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土豆”最近爆火!是昵稱還是刻板印象?其實古時候就有了

娛樂頭條 9558℃

最近,“南方小土豆”和“廣西小砂糖橘”這兩個詞的爭議較大。起因是一群來自南方的遊客湧入哈爾濱,因對南方的固有印象,讓南方遊客背上“小土豆”的昵稱。

至於“廣西小砂糖橘”,代表十餘名來東北遊玩的南寧的小學生。中國地大物博,南方遊客去北方旅遊實屬正常,可這兩個昵稱卻讓不少網民吵得不可開交。

“南方小土豆”最近爆火!是昵稱還是刻板印象?其實古時候就有了 - 陸劇吧

一部分人覺得:這兩個外號明顯帶有貶義,即使沒有惡意,也是歧視性的,會挑唆南北和男女對立。

還有一部分人覺得:“小土豆“砂糖橘””都只是北方朋友給南方遊客的昵稱,沒必要上綱上線。

其實,不論“名詞擬人化”,還是“把人擬物化”,在我國都有很長一段歷史。

“地域歧視”這一不良現象古來有之,先秦諸子的筆下,就已經出現很多嘲笑某某地區人的只鱗片羽。

有意思的是,從春秋時期開始至戰國末期,許多文人筆記或者先秦寓言中,凡提到愚蠢可笑之事,多指向“宋人”。

“南方小土豆”最近爆火!是昵稱還是刻板印象?其實古時候就有了 - 陸劇吧

“宋人”代指宋國人,這個諸侯國位於如今河南商丘附近。周武王分封天下時,宋國因靠近周王居住地,所以近水樓台先得月,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國”。

到了春秋末期至戰國年間,宋國成為被“黑”對象,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拔苗助長、守株待兔,發生地都是位於宋國。

不僅如此,孟、庄、韓、呂各家的著作都把宋國人比喻為“愚人”。

譬如《莊子》有云:宋國人善於做衣帽,把成品拿去越國出售。結果越國人不留長發,一年四季都光着上身,製作好的衣帽肯定賣不出去。

《韓非子》中還有宋國人不聽鄰居勸告,修補圍牆時家中被盜,他反而懷疑盜賊就是好心給他提建議的鄰居。

“南方小土豆”最近爆火!是昵稱還是刻板印象?其實古時候就有了 - 陸劇吧

除了宋國,鄭國也是經常被“黑”,“鄭人買履”和“買櫝還珠”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鄭國。

當然,還有貶低楚人、齊人的段子,但數量不多。

2000多年前的孟子稱楚人為“南蠻蠍舌之人”,南方人常稱北人為“垮子”,這應當就是最早的“名詞擬人化”。

“把人擬物化”最早應該是在魏晉時期,北方人稱南方人為“貉子”,有個成語叫“一丘之貉”。貉是中國原產一種古老的犬科動物,體型較為肥胖,比狼狗還小一點,現早已滅絕。

新注《世說新語》:“魏晉以降,北人率罵吳人為貉子。”

裡面還有這麼一段小故事,吳國皇室孫秀投降西晉,晉武帝司馬炎對其恩寵有加,還把小姨子蒯氏嫁與孫秀。

“南方小土豆”最近爆火!是昵稱還是刻板印象?其實古時候就有了 - 陸劇吧

有一次夫妻吵架,蒯氏罵孫秀是“貉子”,後經晉武帝說和,兩人才重歸於好。那至少在當時,許多上流貴族包括北方士族鄙視南方人。

即使是夫妻之間的打鬧,一句“貉子”還是傷透了孫秀的心。

《晉書》中也有關於用貉子罵人的記載。“八王之亂”中,陸機被成都王司馬穎封為河北都督,領兵攻打長沙王司馬義。

孟超深受司馬穎的信任,他率軍一萬人準備攻入長沙,還沒等上戰場,孟超的手下便劫掠老百姓。陸機將主謀抓住,孟超居然帶百餘騎兵,直接闖入陸機帳內,把被抓的屬下帶走。

陸機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大罵對方說:“你這個貉奴,也配做都督嗎?”

“南方小土豆”最近爆火!是昵稱還是刻板印象?其實古時候就有了 - 陸劇吧

上述這些先例可以佐證,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已經開始地域歧視,並出現了“名詞擬人化”“把人擬物化”的現象。

2000多年後的今天,一大幫南方遊客前往東北旅遊時,被冠以“小土豆”“砂糖橘”等綽號,引起不少人的口誅筆伐。

不少網民的觀點是,所謂的“小土豆”“砂糖橘”提供了一種錯誤的視覺信息。通俗點來說這兩個綽號看上去非常“萌”,卻在暗指南方人的身高。

繼續上綱上線的話,還能引申出南方遊客花錢給北方人羞辱這麼一種觀點。

“南方小土豆”最近爆火!是昵稱還是刻板印象?其實古時候就有了 - 陸劇吧

先不討論這種論調是對是錯,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剛剛爆發之時,武漢兩座臨時醫院在短時間內落成並投入使用。

這兩座醫院的建設過程完全是同步直播,許多網民給工地上的挖掘機、泥土攪拌車取名“嘔泥醬”“白居易”。

甚至還以“熱乾麵”來代替武漢這座城市為簡稱,這難道不是“名詞擬人化”嗎?

那為何當時大家沒有對這些綽號產生強烈反應?根本原因就是當新冠疫情爆發後,武漢成為重災區,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想為災區提供幫助。

當看着臨時醫院建設速度如此之快,大家這才通過“取外號”的方式為武漢加油。這可以說是年輕一代中衍生出的亞文化,與侮辱、歧視等貶義詞根本不沾邊。

“南方小土豆”最近爆火!是昵稱還是刻板印象?其實古時候就有了 - 陸劇吧

如今呢,許多來自南方的遊客前往東北旅遊,不僅能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放鬆身心,同時帶動了東北地區的旅遊收入,這簡直是一舉數得的好事。

通過這兩天“東北老鐵”的反應來看,他們是發自肺腑地歡迎這些南方遊客。喊出“小土豆”“砂糖橘”,也絕非故意侮辱南方遊客。

因此,無論“名詞擬人化”亦為“把人擬物化”,必須結合當時的語境與環境,還有說出這些話人的態度。

古人對鄭國與宋國那是赤裸裸的鄙視,從人格上進行侮辱,屬於“封建糟粕”,而“小土豆”“砂糖橘”則是一種愛稱。

當然,這種愛稱很可能會引起部分人的誤會。一些南方女性,不願意將自己比作小土豆,這是十分正常的。

“南方小土豆”最近爆火!是昵稱還是刻板印象?其實古時候就有了 - 陸劇吧

所以,在傳播這些新式綽號與亞文化的過程中,需要媒體和相關部門進行正確的引導。不能過分抓住一個點不放,要照顧到大多數人的感受與想法,因為很多時候會好心辦壞事。

事實上,這種單憑地域產生的差別對待也是一種隱形的歧視。不管出於何種原因,對其他地域形成了一些負面印象。

最好的做法是包容去了解其他人,了解更普遍的群像,消除潛意識裡的刻板印象。這樣不僅可以真正接納新文化,還能逐漸消除社會歧視鏈。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