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唐佳燕
臨行前,李海玉剃了光頭,帶上父親的遺像,她要去法庭上見殺害弟弟的兇手。她要叫嫌疑人記住她的臉,記住“是我把他送上法庭的”。
剃光頭也是為了不叫別人看出她的白髮。李海玉已47歲,她從20歲開始踏上為弟追兇之路。為了找到弟弟,她到處打工,曾經一度被拐賣;在嫌疑人易某華家附近蹲守,和他網聊三年多套取信息;她曾幾度想和易某華同歸於盡……
11月1日,李海玉27年的追兇終於迎來了曙光,易某華犯故意殺人罪一案在湛江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公訴機關在法庭上建議量刑為死刑,但法院並未當庭宣判。
時間在李海玉眼中已模糊,她記不得一些往事的具體年份,說不清自己何時輟學或結婚、離婚。從1992年弟弟失蹤開始,尋找弟弟的“使命”將她的人生重新編年,變成一部姐姐的復仇記。她說,只要易某華一天沒被法律制裁,她的故事就仍未迎來大結局。
從“失蹤”到“被害”
深秋季節,廣東湛江雷州市鵝感村的田地里已變得荒蕪。年輕人大都已經出去打工,老人們窩在小賣部前打牌、曬稻穀,日子幾十年如一日。
“你又來啦?”一個外來的光頭女人打破了他們平靜的生活。村民都圍攏過來,他們都知道女人叫李海玉,是為了32年前村莊牽涉的一樁兇案而來。
1992年,李海玉的父親李中祥從湖南邵陽來到鵝感村承包柑橘園。村民官衛東回憶,當時村裡很少有外來人口,和李中祥交好。易某華是李中祥的湖南邵陽老鄉,投奔到李中祥這裡幹活,因為“三四十元”的工資產生了矛盾,易某華心生不滿,將李中祥9歲的兒子李煥平從邁車坎村小學騙走,孩子從此“失蹤”。
弟弟“失蹤”時,李海玉在湖南老家,媽媽經受不住這個打擊,生了重病。不久後,父親李中祥也拋下柑橘園和家人離家出走,留下她們四個姊妹。李海玉便主動輟學打工,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家裡四姊妹,只有小妹得以上完初中。
李海玉說,一開始她也不理解父親、恨父親。直到後來,她收到父親的一封信,信中說他在海南給別人到處打工,就是為了尋找“拐走”弟弟李煥平的人。
1997年,李海玉二十歲時也來到廣州,一邊打工一邊尋找弟弟。在此後23年時間裡,她一直在尋找弟弟和易某華。李海玉稱,但凡聽到關於弟弟的消息,她就跟着人家走,曾差點被拐賣。一次被人鎖在二樓,聽到下面都在給她辦喜酒,她從窗口跳下,幸而有草墊着,騎着別人停在門口的自行車跑了。
“弟弟到底在哪?”李海玉也無數次問過父親。但每當問起這個問題,父親都會關上房門,幾天不願意出來。
直到2014年父親去世,李海玉才從父親留下的三頁遺書中找到易某華的信息。父親在遺書中沒有說弟弟怎麼樣了,只是說是易某華將弟弟帶走了,並且囑託她:“一定要找到易某華,把他繩之以法”。
父親去世後,李海玉尋找弟弟的想法更強烈了。她甚至認為,可能是自己逼問弟弟在哪,逼死了父親。2015年,李海玉在寶貝回家網站上註冊了信息,尋找弟弟。她先後幾次回到鵝感村,挨家挨戶敲門找知情人,但知曉當年舊案的人大多已外出或年邁、去世。
直到2020年5月22日,在李海玉的協助下,易某華被警方抓獲歸案。易某華供述,他於1992年農曆十月的某天下午,將李某平帶到邁車坎村村前的甘蔗地里,用刀捅死後逃離現場。李海玉才知道,自己一直尋找的不是拐走弟弟的人販子,而是兇手。
到兇手身邊“卧底”
