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子”上有金獸
“罐子”里有郢(yǐng)爯(chēng)
(郢爯也叫郢爰,是一種古代黃金貨幣)
可以說是“裝着國寶的國寶”
三個看點帶你認識錯金銀銅壺
01
寶中有寶!
綠“銅壺”里裝滿金
1982年
考古人員在江蘇省盱眙縣南窯庄
發現了這件錯金銀銅壺
雖然長埋地下2000年
銅壺腹下部鏤空紋飾已有殘損
但是並不能影響它的重要地位
在這件錯金銀銅壺上
專家發現了一件重達9100克的漢代金獸
含金量達99%
金獸是目前我國考古發現的金器中
最重的一件
它似虎似豹
身上的圓形斑紋
是在獸體鑄成後再捶擊上去的
因此它結合了
古代金屬鑄造和錘揲(yè)兩種工藝
壺內的郢(yǐng)爯(chēng)
含金量在90%~ 99%
使用郢爯時
根據需要將其切割成小塊
再用天平稱重後支付
所以它的邊緣會有切割痕迹
郢爯是我國目前發現
最早的稱量黃金貨幣
(稱量貨幣即重量貨幣,是紙幣誕生前的一種貨幣形式。古代中國的稱量貨幣主要是布帛、糧谷和金屬。)
這件銅壺看似不起眼
屬實是一件“裝着國寶的國寶”
02
身披48條蟠螭+576枚梅花釘
它是青銅器時代的代表作
這件銅壺不僅“腹有重金”
而且精美絕倫
銅壺分身、座、鏤孔裝飾三部分
頸周裝飾着8組幾何形錯金銀圖案
鏤孔裝飾分上下兩組
共飾有48條蟠(pán)螭(chī)、576枚梅花釘
上下兩組鏤孔裝飾中間
有一橫箍將它們連結成罩形
橫箍外壁有錯金銀流雲紋套環
環周有4個鋪首
錯金銀銅壺
是先秦青銅工藝的集大成者
與春秋時期的雲紋銅禁、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尊盤
同為我國青銅器時代的代表作
03
銘文背後
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歷史事件
除了貴重和華麗
銅壺上還有三處重要銘文
其中一處更是證實了2300年前
發生的一個歷史事件
《史記·燕召公世家》《戰國策》等記載:
燕王噲(kuài)禪讓,由相國子之執政,三年引起燕國內亂,在齊王的陰謀煽動下內戰越甚,齊趁機發兵攻打燕都城,在“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的情況下大勝,掠獲燕國王室重器。
△圈足外緣銘文摹本。銘文內容:隹王五年,奠易(陽)陳旻,再立事歲,孟冬戎啟,齊藏戈子斿。陳璋內、伐匽(燕)邦之獲(獲)。
銅壺圈足外緣的銘文
說的正是這件事
意思大概就是
齊宣王五年
陳旻即田忌已複位
陳璋即史書中的章子
帶兵攻打燕國都城 掠獲戰利品
△口內銘文內容:廿五重金絡壺受一孛五紂
除了這處記載歷史事件的銘文
銅壺口內和圈足內側
還各有一處銘文
孛(bó)、紂
是戰國時燕國的專用量詞
相當於當時的斗、升
重金絡壺即多層網套裝飾的青銅壺
專家推測
這是工匠在製作完此壺時“甚是滿意”
所以用這種鏤空工藝為壺命名
這也是目前所知的青銅器中
唯一一件以工藝命名的青銅器
圈足內側的銘文如今只可見殘跡
大概內容為“王后右酒”
專家猜測這可能是使用者的記銘
雖有殘損 難掩華美
錯金銀銅壺挾戰國群雄爭霸之風雲
集中國古代青銅工藝之大成
長埋地下兩千年
依舊彌足寶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編: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