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崩潰,本土市場快要完了?韓國電影“沒有未來”

文|令狐伯光

“說句可能讓人感到不舒服的實話,現在的韓國電影市場幾乎已經崩潰了。”電影《鳴梁海戰》的導演金漢珉表達了自己對於疫情之後韓國電影產業現狀的看法。

11月6日下午2點,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和韓國國會文化體育觀光委員會在國會議員會館大會議室舉行了以“為韓國電影注入活力:齊心協力振興電影”為題的座談會。此次活動由田載秀委員長和國會議員林五卿、朴正河主持,旨在改變韓流熱潮退去後急劇下滑的韓國電影產業氛圍,並了解相關政策需求。

尹河組長表示:“很多業界人士都認為電影行業迎來了寒冬,相反,也有‘危機無時無刻都存在着’的說法。也就是說,在我們還沒意識到的時候,我們已經齊心協力克服了曾經出現過的許多危機。隨着在線視頻服務(ott)產業的興起,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正面臨著新的危機。”

中國電影不行,韓國電影不行,連好萊塢電影都不太行了。

但是為什麼,我們會感覺韓國電影特別不行。

《寄生蟲》是開始,也是一個魔咒,韓國電影的“生與死”

我個人去年寫過一系列的文章,基本從韓國經濟,產業發展到韓國影視本身困境,再到青年人才等等都寫過,這裡就不搬了,韓流為啥不行了?

答案非常簡單,就是經濟大環境情況下,內部市場增長有限,結果外部市場美國扶持。然後以美國netflix為主流媒體開始扶持,確實走出去了,拿到獎了,也賺到錢了。但帶來的結果就是本土人才,產業被吸干,本地市場凋零,然後突然就感覺不行了。

當然,你硬要說哪部韓國電影外國票房不錯,韓劇成績不錯,市場都大賣了,非常賺錢,但你難道沒有考慮過一件事嘛。

2000年時代的香港電影人乎,成龍2001年的《尖峰時刻2》北美票房約2.26億美元,本土華語電影《卧虎藏龍》,張藝謀《英雄》票房都是在北美大爆過的,成績比韓國電影好得多,然後在周星馳《功夫》過後,電影票房持續走低,大家也先後回來北地市場(接盤)。

成龍重回好萊塢是《紅番區》1996年2月23日在美國上映,到《尖峰時刻2》巔峰時間是6年,到《尖峰時刻3》2007年是11年,到2008年前後那一波香港電影人基本就回內地了,剩下完全是成龍個人在頂,有點餘波(以及香港電影精英被虹吸一波,後來大量好萊塢動作片都是香港動作設計團隊)。

韓國電影,在歐美真正成功就是2019年的《寄生蟲》,到現在滿打滿算5年時間。然後是流媒體一波韓劇,時間還晚一點。其實這個商業成績,對於影視行業影響成績,遠遠沒有當初香港電影人去好萊塢強,但你硬覺得成功,也行吧。

問題是,大家討論的從來不是當初香港電影,現在韓國電影去好萊塢發展成績好壞。肯定是好過的,它根本問題難道不是,本土市場衰落,人才被虹吸走了,然後進一步加劇本土市場衰落。

當初一個兩個香港導演在說這件事,現在一個兩個韓國導演難道說的不是這件事——

網友肯定會罵我:人家韓國電影在好萊塢成績多好啊,你真以為美國人會像中國大陸大怨種,養了香港電影20年,還被香港電影人和一幫網友罵耽誤了它,美國人會養韓國電影人一輩子?現在還不到10年呢,本土市場啥情況了?

那麼本土如果徹底衰落後,這個最終結果又會怎麼樣

被美國吸干,融入中國又做不到?韓流的“沒有未來了”

在政治和軍事層面沒法解決時,經濟層面都打不通,更別提什麼文化了。

想想當初中日韓自貿區,中國不是沒有努力過。也是因為這個,你所謂的合作其實是搞過的。中日韓自貿區開始時間是2012年5月,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當時我國高層頻繁去韓國,而那次國慶韓國女總統是來了中國的,與此同時,2012年前後文化是什麼?是不是韓流,韓劇,韓國電影大範圍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

從出口轉內銷的歸國四子,從韓國電影本土上映,從《來自星星的你》在國內全民火爆(當時模式最後一部國內大爆的韓劇應該是《鬼怪》),從綜藝到娛樂,從服飾到消費品時尚等等,那幾年韓國品牌是不是國內大火?

然後政治問題沒有解決,女總統下了,薩德,全面退出,韓國很大程度也是因為這事把市場轉向了美國,歐美馬上又《寄生蟲》《魷魚遊戲》拿獎,市場大爆,男團女團全球爆火(防彈那些,實力真的超過之前韓國前輩團體嗎?)

