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享山水魅力 擁抱煙火人間 總台中秋國風音樂會浪漫唱響

  中秋佳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文藝節目中心打造的《秋水相連照月明》中秋國風音樂會在世界鄉村旅遊小鎮潞村浪漫唱響。

節目組供圖

  本次中秋國風音樂會採取大小屏聯動傳播,輕量化呈現,引發觀眾共鳴。“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典雅、唯美、詩意……中秋節承載着對團圓、和諧與美好的寓意,表達着中國人的情感與信仰。為了在中秋佳節向全球觀眾表達對中秋月圓的美好祝願,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文藝節目中心藉助近年來強存在感的國風音樂,架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年輕用戶群體之間的情感梁橋,大小屏同時發力,傳播效果不斷提升。

  節目一經播出,即在觀眾尤其是年輕人之間引發熱烈反響。截至目前,#秋水相連照月明中秋國風音樂會#主話題及相關話題總閱讀量破3億,其中主話題閱讀量破2億!全網相關視頻總播放量累計破億次,當天直播全網觀看量在一小時內達600萬人次。

  移步換景,古典文化與國風表達的創新融合。戲曲和音樂寄情于山水之間,一步一景中,中秋佳節的唯美詩意與小鎮風光完美融合,彰顯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國風創新的獨特魅力。此前,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打造的國風音樂唱演節目《國風超有戲》就曾以耳目一新的藝術呈現形式,賦予國風音樂更多的文化底蘊和時代感,為文化類節目的創新表達開闢新場域,持續引領國風熱潮。集結國潮審美,多元融合國風音樂,中秋佳節之際,總台持續推動國風文化傳播,以國風音樂會的形式連接起傳統與現代,在跨時空對話中演繹古今情愫,於唯美的江南水鄉風情中共話“千里共嬋娟”。

節目組供圖

  移步換景,讓山水人文不止於觀。節目中,多位國風音樂人、戲曲名家及文化學者穿越“騰蛟”“起鳳”“化龍”“天保”四座宋代古橋,潞溪之上,江南小鎮的簡約樸素之美與典雅的國風文化互為映襯。節目在人景合一的效果中營造出“水天一色照月明”的浪漫節日氛圍,帶來“風雅處處是平常”的文化體驗。

  晚會由《流水如歌》《望舒雅集》《山水樂章》三大篇章構成,在江南水鄉中聆聽綠水青山的迴響,在錦繡詩篇里感悟文豪詩客的亘古情懷,在一次次故人重逢中謳歌團圓鄉情。一曲《再游牡丹亭》將崑曲與流行音樂相結合,帶領觀眾重溫一段跨越時空、驚艷歲月的邂逅!“那一騎馬作的盧,追一片萬里疆土”,水壩、竹林,國風搖滾融合書法、戲曲劍舞的《朝天子·辛棄疾》豪放壯闊,讓觀眾在視聽盛宴中領略詩人的博大胸襟,同時感受到古詩詞所蘊含的精神力量。湖州唱遊人聲樂團帶來的《餛飩賦》以阿卡貝拉+湖劇演唱的方式,讓傳統煥發新聲。

節目組供圖

  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中秋國風音樂會把舞台搬進人們的生活場景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映照着人文風情。從白天到夜晚,節目在一景一色中傳遞出對人們生活幸福安康的美好祝願。

  古今相照,沉浸式體驗打造中秋雅集。融合潞村文化ip,嘉賓們化身文化探訪者,以“舟行江南”“月令飛花”“絲韻尋蹤”“夜遊集市”“共慶團圓”串聯起中秋國風音樂會。

  飲茶觀景“舟行江南”,感受水鄉的愜意與悠然;從吟詩到唱詩,以月為主題的“月令飛花”頗有古人曲水流觴之意;在綉坊學習繅絲機抽絲與刺繡技藝,沉浸式體驗“絲韻尋蹤”;在“夜遊集市”中感受江南小鎮獨特的傳統技藝,湖筆、蠶絲扇、紫砂壺、剪紙等地方特色夜文化;夜幕降臨,和小鎮居民們來一場節日聯歡,在樂聲中“共慶團圓”,最終打造了一場集文化、風雅、趣味於一體的中秋雅集。

節目組供圖

  中秋節凝結着團圓、鄉愁、親情等多樣文化和情感內涵,以音樂為媒,以實景為幕,中秋國風音樂會透過地域文化彰顯民族情感的精神紐帶,形成人景交融的視覺審美,鐫刻江南大美風光,浸潤悠揚人文情懷。從人文歷史、自然景觀到非遺民俗,節目既凸顯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又以融合節目講述人們當下的幸福生活。

  此次節目通過“央地攜手”的合作形式,在“國風音樂+文旅”共創模式中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底色,與人民生活和地方文旅資源深度鏈接,展現出優質文藝內容的長遠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