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與“女拳”——對談“春節檔電影”中的女性意識

娛樂頭條 2901℃

“女權”與“女拳”——對談“春節檔電影”中的女性意識 - 陸劇吧

王小魯 林克/文

“春節檔電影”作為有着巨大流量的檔期,向來具有全民狂歡性質,也由此激發了廣泛的社會對話和大眾思想活力,電影評論家王小魯與資深媒體人林剋期望通過對談,將他們的關注視角呈現出來,以期形成深入的公共思考效應。隨着女性主義思潮近年的興起與發展,限於篇幅,本文節選刊發其對談的諸多話題中有關春節檔電影的“女性意識”。

韓寒新片:女性角色的消失

王:2024年的“春節檔電影”可以用很多尺度來衡量,比如票房、女性意識等。今年春節檔票房80億元,被認為高於2021年的78億元,創造了票房新高,有人稱之為“最強春節檔”。其實因為假期調整,今年比往年多了兩天,若嚴格以同期而論,並未超過2021年。但即使如此,商業成績已經很好。

林:今年並沒有出現一部屬於極高成本的大製作電影,也都沒有突破票房記錄,不像去年的《滿江紅》(45億元)和2021年的《你好李煥英》(54億元)。

王:春節檔向來具有全民狂歡性質,我們可以從票房和輿論場中,看它激發了怎樣的社會對話,以及它在何種程度上激發了大眾的思想活力,其中,隨着女性主義思潮近年的興起與發展,春節檔電影勢必也會受到女性主義者們的審視,所以,我們的對談就從這個主題開始吧。

林:春節檔上映8部影片,有4部退檔,這是前所未有的。包括《紅毯先生》《我們一起搖太陽》等。韓寒因《四海》(2022)的女性形象問題被批評,這次索性在《飛馳人生2》里不設定任何一個女性角色,女性在他的新片中徹底消失,連配角都沒有女性。可以說他的這種表達也是電影樣式的一種,是他對自己以前影片的一些反思。但是也可以認為,他這麼做,其實是一種逃避——我怕我在影片中處理不好男女間關係,乾脆不處理,為了規避女觀眾的某種反感,把所有女性角色都剔除。

王:《飛馳人生2》在賽車行業裡面提供了關於公平的呼籲。《第20條》也呼籲公平問題,但是將這種呼籲自覺包裹起來,害怕傷害到他者,進而影響到影片資本的增值,於是將一切放在一個安全的框架里,做到人畜無害的樣子。

《熱辣滾燙》則是將一切不公平都處理為家庭內部問題,杜樂瑩的矛盾是和妹妹、表妹、男朋友、閨蜜的矛盾,以及在一個很小的拳擊俱樂部里的人際關係風波。面向大一點的社會結構,則做到了光滑無刺。這種強烈的安全敘事和過分的安全意識以及投鼠忌器,帶來了敘事上的杯弓蛇影,也帶來電影藝術上的某種平庸,而且喪失了走向深刻意義的機會,而我們的觀眾也都在逐漸適應這樣的文化表達和思想框架。雖然我們仍然可以從電影中偶爾地觸摸到一些現實感覺,比如《飛馳人生2》和《熱辣滾燙》當中的頹唐,似乎很有當下的代入感,而且兩部片子都是關於絕境逢生的故事,這也許會讓觀眾感同身受,但我覺得更多的是觀眾以自己的完形心理來做腦補式觀片。

賈玲新片:是勵志還是慕強

林:對於《熱辣滾燙》來說,儘管賈玲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讓大家獲得激勵,但一般觀眾更多感受到的,還是減肥帶來的奇觀式快感。賈玲在電影里強調要“贏一次”,她的初衷是要激發生命的力量,是個體和自我的鬥爭,而不是和他者的鬥爭,但最後的呈現卻和這種精神主旨有了差距。電影里的杜樂瑩為自己真正活一次,不是為了減肥,而是為了“贏”。可是如何理解這種“贏”?我們看到的是在電影中,她所遭遇的絕大多數悲劇都來自於身材。在電影最高潮的地方,就是拳擊比賽那裡,有一段很長的閃回,講的都是杜樂瑩如何被欺負,因為她胖、弱,被欺騙、侮辱,還不得不向欺負她的人妥協,而且還補充交代了她最後很軟弱地給搶了她男友的閨蜜當伴娘,將自己房本過戶給強勢的妹妹。

