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崢新片,細思恐極!

近年來的國產現實主義電影,總是逃不開幾個爭議:
劇情會不會脫離於普通人的現實生活,而顯得懸浮?
所謂的“現實主義”會不會變為對苦難的消費?
是否到了結局會為了劇情需要,而強行“合家歡包餃砸”?
而這一切,其實在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里,都得到了回答。
我看到了國產現實主義電影里,最犀利的真相,和最溫暖的撫慰。
徐崢的新片——
《逆行人生

(本文有輕度劇透,不影響觀影)
這部電影,從海報和宣傳語就能大概看齣劇情:
關於外賣員的故事。
電影簡介更是buff疊滿——
主角高志壘原本是個上海的大廠中層程序員,收入豐厚,足以讓妻子全職在家,讓一家人衣食無憂,讓女兒去國際學校接受良好的教育。
但一夜之間,他被“優化”了,公司直接擺爛說不可能按要求賠付,同時,理財產品爆雷,房貸,女兒的學費,以及父親突然進了icu的天價醫療費……
中產返貧,人生的急轉直下就是這麼突如其來。
於是,他才不得不“脫下孔乙己的長衫,成為駱駝祥子”,去做了他曾經看都不看一眼的外賣員。
看似戲劇化的劇情,我看到的卻是極度的細膩和真實,這種真實甚至會讓我覺得,這部電影里其實拍攝了無數個平行時空的可能性。   
而每一個平行時空里,高志壘,可能都早就死了。
高志壘,到底死在了電影的哪一場?
從一開始,被公司裁員,家裡一個月的固定開銷就要兩三萬。
想去找個新工作,結果被hr直接當面說“78年還出來找工作,我怎麼給你開工資”。
房貸斷供,房子就要被收回,女兒就要轉學。
再加上父親的重病,他不堪生活壓力,陷入絕望。
即便他扛過了這一陣高壓,真的選擇去送外賣,但初入行的高志壘依然有很長很坎坷的路要走。
他曾經在騎車經過蘇州河的時候,突然低血糖,從車上摔下去。
如果沒有來幫助他的好心路人,他也許就會躺在蘇州河邊,像水消失在水中。
再或者,就在電影最後的“外賣單王”爭霸賽中,他在雨夜裡騎車送餐,和迎面而來的汽車對撞上時,也不會有立刻站起來的奇蹟……
是的,這是整個觀影過程中,最讓人細思極恐的感覺。

所謂的“又爽又燃”是故事的表層。

進一步深思,高志壘本人,可能早就已經“死”在了電影的起承轉合,任意一個劇情中。

彷彿,這才是更合理的。

這是危言聳聽嗎?
恰好相反。
事實上,這無數種平行時空的劇情,在現實中都能找到對應的原型故事。
被裁員的“中產”自殺,難道不是真實存在的嗎?
就在不久前,上海中金公司的一位剛滿30歲的女員工自殺身亡。
據知情人爆料,她的死因就是因為一再被降薪,無法供應高昂的房貸。
外賣員過勞猝死,不是真實存在的嗎?
2020年底,一位43歲的外賣騎手在配送了33單外賣後,倒在了第34單外賣配送途中。
而外賣平台稱,這位騎手和平台沒有任何關係,只肯“出於人道主義”給家屬提供2000元補償金。
外賣騎手出交通事故的案例,更是不勝枚舉。
有一個數據是,在南京,僅僅2017年上半年,涉及到外賣小哥的交通事故就超過3200起,平均每天超過18起。
如果搜索“外賣員 交通事故”,也總是能搜到這麼一連串的新聞:
每一條簡短的訊息背後,都是一個血淋淋的事實。
所以我說,這部電影夠真實。
它的背後,是無數真實的故事綴連而成的,這種真實,自有萬鈞之力。
同時,它的真實還不止於此。
影片里直接提到了一個關鍵詞:算法。
這是一個挺諷刺的隱喻:
高至壘做程序員的時候,他是算法的設計者,他甚至說,算法就是要不斷優化,達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結果是,他被裁員之後,也是他設計出的那套算法,讓公司鑽了空子,剋扣他的補償金。
          
