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話題讓何占豪韓婷婷王佳俊王昊頻頻點頭?

“要好聽,要有情,戲曲要現代化”,9月22日,作曲家何占豪在“‘婷’有范——雲端飄來的心聲”分享會如是說。越劇范派宗師範瑞娟誕辰百年之際,范派名家韓婷婷以潛心創作的三首越歌為引,攜手何占豪、舞者王佳俊以及音樂唱作人王昊在上海中心朵雲書院·旗艦店交流藝術傳承與發展。

戲曲與舞蹈有相通之處?王佳俊聊起舞蹈演員每日基本功“擦地”,韓婷婷感嘆與戲曲演員天天練台步、圓場異曲同工,“只有極強的肢體控制能力,才能在表演時遊刃有餘表達角色情緒。”體能是表演的基石。來分享會前,王昊先練了90分鐘無氧運動,又跑步30分鐘,鍛煉核心肌群,他笑言,“幸好健身房不需要像表演時管理表情。”

不同藝術形式觸類旁通的案例,不勝枚舉。何占豪喜歡范傅尹袁等越劇流派,在音樂創作中運用范派弦下調。韓婷婷在自己的越歌中引入小號等配器。音樂劇《愛情神話》中,王昊也吹起小號,“我能聽到從觀眾席傳來的抽泣聲。”

嘉賓各抒己見,觀眾專註聆聽

主持人林海以“投入師門,‘背叛’家門”形容韓婷婷。韓婷婷出生於京劇之家,卻考入戲校越劇班,她第一次聽越劇就是范派《打金枝》,戲校第一場演出是《梁山伯與祝英台》。韓婷婷感念恩師範瑞娟不拘於門派之見,“范老師常說,只要人物把握正確,嗓音合適、好聽,她都支持。”同時范瑞娟又非常認真,一絲不苟。韓婷婷每次去范瑞娟家,“我進門,她一定先問,練功了嗎,最近有啥演出。”

韓婷婷說:“越劇之所以能始終以青春姿態,吸引一代又一代的越劇迷,源自劇種不斷求新求變的基因。老一輩藝術家、流派創始人,沒有一位不是在創新中發展的。作為當代越劇人,我們也在不斷拓展越劇的外延,尋求無限可能,讓越劇以更多元的面貌融入當下,涌動年輕的心。”

范瑞娟別名范竹山,她一生愛竹,仰慕“竹”的品格,更學習“竹”紮根土地的精神。此次,韓婷婷推出的《愛竹之人人似竹》就是一首以“竹”為名傳遞“思念”的越劇開篇。“人如竹,竹似人,固以樹德、直以立身、當得一代宗師”,這是一個學生對恩師的思念與緬懷,而老師的言傳身教也深深烙印在韓婷婷的心中:“我願以此曲致敬恩師,謹記她的教誨——做人當如竹,挺拔勁節,翠竹長青。”

韓婷婷演繹越歌片段,觀眾反響熱烈

越劇和流行歌曲的結合是韓婷婷的大膽嘗試。她將越劇和傳統詩詞入歌,讓“梁山伯”對話“蘇東坡”,推出《對話蘇軾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對話蘇軾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她以自己最崇拜的大文豪蘇軾的詞佐以越劇范派唱腔,探索創新與傳承的道路。當“十年生死兩茫茫”通過范派唱腔的高亢、渾厚與優美來展現,更為蕩氣迴腸。在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平台,歌曲反響不俗,樂迷紛紛留言:“蘇軾的詞被吟誦過無數遍,但以這樣的方式入歌,和越劇一唱一和,倒是別有韻致。”

追溯兩首歌曲的靈感,還是源自范派小生對“梁山伯”的獨特情感。“‘梁山伯’是每個范派小生的必修課,但我始終在試圖突破人們對這個人物的既定印象。”在韓婷婷看來,“淳樸憨直是梁山伯的品質,可他的形象不應只是’獃頭鵝’。”她曾推出傳統版、交響樂伴奏版、弦樂四重奏版,還有越劇電視劇《蝴蝶的傳說》。

2005年多媒體經典交響版《梁山伯與祝英台》讓人印象深刻。這部作品在越劇本體唱腔的基礎上,融入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不僅用了民族樂器,還特邀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伴奏,把協奏曲“同窗”“回十八”“樓台會”“抗婚”“化蝶”等段落穿插在相應場次,讓何占豪“實現了自己50年的夢想和理想”。

《蝴蝶的傳說》由韓婷婷和袁派名家方亞芬聯袂主演,現在依然在b站等平台圈粉年輕人。在許多00後看來,這部電視劇顛覆了“梁山伯”以往的形象,讓不少“怒其不爭”的梁祝cp粉釋然:“他也曾為了所愛之人爭過、努力過,而不只是那個呆板、不解風情、任由命運擺布的梁山伯。”

因劇中對“梁山伯”這一人物的創新,拍攝期間,兩人一度很忐忑,怕被扣上“離經叛道”的帽子。袁雪芬和范瑞娟親臨現場助陣,給予年輕人創新的勇氣和底氣。韓婷婷記得,拍“樓台會”那天特別冷,拍攝地在木瀆古鎮,“當時古鎮條件還很簡陋,不像如今發展那麼好,兩位老師清早出發,一路顛簸趕到拍攝場地,給我們梳理人物情感變化的脈絡,不厭其煩地摳戲。那場戲是一條過的,我和方亞芬都很投入,導演喊卡很久,眼淚還在往下流。”

在范瑞娟誕辰百年之際,韓婷婷推出三首創新之歌、跨界對話音樂大家,“希望以越劇范派唱腔為切口,借‘梁山伯’唱出對越劇傳承發展的思考,以蘇東坡的詞傳遞對越劇的愛。”

本次活動由上海興越公共文化管理服務中心、朵雲書院·旗艦店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