最後那場拳擊戲的邏輯似乎更像是:我站在舞台上,我變得很強大,向周遭的人證明,你們都錯了。鏡頭還特別切到她家人和前男友的表情,讓觀眾看到他們的錯愕,從而營造一種逆襲的爽感,這和發自內心產生了力量、不顧他人的目光的自我實現還是不同的,還是一種成功學意義上的成功,還是比較傳統的敘事。我有一些朋友看完後很憤怒,覺得這樣處理,就是一種“慕強”,我雖然不同意,但還是覺得是因為影片沒有表達好,以至於讓人看出了這樣一種慕強。

王:在日版《百元之戀》(2014)中,電影在那個節點也有類似的閃回,只是更簡短一些,不像《熱辣滾燙》那樣的強烈渲染。《熱辣滾燙》因為購買了《百元之戀》的版權,所以是合法翻拍,裡面的空間環境和鏡頭調度都極其相似,有人認為這是中國電影創造力衰弱的表現,但現在的文化生產的確已經全面進入了二創時代,世界上的作品之間都在互相模仿和挪用。《熱辣滾燙》和原版在表意方面還是有着非常微妙的差別,不仔細辨別就很難發現。在原作中,女主角的減肥這個部分呈現得沒有那麼強烈,但《熱辣滾燙》是十分強調杜樂瑩身材的。事實上在演出這個電影之前,賈玲特別增重了40斤,這也能說明這一點。原作中,女主角打拳的動機也更為深沉,《熱辣滾燙》的動機和原因則更為外化。因為去掉了原作中的某些元素和方向,比如對社會的反思,而是渲染和強調了一些世俗交往中的過程,所以它的閃回段落就可能會造成一種更為世俗化的效果。

林:如果你覺得真誠是一個衡量電影的價值坐標的話,我覺得《熱辣滾燙》可能是整個春節檔里最真誠的一部電影。因為它至少是真實地調動了賈玲的生命經驗。

王:這一點我是認同的。看到女主角從200多斤變成105斤,對於一個人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從肉體到精神都會發生革命的大事件。那些富有煽動力的鏡頭還是讓我感動不已,這是杜樂瑩減肥成功,也是賈玲減肥成功,影片內外的生活高度融合,這決定了這部電影所必然具有某種自傳性。哪怕我們說這部片子中很多地方是規避的,迂迴的,更家長里短,但杜樂瑩減重100斤是完全真實的,是賈玲通過拼搏實現的,這是一種極具能量的事件。這當然也是賈玲的苦肉計,但她的真誠在這個部分是不容質疑的,哪怕她用這個甚至帶點自虐的方式贏得觀眾,這種贏得也比用其他虛假方式更令人感動。

還有一個讓我感到真誠的地方,就是杜樂瑩參加拳擊比賽那一場,最後的段落里,賈玲出左拳打擊對方的時候,做了很多蒙太奇效果,但是前段和中段都很少剪切,主要使用了長鏡頭,那是賈玲在用自己的身體真實的搏擊,這一點讓我特別感動,她在用自己的身體和毅力實打實地製造了影片的吸引力。

電影外部和內部的高度融合與混淆,是這些年電影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我們都注意到了,片尾字幕的彩蛋顯示了賈玲的減肥過程,以及賈玲在學習繪畫,因為她在拍攝《你好,李煥英》的時候,所畫的分鏡圖特別笨拙,以至於別人都看不懂,但現在她在努力,雖然最後也畫不到專業水平,但造型能力已經進步太多,賈玲在試圖強化這部影片的自傳特徵。影片開始時的杜樂瑩是自卑的,她的生活也很被動,她通過努力,擁有了對自己生活的掌控力,成為了自己的主人,獲得了主體性,雖然這個主體性主要展現在對於自我身體的控制上,但這也是個人具有行動力的重要證明。對於賈玲來說,她之前的《你好,李煥英》成為票房黑馬,一般被認為是具有偶然性的,而這次《熱辣滾燙》的成功,則是一次重要證明,因為這是導演主動拼搏獲取的結果。這部電影其實處處顯示了賈玲和杜樂瑩之間的同構關係。

《熱辣滾燙》的女性立場

林:去年春節檔全是男導演的作品,而且女性角色都比較蒼白無力,被人評價為“全員無女”的春節檔,其中《滿江紅》(2023)因為一場強姦戲,被女性主義者所批判。《熱辣滾燙》是今年春節檔唯一的女導演作品,因為有這部電影,我身邊的女性朋友就很期待。但說實話呢,作為一部面向最大眾的春節檔電影,我並不覺得《熱辣滾燙》有太多複雜的或深刻的女性主義立場,還是一種比較傳統的女性力量的展現。

