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的最終投票日越來越近,兩黨開始頻頻出招,為自己爭取選票。而特朗普以其一貫特立獨行的方式,再次將台灣問題推到了聚光燈下。
特朗普在美國政壇上一直扮演着商人和政客的雙重角色。他的策略簡單粗暴,那就是保護美國的經濟利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毫不掩飾地表示,台灣地區“偷”了美國的芯片業務,美國沒從中佔到便宜,因此要求台灣交“保護費”。他的話實際上就兩個核心觀點,奪回芯片產業和收取防務費用。
實際上,幾個月前,在被問及是否會“保衛”台灣對抗中國大陸時,特朗普曾直截了當地要求台當局支付“保護費”。特朗普眼中的台灣問題,說穿了與軍事支持無關,他更關心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如果這個產業轉移到美國,那麼保護台灣似乎變得理所應當。顯然,在特朗普眼中,“保台”就是一場經濟利益的博弈。
面對特朗普這樣的言論,國台辦新聞發言人朱鳳蓮犀利指出,美國打的永遠是“美國優先”的算盤,台灣不過是一個暫時能夠提供利益的“棋子”罷了。這樣的背景下,台灣何時被拋棄,只取決於美國政客們什麼時候榨乾台當局的最後一點價值。
面對特朗普的“叫價”,島內的反應也頗為擔憂。民進黨發言人吳崢公開表示擔憂,並批評特朗普對芯片產業的認知存在偏誤。他指出,當初是因為台灣的產業技術成熟,美國企業主動將生產線移到亞洲,可特朗普卻顛倒黑白,把責任推到台灣民眾身上,讓人不得不警惕。
吳崢的擔憂在於,如果特朗普真的坐上總統寶座,台美關係勢必會趨向“在商言商”。這種論調潛藏的危機在於,台灣寄希望於美國“保台”的幻想,美方眼中卻只有利益。
面對特朗普的高調施壓,台當局表現出的姿態卻有些諷刺。台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放話說,願意承擔更多自衛責任,並穩步增加防務開支。換句話說,就是台當局願意向美國交更多的“保護費”。
特朗普還聲稱若他當選後大陸方面武統台灣,那麼他將對中國大陸採取高額關稅,此舉顯然是對當前國際貿易局勢的又一次重大威脅。150%至200%的關稅,不僅是一種極端經濟制裁措施,也將引發地區緊張局勢的升級。
然而,這樣的策略在現實中會否奏效,卻還要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特朗普關注台灣問題,本質上仍舊停留在經濟層面,而且也是為了自己的大選博眼球,而不是真正的“保台”。台灣若一再寄希望於外部勢力,而忽視自身建設,隨時可能從“棋子”變為“棄子”。
總之,在特朗普充滿爭議與懸念的政治操盤下,台灣問題已經被裝上了利益的標籤。台當局若不及時調整策略,打破對美盲從的幻想,終將為自身發展陷入更加被動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