邁車坎村現任村主任黃東儒是李煥平的同班同學,他向極目新聞記者回憶,當年他看見一個男人來到教室窗口,俯身向裡面招呼李煥平,說自己是李煥平爸爸的朋友,來接他。由於是熟面孔,李煥平和老師都相信了他。黃東儒說,後來其他同學回憶,當那個男人抬起手時,他們看見其腰間別了一把刀。
李煥平很多天沒來上學,黃東儒和同學們都以為,他父親給他轉學了。直到三個月後刑警來到村裡,在小學附近的甘蔗地里發現一具已高度腐爛的屍體,成為當年的轟動性事件,村民都感到不寒而慄,緊閉大門。一位村民向記者介紹,“當時就在我家旁邊那塊地里發現的,案發時甘蔗有兩米高,看不見人。後來砍了甘蔗,才發現地里有屍體。”
遲到24年的真相對李海玉來說不容易接受,她曾花費3年時間“卧底”,費盡心思和易某華套近乎,甚至和對方曖昧網聊。她心裡萬分難受,卻最終放棄了親手復仇,把線索提供給警方。
李海玉講起追兇的高光時刻——她循着父親給的線索,來到易某華家附近蹲守。她藏在附近的山上,不分白天黑夜地守着,有時直接睡在樹林里。2016年的一天,她看到一個四五十歲的中年男子,嘴裡叼着煙,試探性地喊了一聲,“易老闆你回來啦”,對方停了下來問她是誰。
“易老闆真是貴人多忘事。”李海玉謊稱,自己和老公曾跟着他打工,過段時間想再出去打工。她還謊稱手機沒電,留下了對方的微信,還趁機拍下了他的照片。不過,對方報出的名字並不是易某華,而是易某青,在浙江當過老闆。
回去之後,李海玉立即購買了一張新的電話卡,註冊了新的微信,換上一張長發的頭像,和“易某青”在微信上有一搭沒一搭地聊着。好色的“易某青”有時要求視頻聊天,她只能強忍着噁心和對方聊天,有時候借口信號不好掛斷。
有好幾次,李海玉想過和對方同歸於盡。“易某青”要她出去開房,她手裡攥着一把小刀,想到房間了就動手,被朋友勸下。她在家裡用骨頭餵養了十幾隻流浪狗,計划著怎樣有朝一日把對方引進家咬死。但想到母親,最終她還是打消了這些念頭。
最危險的是,李海玉感覺自己快被對方認出來了。她曾謊稱自己被老公家暴決定離婚,“易某青”就多次讓她來找他,6000塊錢一個月,什麼都不用干。“天下哪裡有那樣的好事?”李海玉擔心,自己是不是因為跟父親長得像,被對方認出來了。
2020年3月,“易某青”再次給李海玉打來視頻,稱自己馬上要出發到外地打工了,讓她馬上來。李海玉仍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易某青”就是當年的易某華,她決定快刀斬亂麻,發微信詢問:“他們在浙江都叫你易某青,也有人叫你易某華,你到底是易某青還是易某華?”對方回答,自己叫易某華,但易某青也是他,是他過去用的名字。李海玉立馬截圖發給了母親,讓其打印出來送到公安局。
2020年夏天,李海玉發微信問易某華,得知其去了廣西打工,於是線索提供給湛江警方,警方迅速將其抓獲。據當地媒體報道,正在打牌的易某華落網後嘆氣,“我知道,欠賬是要還的。”
缺失的證據:屍首
“老弟,你在哪裡哦?姐姐接你回來了。”10月31日,在易某華庭審前一天,李海玉來到雷州市邁車坎村。弟弟屍體被發現的甘蔗地已成一片茫茫稻田,李海玉跪地無助地哭喊,希望召回弟弟的冤魂。
距離弟弟被害已經32年,李海玉至今仍未找回弟弟的屍首。
官衛東回憶,當時他和李海玉父親一起去辨認甘蔗地里的屍體,那個年代沒有條件做dna鑒定,但他們都直覺那具屍體就是李煥平,因為其身上還穿着熟悉的衣服。他還發現,屍體邊上放有一把刀、一個鑰匙,而李煥平生前是班長,負責保管教室鑰匙。隨後,官衛東和李父將李煥平屍體帶回,按照當地風俗埋在了村子附近的馬路旁,怕被本地村民發現而忌諱,沒做標記。因為年代久遠加上村莊變遷,後來他們再也沒找到埋屍地點,警方多次來尋找屍首也未找到。