當然,我也一定程度上認同很多人對賈玲的批評,說她沒有疏解女性身材焦慮,反而迎合了這種焦慮。因為在這個片子上映前,賈玲對自己的形象保密做得很好,直到大年初一電影上映後,觀眾才發現她變成了很瘦的樣子。之後,她頻繁接受採訪,在一些公開場合出現,每一次她的出現都會帶來一波讚美:賈玲現在好美!賈玲現在好瘦!包括前幾天還推出了一個mv,她在其中一改當年形象,非常女性化,身材很好,穿着非常能夠體現曼妙身姿的裙子,留着大波浪。一個公眾人物,一個藝人,她穿什麼衣服都是自由的,但是她的這個形象,因為非常符合我們說的這種男性想象當中的美女形象,我覺得她在電影外部的一系列的宣傳,以身材作為這樣的賣點,是有點違背她本來想傳達的思想。

雖說電影是電影,宣傳可能會在操作中出現一些與原作並不一致的表達,但是對於一般觀眾來說,就是會發生混淆。而且,原作中本來也有某些缺憾,只是更隱秘一點,宣發反而會將這個部分強化出來。

王:你的話讓我想起了互聯網去年悄然興起的“大隻”美學,現在女孩體型整體上越來越碩大,我認識一個抖音達人,178公分,體重180斤,她每天健身,說自己是特別健康的。這種形象很不符合中國人對女性的傳統定義,以前她們是自卑的,最近幾年,一些人開始覺醒,並且變得非常自信,她們以自己的形象自覺來挑戰社會的成見,可見現在的女性主義話題已經有很多細分。以前的賈玲因為特殊的形象,曾被她們引為同道,現在賈玲的主張一定會讓她們感到沮喪。

其實在《熱辣滾燙》中,杜樂瑩的肥胖似乎與意志的消沉有關,似乎還有點自暴自棄的意思,這其實也無意中將肥胖和某種精神缺陷聯繫在一起。而且影片對於這個部分的解釋是有限的,做了很淺表的引導,在電視綜藝節目上,她說自己的善心沒有得到別人的回饋,似乎將她的頹唐歸結到人際關係上去了,與《百元之戀》裡面很不一樣。《百元之戀》裡面,那位顯得邋遢的女主其實被一個同事強姦,但是這個電影並不渲染對於具體的人的怨恨,它彷彿指向了無物之陣和時代精神,指向了某種社會精神的整體,但賈玲就比較具體,所以是相對淺表的。

這些年女性拳擊題材的電影越來越多,包括日本在2022年有一部《惠子,凝視》,在中國,唐小白導演2021年拍攝了一部《出拳吧,媽媽》。女性拳擊和女權主義之間似乎存在某種關係。

林:這也是我另外想說的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關於“女權”和“女拳”。“女拳”其實是互聯網上對女性主義者的一種污名化,當一些女性想要發表性別的言論的時候,會被視為在“打拳”。這當然是我非常不認同的一個詞。但另外一面呢,現在確確實實又出現了很多關於女性拳擊手的影片。比較早的比如伊斯特伍德導演的《百萬美金寶貝》(2004),希拉里·斯萬克扮演了一個女性拳擊手,日本有這個《百元之戀》,以及你說的這部《惠子,凝視》。這些關於女性拳擊手的影片,其實都是對於這一波女性主義浪潮的核心主旨——“女性要有力量”,做的一個回應。

因為女性拳擊是最直觀的女性力量的象徵。在賽場上的輸贏其實都不重要,這可能是這一類型的基本敘事樣式,都是要通過運動對自己身體和意志力加以重塑,試圖展現女性內在和外在的力量感。你看《惠子,凝視》裡面的女孩,她不斷地練習,不斷地參加比賽,不斷地擊打,拳擊似乎已經成為她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一種方式。

張藝謀電影的“向來如此”

林:《第20條》里的三個女性形象都是極為刻板的。馬麗是無理取鬧的家庭主婦,趙麗穎扮演的是被性侵的女性形象,她被欺負,被欺負的方式就是被強暴。高燁看着像是一個符合當下價值觀的獨立女性,但其實是個“男人婆”,為了事業不結婚,做事衝動。在這個影片中,有事業的就沒有家庭,有家庭的就沒有工作,都很刻板。但她們無一例外的都必須要得到男性的幫助、男性的提攜和男性的教育。

