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首批市級非遺傳承群體首度聯袂,“私伙局”唱響粵曲盛宴

8月17日下午,廣州市第一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群體公布後首次集中亮相,在廣州市文化館曲藝園流韻台演繹沉浸式非遺系列演出之“私伙局專場”。廣大市民朋友與粵曲愛好者齊聚一堂,現場氣氛熱鬧非凡。同時,活動還通過線上同步直播,與廣大網友在雲端共賞粵曲藝術的獨特韻味與魅力。

名家薈萃,盡顯粵韻風華

隨着悠揚的旋律響起,曲藝園流韻台逐漸熱鬧起來。首先登台的是來自廣州市從化區街口街粵劇文化協會的李永彬與姚愛玲老師,他們帶來的經典粵曲《花好月圓》,瞬間將觀眾帶回到那個粵曲風靡盛行的年代。緊接着,粵曲《帝女花之香夭》悲愴動人的旋律緩緩響起,生動再現了明末長平公主夫婦生離死別的凄美愛情故事。接下來,鍾永紅和陳麗娟老師帶來了粵曲《花田錯會》,他們用柔美的唱腔與飽含情感的演繹,詮釋了這段詼諧而又溫馨的故事,贏得了觀眾們的陣陣掌聲與笑聲。

隨後,廣州市越秀區曲藝家協會接棒演出。劉惠芬與黃麗燕老師帶來粵曲《夢會太湖》,他們用富有感染力的吟唱,將西施與范蠡那不為人知的愛情故事向觀眾們娓娓道來。周愛文老師為觀眾獻上粵曲《絕唱胡笳十八拍》,其以深情而哀婉的演繹,引得觀眾無不為之動容。而鄭健明老師演唱的粵曲《白頭吟》則將嶺南粵曲的清亮質樸表現得淋漓盡致,唱盡了司馬相如卓文君的傳奇愛情故事。最後,宋華利老師以粵曲《荔枝頌》收官,餘音久縈繞,曲終韻猶存,其清新婉轉的唱腔與優美的旋律,將整場演出推向了高潮。

傳承群體,煥發非遺活力

在今年5月,經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正式公布,廣州市從化區街口街粵劇文化協會與廣州市越秀區曲藝家協會被評選為廣州市第一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群體。多年來,他們一直致力於粵曲的傳承與普及,通過組織私伙局及各類的演出、教育活動,紮根民間、立足群體,堅持不懈地開展粵曲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本次沉浸式非遺系列演出,正是由廣州市從化區街口街粵劇文化協會與廣州市越秀區曲藝家協會聯袂上演,為觀眾們奉上一場誠意滿滿的粵曲文化盛宴。

非遺傳承群體是非遺活態傳承的核心,非遺保護傳承發展的首要任務就是保護好、培養好傳承人。廣州市第一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群體的公布不僅是對新形勢下非遺傳承群體保護傳承工作的肯定,更是對完善非遺傳承體系,增強非遺存續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廣州非遺的傳承與發展工作注入了鮮活的生機與力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曲藝園流韻台第一次進行非遺類展演。新舞台,新起點!作為廣州市文化館的新晉表演活動場所,曲藝園流韻台將承擔起更多文化活動的舉辦任務,成為今後館內舉辦各類藝術表演活動的重要平台之一。

曲藝園流韻台第一次進行非遺類展演。

采寫: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羅彥清 通訊員 陳浩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