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乾貨! 你的生命只能掌握在自己手裡 著名編劇劉恆做客浙江國際青年電影周大師班

作為今年浙江國際青年電影周的重要環節——“三十而立”編劇創投系列,迎來了一位重量級嘉賓劉恆。

張藝謀的《菊豆》《秋菊打官司》《金陵十三釵》、馮小剛的《集結號》,還有《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少年天子》這些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都是出自劉恆之手。

自1977年發表第一篇作品,65歲的劉恆已然在文壇闖蕩了40餘年,獲獎無數。以“新青年、新故事、新力量”為主題的浙江國際青年電影周這次特別邀請他來杭州,為新人導演、新人編劇上一堂大師課,分享從業經歷中積累的經驗智慧。

昨晚,富春山館學術報告廳座無虛席,除了入圍“三十而立”編劇創投單元的青年編劇,還來了不少青年導演,以及專門從杭州各大院校趕來聽課的影視專業的學生們。不只如此,底下的觀眾席里,還出現了《戰狼》《戰狼2》的編劇劉毅、《分手大師》《銀河補習班》的編劇俞白眉、《滾蛋吧!腫瘤君》編劇袁媛……

就這麼一位受人矚目的頂級編劇大師——劉恆,昨晚穿着一條牛仔褲、套了一件深色外套,自己夾了個小包就來了。摸着自己頭頂不多的“毛”,劉恆還幽默地調侃了自己的講座主題《優秀劇本創作與成功編劇的養成》,“這個題目,猛看有點像獼猴桃銷售手冊啊!但今天,大家愛問什麼說什麼,我都會盡量用真誠的方式回答。”

劉恆的這堂大師課,長達兩個小時,我們特別從中整理出了他對青年導演、青年編劇以及想踏入這行的10條建議。

(1)

不要抱怨別人埋怨環境

向敵人學習優點

最近一篇《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人在幹什麼》的貼子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帖子里寫到因為遇上影視寒冬,很多電影學院畢業的編劇無項目可做,於是開始轉行做微商,做留學中介,做海外代購,甚至賣保險、轉行做健身教練。

現場一位自稱“小製片小編劇”的青年電影人,更是為現在編劇的待遇憤憤不平:不給署名不給尾款,還經常當“背鍋俠”,導演戲拍得不好,觀眾卻說給編劇寄刀片。

對於編劇現在的地位,劉恆卻持樂觀態度,“導演挨罵比編劇多得多呢!再說電影成功了,編劇不也跟着沾光?我寫《集結號》,人家拍的好,我跟着沾光。人家沒拍好,我跟着吃瓜,也是正常的。事實是,什麼情況都有。我覺得不應該過多埋怨,祈求別人的重視,多給你一些報酬,只要你寫出了偉大的作品,其他的東西,順理成章地就來了。”

劉恆更是建議大家千萬不要埋怨別人,埋怨環境,“誰平白無故去幫助你,憑什麼?兩夫妻還鬧離婚,爸爸兒子還鬧彆扭呢。也不要關注別人的缺點,盯住自己的毛病就好了,改掉自己的缺點,這才是唯一值得做的。貶低別人、誇大別人的缺點,對你自己並不能產生有利影響。唯一有益的,是你把敵人的優點,學到自己的身上。”

(2)

怎麼寫出好劇本?

認真的、精心的閱讀

那怎麼才能寫出偉大的作品?說出來可能有些令人悲傷,但在劉恆看來,文學的成功很多時候是一種意外。“有人吭呲吭呲地寫一輩子也寫不出來。但也有人可能一紙成名。”

不過,劉恆也表示,“有一個規律是必然,那就是認真的、精心的閱讀,這是寫出好劇本的第一步,閱讀是寫作之母。誰都不是生而知之的。”

劉恆更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建議青年創作者不要固步自封,要用一種開放包容的心態去閱讀。“信息是複雜多變。不要用固定不變的角度去閱讀。人還要善於自我反省,把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己的東西,這是成功的一個方面。”

(3)

別急於求成

創作要能忍受孤獨和寂寞

創作還需要有毅力。劉恆說,在上世紀70年代末,還沒有那麼多職業選擇,社會也沒有現在豐富多彩,而發表一篇小說,收入可觀,當年就吸引了大量有趣青年加入。但很多人最後都走了,因為無法忍受創作的艱辛。

“有的人成功是機緣巧合,有的人是善於利用資源,但我覺得真正起作用,是你的奮鬥精神,能忍受孤獨和寂寞。我寫作時,就喜歡把自己鎖在屋裡。高度自我反省,實時判斷自己的不足,彌補自己的不足。而實時鞭策自己的人,才能堅持走到文學的終點。”劉恆就回憶說,自己當年創作《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的時候,是把自己關在了一個小房子里,沒有空調,沒有電梯的六樓。寫到高興時大笑,寫到悲傷時流淚,“寫得非常辛苦,大部分人都是這樣的狀態。”

對於青年編劇急於求成的焦慮感,劉恆認真地說:“現在我身邊有大量小孩痴迷電影,希望能找到一條捷徑獲得成功。但實際上,大部分人都失敗了,但失敗是正常,被拋棄,被退稿,被批評也是正常的,要能忍耐,堅持下去,才有可能獲得成功。當然,最後也可能一無所獲。”

(4)

遇到困難怎麼辦?