直到成為外賣員之後,他徹底成了“被困在算法里的人”。
          
我們都看過那篇很有名的文章,講外賣騎手如何被困在算法里——
算法永遠可以探測出最近的路線,最快的時間,最“高效”的配送機制。
它設想的是最理想的狀態,道路暢通無阻,從出餐,取餐,送達的每一道關卡都順利。
可事實上,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出問題。
只有真正做過外賣員之後才會有這麼細膩的洞察——
外賣員要和出餐的商家搞好關係,才能最快地拿到自己的餐品。
進出小區,宿舍樓,寫字樓的時候,要和保安鬥智斗勇,軟硬兼施。
外賣員最怕的是被顧客打差評,尤其怕的是以“服務態度不好”為由的差評,所以他們必須永遠微笑服務,永遠準時送達,永遠把“對不起”掛在嘴邊……
否則,算法就會把這一切計算成kpi,再換算成外賣員的收入,甚至以此評判他是不是“垃圾騎手”,是不是要給他派發路程更遠,更難走,提成更低的“垃圾訂單”。
於是,外賣員永遠被算法追在身後,如影隨形,他們只能快,更快。
甚至就連出了車禍,外賣員下意識的反應都不是自身的安危,而是搶着找手機,給顧客打電話道歉,並承諾餐品會按時送達……    
這就是“異化”。
這一刻,人已經不再是人了。
其實這也是我們剛開始看電影的感受,以及我們更早之前,看那篇文章的感受。
我們同情外賣員,而更進一步想,我們也人人都是“外賣員”。
因為這種算法下的異化本質上無處不在。
高至壘曾經是大廠的管理層,他是設計算法的人。
          
可是公司淘汰他的時候,沒有一絲溫情,立刻讓更年輕的後來者頂上。
          
尤為諷刺的是,隨後沒幾個月,高至壘送外賣到原公司時,那個“後來者”和曾經的他一樣,坐在hr對面,等待着被“優化”掉。
          
這就是算法。
          
它冷酷地運行着,把所有人都當做一堆數據。
可是人不是數據。
          
這也是電影里真正提出的問題:那些藏在算法背後的人,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擦肩而過,來不及看一眼的人,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
          
說實話,我們大多數人可能每天都在接觸外賣員,但也許在我們的眼裡,他們都是類似於npc一樣的存在,最多的交集也不過是接過餐品的一刻,說一句“謝謝”。   
          
但電影里,每一個外賣員都是有血有肉的。
他們可能是高至壘,是失業的天之驕子,不得不做體力勞動來承擔家庭重擔。
可能是單親媽媽,跑夜班時把年幼的孩子帶在身邊。
可能是來大城市打拚的外鄉人,守着一間家徒四壁的屋子,和重病的親人。
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過去的坎坷,和對未來的希望。
這也是電影的另一重,也是最具撫慰感的一重真實——
它不僅是以犀利冷靜的視角,直指社會現實,更是用溫柔的,平視的姿態,去“看見”這個群體。   
很多人說,這電影拍到最後,尤其是“單王”爭霸賽的那部分,很燃,很爽。
但我的感受是,真正看到電影最後,看到高志壘一家人的結局時,我們不會覺得這是什麼勵志的,合家歡的爽片。
我們大概只會感覺到平靜,那種無比真實的平靜。
這才是生活啊。
生活不過就是這樣,就是努力,就是在每一次起起落落中努力,就是在每一個夾縫中努力,就是在親人的托舉和陪伴下,在龐大的時代中,去進行微小的努力。
哪怕結局不盡人意。
是的,就是這樣的感受,卻比所有的口號,雞湯都更真實和動人。

這也是我很推薦每個人都可以走進電影院,看看這部電影的原因。因為真實所以深刻,因為犀利所以珍貴。

去回望時代的波瀾,然後反觀當下的生活,當現實主義作品真正照進現實,驅散人們心中的迷霧,才真正發揮了它的作用。

誰不希望前程永遠一帆風順。
可是,誰又不曾逆行過,某一段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