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者》是《無間道》後難得的警匪片佳作, 但可提高的地方也很多

近年來警匪片一直都是所有影片題材中居高不下的熱點。最為經典的《無間道》一經播出,便成為了很難逾越的一座高峰,後來有很多影片都在效仿《無間道》的影片套路,以致影片的思路與質量都不高,而《使徒行者》就是在《無間道》之後崛起的一個系列警匪片。這部影片從上映以來,無論是第一部還是翻拍的續集,都受到了廣大影迷朋友們的熱捧。但是這部影片仍然有很多提升的空間……

從人物形象的刻畫上來說,人物都是圍繞着情節發展而設定的,所以人物形象的刻畫也是為了劇情的合理性和完整性而服務。在這部影片中,所有的人物形象並不是單一化立體化的,在隨着劇情發展之後,人物的形象也發生了改變。這樣是更加真實又自然的,但是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發現所有的人物在出現轉型的時候都變得非常的刻意。比如說前半部分一直在說警察是一個剛正不阿非常正直的人,而後半部分就突轉急下,變成了一個人人得而誅之的黑警。再比如說前半部分一直忍受丈夫暴力,婚姻破碎到絕望主婦,卻在後半部分蛻變成以知性理性為標籤的檢控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蛻變不是不可以,但缺乏了很大的邏輯基礎去支撐。所以在觀看影片的同時也為這些人物強硬的轉型而感到彆扭。這一方面顯然還可以做得更好,提升空間也是相當大的。

再從影片的故事情節來分析。其實主要講的內容還是黑幫、警察之間周而復始的鬥爭。或許是因為成本有限,又或許是因為影片片長受到控制,所以很多看似埋了伏筆的地方卻沒有在影片中得到合理的解釋。這雖然可以調動觀眾看下一步的熱情,但是無形中讓整部影片的水準下降。從這個角度而言的話,既然在影片當中設有伏筆,那麼就應該在這一部當中得到解答,除非是片尾留下一個懸念給觀眾思考,否則過多的埋伏筆就成了敗筆。

《使徒行者》中有很多內容是對之前影片的借鑒。但是這種借鑒的分寸把握不好就變成了一種暗襲。不知道大家對杜琪峰的《黑社會》有沒有印象?但是可以很負責任的說,《使徒行者》中存在很多內容與這部影片是相似的。這究竟是對經典的一種致敬,還是其他的緣由,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但我們可以非常明確的是,希望《使徒行者》之後的內容創新上有所突破。

或許我們對港台的警匪片都有着比較固定的印象。比如說邪不勝正,又比如說火拚非常的過癮,隨着內陸經濟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有些我們本土製作的警匪片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甚至有趕超港台的局勢,這樣的進步自然是可喜的。一部好的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在它的情節把控上,《使徒行者》可圈可點的地方有很多,但是他的提升攻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