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綜藝“雙倍”回歸,是互相激勵還是無效內卷?

繼去年脫口秀綜藝缺席之後,在2024年暑期檔的尾巴,脫口秀終於以雙倍的量回歸線上。

8月16日,愛奇藝推出的全新節目《喜劇之王單口季》(以下簡稱“喜單”)率先上線後,騰訊出品的《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以下簡稱“脫友”)也緊隨其後於20日開播。兩檔同類型綜藝同期對打,結果是觀眾們不得不充兩個平台的會員、每周追更四天。笑點和歡樂翻倍的同時,這兩檔節目也難免會被拿來一較高下,就目前播出的前兩期水準而言,哪家更勝一籌?南都記者從節目的立意、陣容、賽制等各方面進行了梳理觀察。

1

節目立意與演員陣容

首先是節目的立意,同樣是脫口秀競演類綜藝,兩檔節目的側重點卻有所不同。《喜劇之王單口季》由周星馳擔任發起人,口號為“從小人物到喜劇之王”,由郭麒麟、楊天真、吳鎮宇等人擔任“氣氛組組長”,龐博、王建國、楊笠、周奇墨四位脫口秀老友擔任“氣氛組組員”,共同向觀眾推介寶藏單口喜劇演員,通過分組、同台比拼,最終決出“年度單口喜劇之王”。

節目套用了周星馳經典電影《喜劇之王》的ip,落點是“人”,意在見證多位性格迥異的脫口秀演員從無人問津到喜劇明星的勵志成長。但從播出的正片內容來看,節目並沒有用真人秀的方式對群像人物的生活背景、蛻變過程、互動交流做充分的展開和記錄。無論是發起人周星馳的ip光環,還是節目開篇四位大魔王招募脫口秀新人的劇情小片,都更像是一個拋磚引玉的噱頭,與節目內容關聯不大,節目的本質仍然是脫口秀競演。

其次,在參與“喜單”的演員中,符合“小人物”這個設定的選手並不多,不少演員在線下已經是一票難求的喜劇明星,陣容相當豪華——有黑燈、唐香玉這樣曾經參加過線上節目、實力不俗的種子選手;還有小鹿、劉暘這樣的“脫口秀og”,二人來自頭部廠牌單立人喜劇,與創始人石老闆、周奇墨並稱為“石墨鹿教”;而在首登脫口秀線上舞台的“新人”選手里,門腔、付航等都是有着豐富的線下演出經驗、已經開過多個專場演出的成熟演員,在短視頻平台上也積累了超高人氣。

節目中,我們只能在一些“神仙打架”的間隙中窺見為數不多的幾位“喜劇小人物”身影。比如來自“鋁合金門窗之鄉”江西安義縣的劉仁鋮。高中輟學的他調侃自己出身於“名門望族”,“沒有書香,全是門第”。它講述自己背井離鄉、“不務正業”,堅持從事喜劇的趣事與心酸。在演出結束後,節目組帶着觀眾們更深一步地走近了這個“小人物”成長的地方——在一家並不寬敞、略有些雜亂和破舊、名為“胖子門窗”的鋁合金門窗店裡,住着劉仁鋮一家。鏡頭拍到牆上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劉仁鋮有些靦腆地介紹,那是他在輟學後經歷迷茫期時為了激勵自己寫的,讓人聯想起《喜劇之王》片頭周星馳對着大海吶喊的那句“努力!奮鬥!”這種草根精神的閃現,讓“喜單”擁有了為數不多的點題時刻。

另一邊,“脫友”的基調則主打輕鬆愉悅,節目的slogan是“生活的煩惱,用脫口秀說說”,旨在讓脫口秀演員帶着各自的生活經歷同台競技,通過好笑、好玩、自我調侃的段子,消解煩惱,分享快樂,傳遞積極的生活態度與喜劇精神。雖然有一部分演員被分流去了“喜單”,但“脫友”中仍然有不少熟面孔,場面如同老友聚會嘮嗑,段子內容也頗具生活感:徐志勝分享自己演男一號的經歷、豆豆演繹自己和女友健身跳舞的名場面、呼蘭拆解年輕人的精神內耗……熟悉的風格、熟悉的人設,無不讓觀眾們會心一笑地再次肯定“脫口秀真的回來了”。

“脫友”中的新人選手也有不錯的表現,比如講述自己去參加說唱battle的哈哈曹、哲學系女孩大國手等都給網友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相比之下,“喜單”中付航開創的“passion脫口秀”出圈度最高,或為今年最有“爆相”的脫口秀演員。

2

製作班底與導師組合

今年兩檔脫口秀綜藝的製作班底,可以說是由此前的《脫口秀大會》拆分而成:“喜單”的總導演譚曉虹此前是《脫口秀大會》的總導演,楊笠、王建國等人不僅作為單口喜劇老友加盟該節目,更是承擔起了幕後編劇的工作。而“脫友”這邊,幕後編劇則包括鳥鳥、童漠男等知名演員。