在這部電影里有一句經典台詞:“向來如此就對嗎?”我也想問一下張藝謀導演,你這些年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向來如此,從來沒有想過改變一下嗎?尤其影片中設計了一個惡霸壓迫女性的段落,其實我覺得在中國的社會新聞中,有很多類似事情,女性被壓迫的方式有很多,並不都是要犧牲性層面的權益。也不是她的丈夫因妻子被侮辱,所以最後就走進了絕境。在《第二十條》中,我覺得真正讓他們走進絕境的事其實早已發生,就是他們的女兒生病,他們想帶女兒治病卻沒有錢,不得不借高利貸。

王:高葉扮演的女檢察官形象也很詭異,我覺得這個人物形象的設定不及格。電影中的她正義感爆棚,當她完全否定其他人的判斷,去尋找自己心中的正義的時候——也就是她一個人熱血沸騰地去尋找王永強說過的那把刀的時候,她是由於什麼原因而如此與眾不同?她的邏輯和動力來源是什麼?雖然她最後的確找到了那把刀,但這把刀是電影創作者們設定出來的,之前的邏輯問題並未解決。整個過程讓人感覺到這個角色是神經質和非理性的。《第二十條》里很多角色像遊戲裡面的npc(non-playercharacter),他們只是一小段程序,沒有自己的思想與活力,只是為了保證故事延續下去的角色,是功能性的。我想繼續說一下郝秀萍這個角色,當我看到郝秀萍跳樓的時候,我是憤怒的,張藝謀向來喜歡塑造烈女,你可以回想一下他最近幾年的創作,其中充滿了烈女。郝秀萍一家借了高利貸,卻被高利貸者強暴,而且還被這個壞人逼着在離婚書上簽字,對方顯然想“霸佔”她,將她作為性資源。高利貸者的家人為了強迫郝秀萍簽下自願發生性關係的聲明,綁架了她的孩子。這個時候,電影讓郝秀萍陷入深深的自責中,她覺得一切都是她造成的!應該如何面對這個情節?我們也許會通過郝秀萍的行為,發現她作為基層婦女的善良與壓抑,但事實上郝秀萍將自己思考為禍端(讓我必然地聯想到了“紅顏禍水”),這顯然是電影創作者讓她這麼想的!她怎麼想都是創作者的設定。一個現代殘疾女子無錢救治自己的殘疾女兒而借了高利貸,她在思考自己的悲劇的時候,竟然是反思自己的身體讓歹徒起了色心,這不是現代電影,是中國古代地方戲。雖然高葉在後來慷慨陳詞,說郝秀萍跳樓是對於法治的失望,但這個失望為什麼不讓郝秀萍直接表達出來呢?為什麼基層社會的失望也必須經過另外一個人來轉述呢?導演讓郝秀萍跳樓那一幕,我特別難以接受,我覺得這是用來刺激觀眾的手段。包括強姦戲,被強姦的人都是頗有姿色的,電影鏡頭在展示和渲染犯罪的動作,趙麗穎扮演的郝秀萍捂着暴露的身體來控訴高利貸者,觀眾的感情也在這裡被處心積慮地進行了宣洩和引導。

林:張藝謀特別喜歡拍攝與強姦有關的戲,包括去年的《堅如磐石》。2023年春節檔的《滿江紅》中的風塵女子瑤琴被要挾,她的愛人張大的一句“殺了可以,別糟蹋她!”,被網友解讀為“一個男人將女人的貞操看得比她的命還重要”,我覺得這都體現了張藝謀導演內在的心理結構。包括在《金陵十三釵》中,一群性工作者代替女學生赴死的場面,張藝謀在潛意識中認為女性的價值取決於她們的貞潔,這一點也有很多的分析和批評。另外,在《第二十條》中,人們——包括觀眾和故事中角色,都沉浸在被導演引導的表象里,卻似乎沒有意識到郝秀萍悲劇的結構性問題。雷佳音扮演的角色從頭到尾沒做什麼,只是在糾正一個錯誤而已,最後卻被電影塑造成了英雄。

王:有一個女性朋友經常跟我說,張藝謀以電影施虐,喜歡酣暢淋漓地展示酷刑來虐心,培養觀眾施虐、受虐的心理結構。的確,他的電影都要找到一個體現殘酷與色情的花樣。我們從表層來看《第二十條》里趙麗穎那段戲,它呈現了底層敘事和女性控訴,但事實上,它的下面存在一個深層的心理機制。他的影片一定不會放過女性演員在性方面的利用價值,哪怕是性侵戲,他都要在那個場景中強調女性性感的一面,這部影片每天都收穫頂級的票房數字,我相信原因之一,就是這種古老的流量密碼在今天仍然管用。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