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儀《入朝洛堤步月》

這是唐代詩人上官儀的一首寫景詩。

上官儀 (? —664),河南陝縣人。貞觀舉進士,召授弘文館直學士,累遷秘書郎。太宗每屬文,遣儀視宴集未嘗不預。高宗嗣位,遷秘書少監。龍朔二年,加銀青光祿大夫西台侍郎、同東西台三品。麟德元年,坐梁王忠事下獄死。儀工五詩,以綺錯婉媚為本,時人多效之,謂為“上官體”。又總結六朝。來詩歌中對仗方法, 創為“六對”“八對”之說,對律詩形成有促進作用。

《舊唐書》本傳評價上官儀,“本以詞采自達,工於五言詩,好以綺錯婉媚為本。儀既顯貴,故當時頗有學其體者,時人謂之'上官體'。”

《後村詩話》說:“上官儀詩律未脫徐、庾,然孤忠大節遂與褚河南相輝映於史。”對於其詩學傳承、人品性格作了介紹。

“脈脈廣川流,驅馬歷長洲。”一二句是說,洛水悠遠,綿綿不息地流向遠方,“我”氣定神閑地驅馬走在洛河長堤。這是寫“洛水之悠遠”。

這兩句寫出了詩人神態自若,流連山水的美好瞬間感受,流露出一種神閑氣定的個人風采,成為歷史長河中一個定格的美好畫面。

《隋唐嘉話》記載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高宗承貞觀之後, 天下無事。上官侍郎儀獨持國政,嘗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轡,詠詩云:“脈脈廣川流, 驅馬歷長洲。鵲飛山噪野風秋。”音韻清亮, 群公望之, 猶神仙焉。

“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三四句是說,曙光微明,月掛西山,鵲鳥出林,寒蟬在初秋的野外晨風中嘶聲噪鳴。這是寫“初秋之美好”。

飛鵲、山月、曙色、噪蟬、野風、秋天,詩人用六組物象勾勒出一幅初秋靜謐圖,令人心曠神怡,心嚮往之,實為白描之高手,具有極高的審美意蘊。

自古以來,對此二句,讚賞頗多。《唐音癸簽》點評說:“吉光片羽,僅傳人口。儀“鵲飛山月曙, 蟬噪野風秋”,音響清越,韻度飄揚,齊梁諸子,咸當斂衽矣。”    

《唐音癸簽》亦云:上官儀“鵲飛山月曉,蟬噪野風秋”,率爾出風致語,佳耳。

此二句整體詩境或脫胎於齊梁詩人王籍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縱覽全詩,語言極簡,氣象萬千,融個人情懷於時代山水之中,展現出一幅初唐渾厚的清峻畫卷,是為寫景詩中的絕妙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