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前浪》番外篇觀影,關注探討老年照護熱點難題

南都訊 記者朱雯怡 11月9日,由上海市社會科學事業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廣播電視台紀錄片中心、騰訊視頻共同主辦的“文化視界·紀錄片展映季”之《洗澡》和《氣球》活動,在上海社會科學館舉行。現場展映了紀錄片《前浪》的《洗澡》篇及番外篇《氣球》,《前浪》番外篇主人公錢瑋蕻,上海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副處長葛健,上海師範大學天華學院、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郝勇,上海市第一福利院護理部副主任孫紅艷等人齊聚,就“讓照護者更輕鬆,讓被照護者更舒適”的話題進行對談,共同探討老年照護的方法和價值,旨在喚起社會共同關注,為照護難題家庭提供有價值的思考。

主創分享

《前浪》番外篇展現照護者真實心境

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養老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記錄老年真實生活的紀錄片《前浪》於2024年夏季熱播,展現了失能老人照護者們沉重的照護負擔。第七集《洗澡》直面最困難、最隱秘的照護話題,跟隨專業助浴師的腳步,深入探訪了多個家庭,展現了失能老人照護者們擔負責任的一面,以及失能老人內心深處最樸素的渴望。

11月7日,由紀錄片《前浪》原班人馬打造的番外篇《氣球》上線,真實呈現了照護者的瑣碎日常,傳遞其在照護過程中的悲喜與自我成長。60歲的錢瑋蕻,不忍將患阿爾茲海默症的父母留在護理院,於是把家裡打造成家庭“養老院”,在家當起專職照護者。五年的居家照護中,她經歷了母親逐漸失智,忘記了自己這個女兒,又送走了父親,自己也經歷了癌症病痛。氣球,是她術後康復鍛煉的工具,卻意外成為卧病在床的母親和她之間充滿歡樂的互動玩具,為原本枯燥沉重的生活增添了幾分輕盈,讓愛與幸福感在陪伴中相互傳遞。在照護過程中,錢瑋蕻摸索出一套實用的照護方法,也逐漸體會到了照護的意義,衰老和死亡都不可避免,但仍然可以做些事情讓被照護者舒服一點、開心一點。

上海廣播電視台紀錄片中心副主任周全在致辭中表示,健康是全生命周期,並非僅在生命末期才會發揮很大作用。“從現實角度來看,社會責任家庭的老去是一個每個人都無法抗拒的過程,也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自然現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如何通過照護關係讓老年生活提高質量?我認為這個話題是紀錄片在老年故事之外的一個更加豐富的主題。作為紀錄片團隊或者從業者,我們希望通過講故事的能力和影像表達,讓社會各界達成共識,探討如何更好地構建中國人的特殊照護關係。”

《前浪》番外篇主人公錢瑋蕻現場分享了一位普通照護者的悲和喜。“我認為當時我的目標是儘快減輕父母的痛苦。因為要減輕他們的痛苦,我才會努力去找到更好的方法。雖然我自己有一些挫折、傷心或者難過,但是當問題解決時,我感到非常開心,非常有成就感。”面對“以後的中青年面對即將老去的父母,你有些什麼要對他們說的”這個問題,錢阿姨表示非常願意給大家分享她照護阿爾茲海默症老人的方法和技能,如果父母不願去養老院,也願意分享適老改造和居家照護的方法。在錢阿姨看來,照護老人的這件事情不全是失敗、悲傷和失落的,這個過程自己對老年和生死的意義有重新認識。

《前浪》總導演范士廣介紹,《前浪》播出後這幾個月,團隊對老年話題的關注仍在繼續,此次推出的番外篇《氣球》再次直擊老年照護這一社會痛點,並將視角聚焦在照護者身上,通過其觀念的轉變,喚起社會共同關注,為照護難題家庭提供有價值的思考。“希望能夠向公眾,特別是向錢老師這樣有共同經歷的一些家庭,能夠傳達一個積極的生活觀念。”

專家解讀

“家庭式養老院”或成為未來養老趨勢

《氣球》片中,錢瑋蕻為父母度身定製的“家庭養老院”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走道上隨處可見的扶手讓家裡變身“輪椅通道”;衛生間安裝了專門洗澡凳方便助浴和起身;在京東健康購買的專業制氧機、霧化機等適老化產品一應俱全,還獲贈護士到家的貼心服務……

“家庭養老院”讓錢瑋蕻的父母一從養老院回到家就開心成小孩子,也讓錢瑋蕻成就感滿滿。居家照護因其獨特的優勢,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比如熟悉的環境、親切的家庭氛圍、個性化服務、專業護理條件等等。

上海市第一福利院護理部副主任孫紅艷認為,雖然機構的照護非常專業,能夠保障老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但是在情感陪護方面可能會有缺失。孫主任建議,對於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老人,如果家庭成員掌握一定的照護技巧,老人在家庭中能夠得到較好護理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家庭照護。“但如果無法提供家庭照護,或者家庭照護已經對自己產生影響,那就必須尋求專業機構。我們需要量力而行。”

上海師範大學天華學院、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郝勇在對談中表示,從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來說,尊老愛幼的傳統讓社會積極倡導居家養老,從中國老年人的習慣分析,老年人更希望在家裡面頤養天年。從目前社會養老服務的供給情況分析,當前發展階段需要更多發揮居家養老對家庭的支持作用。因此,無論從規劃和政策上,都鼓勵居家養老。郝勇提到,要轉變照護的觀念,“短片里錢老師的母親兩隻手非常有力地打氣球,如果能充分發揮這兩隻手的活動,可能對錢老師的母親日後的生活會更好。照護過程中要借力,更多地要借被照護者的力。我們的照護是廣義的,照護者不僅是作為照護者,而是作為幫助者。”

上海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副處長葛健表示,按照國家統一要求,越來越多的養老政策正在向所有老年人開放,但實際生活中,許多老年人會有一種“不服老”的感覺,他認為目前政策需要對家庭照護給予更多關注,“我認為無論是老年人和子女對老年人的照顧,還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理念,即自己肯定會老,而且老了之後肯定有一個階段需要有人照顧。我認為每個老年人和子女都應該有這樣的理念,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這是第一方面。另一方面,從目前來看,專業照顧人員的供給仍然面臨巨大瓶頸。我們的目標並非僅僅是養老院的護理人員,我們還有一個理念,未來每個家庭都能夠掌握一定的護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