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豹回家”:中國少年在COP29講述生態守護夢

  中新網阿塞拜疆巴庫11月13日電(記者 陳天浩 林勐男)“面對氣候變化,面對棲息地被破壞的動物,面對瀕危物種,我們需要從今天就開始行動!”來自中國的15歲高中生,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小衛士高士清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如此呼籲。

  當地時間11月11日至2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辦,高士清是在12日舉行的“促進公眾氣候行動的中國解決方案”邊會活動上作出這一充滿力量的呼籲的。

  “促進公眾氣候行動的中國解決方案”邊會活動現場。中新網記者陳天浩 攝

  據高士清介紹,華北豹(俗稱金錢豹)原始棲息地就在北京,作為頂級掠食者,扮演着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角色。然而,由於人類的過度開發,其棲息地被不斷蠶食,種群數量急劇減少。早在2005年,華北豹已在北京地區幾近消失,北京失去了這一明星野生動物。

  貓盟“帶豹回家”項目由此誕生。高士清解釋說,這一項目並非將豹群直接引入北京,而是希望通過生態廊道的建設,讓豹群自然擴散回歸。這樣不僅讓華北豹回到它們的原始棲息地,也會改善太行山和燕山一帶的生態環境,重建生態平衡,為動物提供連通的生活空間。

  圖為高士清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

  談及自己2016年加入貓盟該項目時的經歷,高士清回憶道,他主要參與了調查華北豹在北京北部山區的食物鏈狀況。項目的第一步是“找到豹子”,他們通過紅外相機技術,布設了山野監測網格,採集動物活動數據。2016年,團隊在山西發現了一個穩定的豹群,約有40隻,距離北京400公里,這一發現讓他們看到了希望。2020年,河北駝梁保護區也記錄到華北豹的蹤跡,距北京僅300公里,表明豹群在向北京方向緩慢擴散。

  圖為貓盟志願者記錄到華北豹的蹤跡

  此外,他還詳細說明了“調查歸途”的工作成果。在北京懷柔區和延慶區的觀測點,數據表明當地生物量顯著增長,不僅赤狐等動物重現,狍子、斑羚、野豬等食物鏈中關鍵物種也陸續恢復,食物鏈狀況已為華北豹的回歸做好了準備。

  圖為高士清等人找尋華北豹

  儘管六年過去,華北豹尚未回歸北京,但高士清強調,生態環境的改善帶來了長遠的價值。他還倡導建立生態廊道,通過連接破碎的棲息地,不僅能幫助瀕危物種恢複種群,也對應對氣候變化有積極作用。通過植被恢復,生態廊道還能提升碳匯能力,幫助吸收溫室氣體,進一步緩解氣候變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