值得一提的是,“喜單”在節目的詳略節奏上拿捏得更為準確。它將前期的選手自由組隊、分配對手等相關真人秀內容全部放進了“先導片”,同時也將正片中部分表現沒有特別亮眼的演員段落進行快剪處理。從觀眾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剪輯操作讓觀看體驗感更好,整期節目的“精華量”會更高。相比之下,一期時長接近3小時的“脫友”則稍顯冗長和平淡,某些選手的段子讓人忍不住開啟倍速或拖動進度條。

但“脫友”也有用心之處,比如導演組似乎有意識地在節目中營造出一種接近線下劇場的氛圍感,演員們表演的那一方圓形舞台離觀眾很近,這種空間上的縮減讓演員的表演更具有“對話感”,有助於情緒的代入。

在導師團隊上,“脫友”的配置平衡了綜藝感與專業度:大張偉、張雨綺、魯豫、竇文濤的組合中,前三位都是脫口秀綜藝的常客,大張偉是氣氛擔當,同時也善於接梗、造梗;魯豫對脫口秀以及節目中的脫口秀演員都有着較為深入的了解,點評輸出精準到位;張雨綺能在觀看錶演時提供足夠的情緒價值;竇文濤的文化屬性較強,也為理解脫口秀內容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角。同時,主持人張紹剛專業對口、控場能力強,且對該脫口秀節目的場域、氛圍都相當熟悉,能夠在合適的時機cue演員回答相應的問題,讓其人設特點更為鮮明。

相比之下,從《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走紅的蔣龍,在“喜單”中的表現則顯得有些“水土不服”。一是對舞台上的演員與脫口秀內容有些陌生感,二是主持和控場經驗明顯不足;導師團隊中,同為喜劇演員的郭麒麟專業對口,表達既到位又得體;楊天真對內容和演員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偏好,能做到有效輸出;而吳鎮宇帶着“港普”的點評在流暢度和專業性上則略顯欠缺。

3

競技性與賽制

“喜劇肯定是不適合用來比賽的,但綜藝沒了比賽就缺了很多可看性。”在首期節目播出後,“喜單”參演演員劉暘在微博上這樣寫道。從綜藝創作的角度來說,比賽的競技性很大程度決定着這檔節目是否足夠精彩。在這一點上,首期“喜單”比起“脫友”明顯更具可看性。

“喜單”的賽制是讓選手們分為四組陣營,每一輪對戰,每組各派出一名選手進行pk,票數較多的兩位晉級下一輪。此外還設置了“大魔王挑戰賽”,即讓選手直接對戰龐博、楊笠、王建國、周奇墨四位“氣氛組組員”,如果成功則能為其戰隊贏得一枚“免死金牌”,在後續的賽程中復活一名淘汰隊員。在第一期節目中,龐博、周奇墨兩位“脫口秀大王”就相繼被小羅、付航兩位黑馬打敗,現場氣氛一度被點燃。尤其是最後一組對戰中,周奇墨、付航、劉暘三位的pk讓人直呼是單口喜劇的“巔峰對決”。從節目觀賞性來看,這種新星橫空出世、一鳴驚人、戰勝“大王”的劇本拉滿了爽感。

相比之下,“脫友”的首期在開篇就顯得過於保守。節目的賽制是選手們依次表演,每位演員表演結束後,其他選手可以選擇發起挑戰,票高者晉級下一輪,而如果無人挑戰,則該選手自動晉級。第一期節目中,從第一名上台的演員張博洋開始,接連有好幾位選手在表演結束後因無人挑戰而直接晉級。選手們似乎因為私下相熟而有所顧慮,不願意在舞台上正面對決,直接導致節目的競技感被削弱了。

另一方面,“脫友”的賽制也受到詬病,根據節目的規則,選手按照個人意願分為大笑圈、好笑圈、微笑圈三組,進行組內pk,這樣安排的結果就是極容易出現強對強、弱對弱的情況。比如表現驚喜的英國演員harry,遇上了同樣炸場的汪德發,被遺憾淘汰。而相比之下,另一名演員張慧選擇了表現平平的江梓浩作為pk對手,在僅獲得134票的情況下也能夠成功晉級,讓觀眾感到難以接受。當然,節目還有復活機會,兩檔綜藝的後續表現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而無論哪一檔節目能夠笑到最後,脫口秀回歸線上、重新在公眾視野中被關注和討論,這件事本身足已讓行業內外感到興奮。曾有脫口秀演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脫口秀線上節目對線下的演出市場有着明顯的帶動作用。相比起之前“一家獨大”的模式,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才能夠讓行業發展得更長遠。期待未來在“喜單”“脫友”之外,還能夠出現更多不同形式的線上ip,讓好的脫口秀內容與脫口秀演員被發掘和看見,形成健康而穩固的行業生態。

采寫:南都記者 朱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