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蝟》:文學也激不起導演的表達欲

刺蝟

the hedgehog

導演: 顧長衛編劇: 鄭執 / 郭方方 / 顧長衛主演: 葛優 / 王俊凱 / 李萍 / 劉威葳 / 耿樂 / 張本煜 / 趙千紫 / 李千逸 / 呂行 / 朱懷旭 / 蔣靈兒 / 朱亞男 / 恩美 / 李汀珝 / 范明 / 毛阿敏 / 王自健 / 任素汐 / 吳雙 / 劉雅瑟 / 潘斌龍類型: 劇情 / 喜劇 / 家庭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 中國香港片長: 103分鐘

《刺蝟》這部電影,讓我想起去年很火的台灣電影《老狐狸》,都是帶點超現實色彩的,以年輕人與老年人互為映照的故事。當然,《老狐狸》更黑暗一些,這是台灣電影的一貫底色,《刺蝟》則更生活化,有着我們所熟悉的三姑六婆、家長里短。
有鄭執的小說打底,好歹也有了東北文藝復興的加持(雖然是比較弱的一環),是文學色彩濃郁的敘事,又有作者本人親自參與編劇,會讓我心生期待,顧長衛可以拍出《孔雀》和《立春》那樣的好作品。
但期待終究只是期待,電影最後只能說完成得中規中矩。原著的意思拍出來了,表演也還不錯,但整體完整度上,還是流於淺白,時代消失不見,東北也只剩了口音和置景。人物像是架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均可的舞台,故事還在,但厚重感沒了。
王戰團是文學化的人物,他“發瘋”的行為之外,有着別樣的清醒和自在,他與日常格格不入,是別人眼裡“惹麻煩”和“鬼附身”的人,但卻自得其樂,小事上裝瘋賣傻,大事卻從不糊塗。其實原作名“仙症”更符合王戰團的特點,他是帶些仙氣,不似凡人的“神叨叨”,而不是簡單的“瘋子”。
與他對應的,是外甥周正,一個同樣被父母認為有點“問題”,不太正常的孩子。他與姑父王戰團是忘年交,也互為映照。別人覺得他跟着王戰團裝瘋賣傻,腦子越來越壞,他卻在與姑父的交往中得到了久違的尊重和自由。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只有王戰團把我當個正常人”。
這部電影很幸運請到了葛優,他演的王戰團可真好,帶一點點瘋,但並不脫離正常,甚至經常“人間清醒”,那種微妙感被拿捏得十分精準,就是你吃不准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精神疾病”,還只是過於放飛自我,觀眾分不清,連帶着劇中的角色們也搞不清,所以才糾結,要不要送他去住院。
周正替代了觀眾的視角,是串聯整部電影的主線,這個人物請流量當然冒險,但用了巧勁,也算化險為夷。比如周正有口吃,又性格內向,便不用做更多複雜表演,或者講大段台詞,這甚至成了國內導演面對流量的經典解決方案(想想王一博的《無名》和《熱烈》吧)。王俊凱演的認真,在葛優強大的氣場面前沒有掉戲,甚至也有幾段高光片段。但最後20分鐘他的個人演技solo還是讓我有點坐不住,像是屁股下面塞了只刺蝟,導演真沒必要這樣強上。
總地來說,電影前半部好於後面,前面有冷幽默,有鬆弛感,有飽滿的人物,後半段則漸漸淪為家庭倫理電視劇狗血的陳詞濫調,原著中很多意像與留白,很多細微而敏感的,被更加直白的表達取代。“原生家庭”之痛躍然大銀幕之上,全是狗血和陳詞濫調,把原著不知拉低了幾個層次。
最後的收尾絮絮叨叨在我看來幾乎全是廢戲,那些所謂的和解與釋然,講得笨拙而刻意,還無限放大年輕人表演的短板。電影早該在王戰團吹着口哨讓刺蝟過馬路時就結束,他吃過它,然後又救了它,一切都扯平了,大家從此兩清。那些時代在東北留下的傷痕和烙印,沒有就沒有了;那些無法被治癒的,那些無法言說又不能忘卻的,不提也罷。但最後這溫吞的廢話連篇,不止是王戰團的失蹤,周正的馴化,更是導演表達欲的喪失,他像突然失去了力量,只想趕緊收工,下班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