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劇院版《萊茵的黃金》緊張排練

【來源:北京日報】

《萊茵的黃金》排練現場。本報記者 方非攝

本報訊(記者 高倩)排練廳里,金色的方塊層層堆疊。被“鞭笞”的人們搬起金子,緩慢地向四周散開,黑色的繩索拖行在他們身後,把動作束縛得遲滯疲憊——詭奇而鮮明的氣氛瀰漫著,帶有導演斯特法諾·波達強烈的個人特質。

8月31日,波達深度參與的國家大劇院製作瓦格納四聯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之《萊茵的黃金》即將首演,眼下,劇組正處於排練日程的關鍵階段。在媒體探班環節,第三場的戲劇連排率先展露真容:竊走萊茵黃金的侏儒阿爾貝里希正在奴役族人,別有心思的眾神之首沃坦、火神洛戈來到此處,設計生擒阿爾貝里希,奪走了他的寶藏和用黃金鑄成的指環。

侏儒、神、仙女、巨人……作為“指環”系列的“前夜”,《萊茵的黃金》雖然篇幅最短小,但登場人物最多,各種勢力圍繞着黃金和指環展開曠日持久的爭奪,貫穿四聯劇的始終。錯綜複雜的恩怨,在探班展示的《萊茵的黃金》第三場中便可見端倪,一眾角色登場、機關算盡,托馬斯·托馬森、阿諾德·貝祖延、克里斯蒂安·弗朗茨、埃吉爾·西林斯等歌唱家的表演和唱腔把哲學意味的劇情詮釋得宏大生動。

“我執導歌劇的方式是融匯所有元素,形成統一的視角,打造完整的氛圍。”波達說。此前,他曾在國家大劇院版古諾歌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身兼數職,這一次,在擔任《萊茵的黃金》導演的同時,他還要一手操刀編舞、舞美、服裝、燈光、多媒體設計。“導演的要求非常細緻,在國家大劇院製作的歌劇中,這將是體量比較大的一部作品。”國家大劇院劇目製作部舞台監督李程說。通常情況下,一台歌劇需要3到4名舞台監督協同配合,順利完成種種舞台動作,《萊茵的黃金》配備的舞台監督則多達6人,僅次於國家大劇院著名的“大戲”《阿依達》。

瓦格納歌劇向來具備一種獨特的史詩氣質,今年4月,瓦格納作品《漂泊的荷蘭人》時隔12年再度登台國家大劇院,兩艘高12.6米、5.1米的巨船在舞台上相遇時,震撼人心。《萊茵的黃金》也會出現充滿視覺衝擊力的場面,比如,李程透露,觀眾會看到一個18米見方的大水池,池中將裝入5到8厘米深的水,“幾厘米雖然聽起來很淺,但這麼大的面積鋪開,水的重量有將近20噸。6塊主舞台會一起托着水池升降,一旦其中一塊舞台不同步,就可能發生傾斜,所以這對機械運行、技術合成、演出執行的安全性提出很高的考驗。”李程說。

《萊茵的黃金》的演出時長約為150分鐘,近90分鐘里,各種舞台動作將緩慢而持續地進行,除了地面上升降的大水池,空中還將出現鋼網、指環、多達20多層疊層的圓環等布景。現在,為期一周的裝台工作已經啟動,所需時間比一般劇目多出約一倍。“我們必須保證演員的安全,保證燈光、多媒體與複雜的舞台動作的配合,做好風險預案,確保萬無一失。”李程說。

一個多月的緊張排練即將奔向備受矚目的終點,屆時,一個意象簡約又不失科幻感的神話世界將向觀眾盛大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