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談到中美兵戎相見,川普對中國的真實想法,已經暴露無遺了?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最後一星期,為了爭取搖擺州的支持,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的競選活動上,終於拿出了他壓箱底的競選策略,那就是向選民承諾,自己要是再次當上美國總統,就不會對外發動戰爭,把美國人送到戰場上“送死”。
當然,特朗普只負責誇下海口,但不會具體地闡述自己的“和平綱領”,同時重點強調,他和哈里斯不一樣,後者只會讓美國陷入“三戰”。
說到這裡,特朗普的措辭非常有煽動性,說要是讓哈里斯來當總統,等於“拿數百萬美國人的性命做賭注”,因為她“能力太差”,根本無法勝任這個職位,別說去和其他大國打交道了,能不能充分應對地緣熱點都還兩說。
不僅如此,他還通過自家的社交媒體平台,進一步強化了這一立場,說哈里斯當4年總統,就會讓中東“陷入40年的戰火”,而美國人將因此奔赴戰場。
緊接着,特朗普就強調,自己會致力於“阻止世界大戰”,也不會把美國人派出去送死。
而在特朗普承諾“不對外開戰”的同時,他的副手萬斯則是通過媒體渠道,強調特朗普是個“和平的總統候選人”。
萬斯還透露,特朗普之所以在上個任期和美國軍方關係不睦,是因為五角大樓官員,以及個別共和黨的建制派,想讓美國成為“世界警察”,但特朗普對此有不同看法,他拒絕被捲入“荒謬的衝突”。
這番話的真實性並不重要,只要有選民買賬就行,一時間兩邊遙相呼應,說明這是一輪早有預謀的輿論攻勢。
而離開賓夕法尼亞,來到紐約之後,特朗普開始為自己的外交政策做宣傳,再次明確自己不會在任內發動戰爭。
但凡事總有例外,而中美關係就是這個例外。特朗普才說完“不對外開戰”,緊接着就補充了一句,要是中美有兵戎相見的那一天,他會確保美國“取得優勢”。
至於怎麼做到這一點,特朗普還是沒有進一步展開,這也很符合競選語言的特點,空有噱頭而無實際,兌現與否全看當選後的個人意願。
特朗普在宣傳自己和平形象的同時,也不忘對中美關係做了特殊處理。這似乎意味着,他的和平政策,特別是“不對外開戰”的承諾,並不適用於中美博弈的場合。
何況中美戰略競爭的概念,就是從特朗普時代開始的,拜登政府只不過是將此發揚光大了而已。
此外,我們也可以這麼理解,那就是中美結構性矛盾的複雜程度,已經超出了特朗普和平政策力所能及的範疇,無法保證中美“秋毫無犯”。
又或者說,特朗普承諾“不對外開戰”,本身就是為了中美博弈這個戰略目標服務,所以中美關係才會成為這個例外。
要說中美之間最大的地緣政治隱患,最有可能導致兩國“開戰”的,毫無疑問就是台海問題。
這裡就不得不提,最近這段時間,特朗普並沒少討論台灣問題,而且擺出了一副兩頭要價的姿態,一邊說要是中國大陸收復台灣,自己就會對中國加征更高額的關稅;一邊又指責台灣搶走了美國的高科技產業,要求台當局支付更多的“保護費”。
不過站在我們的立場上,哪怕僅就美國內部而言,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較量,特朗普一個人也是說了不算的。
至於其他方向的地緣熱點,比如說俄烏衝突,特朗普倒是有自信給拜登政府“收拾爛攤子”。他這段時間多次表示,自己要是11月當選,用不着等明年交接,就會第一時間採取行動,早日結束俄烏衝突。
而在巴以問題上,特朗普則是指責民主黨的“軟弱無能”,強調要是自己還在,就不會出現這種事情。
特朗普大力渲染自己的和平立場,不光是拉攏選民的競選策略,也是給了外界一個信號,在他重返白宮以後,美國外交政策上的收縮傾向和孤立主義色彩,都會進一步增強,甚至是回到4年以前。
但話又說回來,不對外開戰,不等於特朗普不會採取好鬥的關稅政策。
他這番言論,本質上是預設前提,給選民出了個選擇題:要麼是選自己,在“美國優先”的政策環境下,度過相對和平安穩的4年;要麼就是選哈里斯, 看她和民主黨怎麼把美國折騰進地緣衝突的不歸路。
某種程度上說,特朗普之所以有自信去承諾“不對外開戰”,是因為他認定,任何複雜的地緣政治問題,自己的關稅政策都會給出一個通用解。
不光是中美關係,美歐經貿同樣也可以靠關稅解決,甚至處理複雜的國際供應鏈重組問題,關稅依然派得上用場。
儘管很多人都會對此持保留意見,但只要特朗普堅信,關稅對美國是“多多益善”,就沒人能改變他的想法。他所主張的“和平政策”,也是差不多的道理,而中國之所以會成為那個例外,或多或少也能反映特朗普對中國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