因為屍首這個關鍵證據的缺失,易某華2020年被抓獲後,曾一度被釋放。2021年2月,李海玉一家收到湛江市檢察院對此案作出的《不起訴決定書》:經湛江市檢察院審查並退回補充偵查一次,認為雷州市公安局認定的犯罪事實認定不清、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
湛江市檢察院認為,本案證據僅有易某華供述、證人證言及部分書證,其中鵝感村部分村民的證言證實易某華將李煥平騙走,但無法證實易某華將李煥平殺害,作案現場僅有易某華本人的供述,無其他證據印證;李煥平的姐姐陳述稱,當年甘蔗地里發現的屍體的手指特徵與李某平的六指特徵類似,但因本案關鍵證據,包括現場勘查筆錄、照片、屍檢鑒定及現場提取的作案刀具均已缺失,無法補正。且證據表明,甘蔗園裡發現的屍體的身高、死亡時間存在多處疑點。
湛江市檢察院要求公安機關窮盡辦法補充相關證據,包括尋找屍體重新做鑒定,但未能找到屍體。因此,根據本案現有證據,無法證明甘蔗園發現的屍體就是李某平。
直到2022年11月,廣東省檢察院作出的《刑事申訴結果通知書》顯示,廣東省檢察院在立案複查過程中補充了部分新證據,該院認為現有證據足以認定易某華殺害被害人李煥平的犯罪事實,易某華構成故意殺人罪。據此,廣東省檢察院撤銷了湛江市檢察院此前作出的不起訴決定,將此案移送湛江市檢察院依法報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
挖一抔黃土回家“團圓”
11月1日,湛江市中級人民法院,易某華被法警帶入法庭。一開始,他未認出個子矮矮、剃了光頭的李海玉。直到李海玉大聲說“就是我把你送進去的”,她看到,易某華看她的眼神十分兇狠。
李海玉方代理律師王文廣也回憶道,在法庭上,易某華甚至直接用手指指着李海玉和律師,似乎認為應該被審判的是對方。
易某華當庭翻供稱,自己當年並不是故意殺害9歲的李煥平,而是想綁架孩子,要挾其父親給錢。但兩人在過水溝的時候,李煥平不小心滑倒,碰到他的刀上。在逃跑前,他還回去確認李煥平已經死亡,將兇器丟到了幾百米外的地方。律師追問,若是失手殺人為何沒有自首?他稱因為自己害怕。
李海玉表示,易某華第一次被捕釋放後,曾給她發微信恐嚇她“我弄死你”。對於李海玉指控他曾出言威脅,易某華也當庭否認。公訴機關對易某華的量刑建議為死刑,不過法庭並未當庭宣判。
追兇多年,李海玉的耳朵已經聽不太清,光是看到易某華的表現,她在庭上就感覺自己幾度要氣暈過去,使勁在眉間掐了一道深深的紅印。但她仍然堅持了下來,在易某華面前,她不願意表現出一絲怯弱。
看刑偵劇是李玉華唯一的消遣,或者說,她看刑偵劇也是為了追兇。電視劇里的大結局,總是壞人得報,正義伸張。李海玉說,只要易某華一天沒被法律制裁,她的故事就仍未大結局。
“那你的生活呢?”每當記者這麼問,李海玉總是說,自己這輩子剩下的就陪着母親安享晚年,或許可以把理髮店再開起來,只是手頭還沒有錢。現在她唯一的心愿是帶着弟弟回家,將易某華繩之以法後,她會再次回到弟弟屍體被發現的田地里,挖一抔黃土帶回湖南老家,安葬在父親的墳邊。“到時候,我們一家人就終於可以團圓了。”
(圖片由極目新聞記者唐佳燕攝)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