政治問題沒解決前,別想着解決經濟問題,更不用說文化問題。

另外一個重大問題是,都不用你思考了,你稍稍回憶一下都能發現,當初韓流全面進入中國市場,請問這種合作,中國流行文化是更好了呢?還是更差了呢?還是群魔亂舞了呢?

這個問題要解釋清楚比較複雜,如果你簡單點套:大概就是港台心態,也就是傲慢。

記住,不管港台和內地有什麼爭端,好歹是中華文化圈,而且從改開相互融合是有過甜蜜期的,港台文化可以說非常非常融入中國,大家也推崇,但港台人那點傲慢的心態,仍然改不了。

簡單點講:大概就是因為近代政治,還有經濟發展帶來的意識形態(資本主義率先現代化),他從內心就是瞧不起你的,你市場再大,他只是把你當土大款,只想賺錢,不想出力,甚至有一種明明給歐美電影特效代工10塊,他會當信仰給你做出11塊的效果,給你中國電影特效代工,10塊只想做三四塊錢的效果,然後拿錢走人,他還會在私底下笑你:真是xxx

你再回憶一下,那幾年中國市場大開,韓流全面進來,韓國本土倒吃得飽飽的,韓流也是那段時間全面爆發的(後來才是歐美扶持,利用資本和強大傳媒全球爆火,2010年之前就是本土打基礎),但和中國合作的任何流行文化,有任何精品嗎?

這些年來,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反正我是發現了,一個大國在沒有自我強大工業,實力和意識形態保障下的所謂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和那些先發國家,你根本討好換不來任何的交流合作。

中國電影,或許沒有未來,但韓流一定沒有未來

其實,文化離不開經濟,經濟又離不開政治。很多網友覺得中國電影都那麼爛,成績不行了,有什麼臉嘲諷韓國電影,中國電影的問題是去年疫情結束爆發一波,今年作品太爛,複製,商業流水線,加上審查,作品太過無聊了,觀眾不愛看了。

但是中國十多億市場還在,經濟發展還算是不錯的,就算衰落也不會像小國一樣暴斃。

韓國被美國扶持起來,是為了對沖中國的影響。正如7/80年代美國扶持香港電影,就是5/60年代中國電影橫掃東南亞,而美國電影又水土不服的結果。而香港電影業北上,搞垮的就是中國舊的國有電影工業體系。

那時對美國好萊塢毫無威脅的香港電影的小作坊模式一直流毒到現在。

郭帆重新建立電影工業體系才真正有了希望。

韓國千方百計偷中國文化也正是因為如此,說到底是為了掌握對東亞文化的話語權。只不過現在中國的軟實力日益增長,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韓國壓根偷不過來,只能騙騙它們自己人,在國際上變成一個笑話。

《茲山魚譜》那塊幸好沒有發展下去,繼續發展的話,中華山水畫也是韓國起源的了。

不過,這同時也是美國離間中韓關係的一個手段,你有關注韓國偷文化的行為的話,就會發現,這行為是在中日韓在2012年開展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之後的事,同時間爆發的還有釣魚島爭紛,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從此完蛋。

中日韓電影要抱團,必須要日韓擺脫美國的支配,否則毫無希望。藝術不是政治的奴隸,上層權利也不是完全統一的整體。日韓是否能擺脫美國控制,這不是電影能決定的,但電影工作者可以擴大文化影響力。整體思路如果是寄託從上而下的改革,這個思路不討論對錯。

我們討論實踐,討論可以做的,就是促進自下而上的合作,發展文化產業。

搞藝術的比搞政治的分散多了,日韓很多搞電影的並不買美國人的賬。這就是經典“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如果一味追求自上而下,沒法爭取民間或者散落的朋友,文化產業是可以搞游擊戰的。

在不完全統一的權利中,就有領導是這個態度。自己什麼也不管,別人來發展,反而當成一種威脅。事實上,韓國做了很多偷的行為,但是看到《茲山魚譜》這樣的電影出現,一方面恨鐵不成鋼,一方面也應當有這個自信。

你覺得引進這種韓國電影,或者人么的話,能給不思進取的中國電影工作者一鞭子,給沒有才華但是佔據資源位置的人一點思路。

但我覺得還是想多了,吳京和郭帆還是本國人,他們給了中國電影一鞭子了嗎?

總的來說,中國電影有中國電影的問題,韓國電影有韓國電影的問題。韓國電影是肉眼可見的快要撐不下去了,中國電影雖然好點,但也談不上該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