第二十條》聯合編劇王天毅:喚醒沉睡的法條 - 陸劇吧

《第二十條》導演張藝謀在片場

“我們非常清楚,這部電影會有千萬人關注”

電影《第二十條》是“張藝謀作品”,他不僅是導演,也是編劇。張藝謀導演把很多台詞做了現場調整。比如片中有場雷佳音馬麗一家人打撲克的戲,這場戲就是他提出的,很多台詞也是演員們的現場反應。好演員聚在一起,這麼多優秀的創作者聚在一起,總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可以說,在片中很多生活細節的處理上,導演並沒有受劇本的束縛,他在理解了人物設定後,重新做了一些設計。包括張譯飾演的校領導,導演認為不能把他塑造成一個純粹的反面形象,一個父親得知自己的兒子被打傷了,他要一個說法,原本也是人之常情。

專訪|電影《第二十條》聯合編劇王天毅:喚醒沉睡的法條 - 陸劇吧

《第二十條》劇照

張藝謀導演給我的印象是每天都活力滿滿的。他喜歡和我討論法律問題,對我給出的專業意見也很尊重。在劇本修改階段,他就告訴我,“把所有不能改的地方標紅”,並且“要盡量少標紅”,我按照他的意思做了相應的調整。比如片中提到起訴的期限、要有檢察官聯席會的場景,這些都是必須保留的。電影在展現檢察官的工作流程、工作機制上,做到了嚴謹準確。

專訪|電影《第二十條》聯合編劇王天毅:喚醒沉睡的法條 - 陸劇吧

《第二十條》劇照

創作期間,劇組曾有人提出是不是可以把正當防衛情節寫得具有“爭議化”。我說這肯定不行,案件一定得是板上釘釘的正當防衛,不能有絲毫的模稜兩可。在案情展現上,不能有任何“防衛不適時”的瑕疵。

電影中明確展現了,劉文經(阿如那 飾)當著王永強(潘斌龍 飾)的面,強姦了他的媳婦郝秀萍(趙麗穎 飾)後,告訴王永強如果你不簽文書,“我下次還要來強姦你媳婦”,甚至揚言“我會殺死你全家”,這些都表明這種惡劣的侵害從整體上看是有持續性的,如此王永強才要和劉文經搏鬥。然後劉文經還要去車裡取砍刀,有明顯繼續行兇的意圖,在這種情況下,王永強才找出剪刀刺死了劉文經。

我們非常清楚,這部電影會有千萬人關注,很多法律人士也會拿着“放大鏡”來審視劇情,這裡面如果有一個法律錯誤、邏輯錯誤,都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2023年7月,電影在河北廊坊開拍。我因為白天有工作,拍攝期間只能周末去廊坊,作為法律顧問與導演、演員碰面。劇組希望盡量還原真實的辦案場景和辦案狀態,特別貼心地把所有與檢察工作相關的戲都放在了周末。

專訪|電影《第二十條》聯合編劇王天毅:喚醒沉睡的法條 - 陸劇吧

《第二十條》導演張藝謀在片場

去年夏天特別炎熱,現場的拍攝非常辛苦。我到了現場後,一般就坐在導演身邊,有時候大家連飯都顧不上吃。導演對細節的展現非常嚴謹,比如拍到看守所提訊的戲份,他就會問我,嫌疑人的位置要怎麼坐?要穿什麼衣服?要不要戴手銬?包括有句台詞是說“要不要審查起訴了?”我就告訴他,這樣的情形下,檢察官的語言是“這案子就能訴了”。這都是我們辦案現場的語言,不能說外行話。類似這些細節,我們會溝通很多。

片尾檢察官韓明長達6分鐘的大段陳述無疑是全片最動人所在。我們當初在台詞的創作上,汲取了很多司法機關內部的名言警句。比如“我們辦的不是案子,是一個人的人生”,這是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三級高級檢察官劉哲的一句名言。而那句“法律,是讓壞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讓好人出手的代價更大”,也是司法界大家早就熟悉的警句。作為編劇,要做的是如何把我們法律體系內的這麼多金句做好排列設計,如何層層遞進表達好這些精彩內容。當然,雷佳音的表演太精彩了,他完全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聲情並茂的演繹也“打透”了觀眾的心。很多朋友看完電影都跟我反饋,這段戲不僅讓觀眾落淚,不少人都情不自禁地自發鼓掌。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