只能咬牙往前走

昨天大師課現場,還有一位入圍了編劇創投的一名年輕編劇說,自己從本科階段就開始創作,拍片子,第一部長篇電影也成功拿到龍標,但在得知沒有上映計劃時,整個人就覺得非常難受。

對此,劉恆給他了一個忠告,“永遠不要祈求別人,想着有什麼機緣,能感動一個貴人,給你鋪一條光明道路,不要做這樣的非分之想,你自己的生命只能自己負責。成功,就享受成功帶來的幸福,失敗就去品嘗失敗的痛苦。遇到困難,只能咬牙往前走,任何職業,寫小說,拍電影,開企業,都一樣。”

如果真的遇到了挫折,劉恆建議說,那就要即時給自己一個肯定,咬牙堅持下去,“只要身體還在本錢還在,就可以好好拼下,所有的困難,只能靠自己堅持去解決。”

(5)

搶不到好劇本?

建議青年導演自己寫劇本

隨着影視行業的興起,業內對好劇本是越來越饑渴,好的IP更是難搶。對此,劉恆則從另外一個角度進行了建議,“說一句實話,我希望青年導演能自己完成劇本,用文字描述故事的時候,你能感受到文字背後真正的東西,這是給你機會去觸摸它,而這要比從別人手裡拿到成品劇本,更能深層次的了解作品本身。一位優秀導演,都是能寫劇本的。”

劉恆也提醒大家,當導演其實是一個非常辛苦的事,不僅要考慮劇本,電影本身,還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要協調很多事情。

(6)

寫小說和寫劇本

技術上是完全不一樣的

入行寫電影劇本之前,劉恆寫過詩、也寫過小說,他的小說《天知地知》還獲得了第一屆魯迅文學獎。時至今日,劉恆已經是一位成功編劇,但始終還是保持着寫作的習慣。

很多剛入行的新人,可能會覺得寫小說和寫劇本沒什麼區別。但作為一位過來人,劉恆說,在技術上,寫小說和寫劇本的差別是相當大的:“寫小說也需要想象,但所有視覺因素都是為了配合文字。腦袋裡的畫面最終都要投射到文字上,文字要簡潔,詳略得當,前後次序要講究,但是劇本相反,所有文字都是畫面的僕人,最後落實在視覺上。文字再美,如果不能呈現出來,那就是無用功。“

劉恆還特別提醒想入行的編劇:”電影的表達是導演,最終的書寫者是導演。編劇只是提供一個基本的配置,蓋房子的是導演。”

(7)

中國電影怎麼才能走出國門?

人類的喜怒哀樂是相同

一名參與澳門電影節工作7屆的青年導演,問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但也是很多中國電影人都想知道答案的問題:“中國電影怎麼能走出國門?”

對於這個大題,劉恆沉默了兩秒,開口道:“誰也不知道步驟一二三。但有一點就是,人類的喜怒哀樂是相同。”

劉恆說西方有一位神話學家坎貝爾,曾研究了中西方無數的神話,最後發現全世界的神話起源都差不多,“部落到外邊打獵獲取食物,跟野獸搏鬥時沖在最前面,為整個部落的生存做出巨大貢獻那個人,就是英雄。而這個英雄母題,也是現在好萊塢電影、全世界電影的主題。中美文化差異那麼大,但《拯救大兵瑞恩》我們也可以認同,因為我們也有沖在前面人。魯迅說的‘脊樑’,不就是這些人?這是最有可能獲得世界共鳴。不妨一試。”

另外,劉恆覺得還有一點可以嘗試,那就是人性里的善與惡:“我們每一個都是善惡同體。

在這個裡面做文章,永遠可做,取之不竭。”

(8)

別看高自己

你未來的對手可能是人工智能

劉恆也以過來人的身份,給出了一些善意的提醒:“對影視行業有追求的人,希望大家有一個謙卑的心,不管把自己的職業看得多高尚,我們個人都是極其渺小的,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一定要善待合作者。這個社會,不可能是完全公平。有的人獲得多,有的人少一些,非常正常。不要嫉恨聚光燈下的人,那些是別人應得的,而當你站在了聚光燈下,一定要想着站在陰影里的人,不要忘了陰影里的人。每一個導演的成功,背後都有別人的努力。”

另一方面,未來你的敵人也未必是人類。

“人工智能正在搶人的文學飯碗!”劉恆說,美國現在就有個公司(網飛)依靠數據收集,根據觀眾的喜好,投其所好來創作劇本,大量素材就直接來自現實生活。公司成立時間非常短,但非常成功,“我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但你們將來的對手,可能是人工智能。”

(9)

年輕人不要什麼都想要

該放棄就放棄

”有人說,我們這個年紀應該學會放棄東西,都那麼大年紀了,名啊利啊,魚啊熊啊,別都想要了,該扔扔掉了。但我想說,年輕人,你的籃子里也不要裝太多東西,會影響你行軍速度,影響你到達目的地。”劉恆在現場舉例說,他曾看過一個導彈學家接受採訪,說他之前研究一個型號的導彈,總是達不到目標距離。於是他不停地加燃料,再加燃料,但結果還是不行,忽然有一次,他臨機一動,想着不是燃料太多,於是開始想辦法減少燃料,居然成功了,原來導彈是被自重影響了距離:“這就是人生,想把所有的雞蛋都抓在籃子里,可能會寸步難行,該放棄就放棄。”

(10)

放下手機

學會充分管理時間

最後,劉恆建議年輕人放下手機,珍惜生命:“現在有多少孩子玩遊戲,花錢是次要,關鍵是你是把你的生命切成碎片扔掉了,虧不虧?每天打開手機,那麼多誘惑,這是對你生命最大的考驗!如果你不剋制,缺乏自律,你們的生命就廉價地被別人奪走了,應該把自己的時間充分管理起來。最善於管理時間,一定是離成功最近的人。”

( 作者:宋贇 編輯:孫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