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信瑞豐再傳裁員,人事問題備受詬病,靠老牌債基“獨挑大樑”

每經記者:李蕾    每經編輯:葉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繼此前因轉正考核流程問題陷入勞資糾紛後,北信瑞豐基金再傳裁員。據媒體報道,有北信瑞豐基金前台業務人士稱因自己拒絕公司無理由停續勞動合同,近期公司便在尚未與其辦理離職手續,且尚有工資拖欠未付的情況下,將其踢出了oa、郵箱、釘釘、微信群等公司工作平台,同時北信瑞豐基金近期或有意啟動一輪裁員。

近年來,北信瑞豐基金因人事問題備受詬病。2019年10月,該公司第一任董事長周瑞明離任,不到2年之後第一任總經理朱彥也離開了,有北信瑞豐前員工告訴每經記者彼時“公司人員就經歷了比較大的變動”。到了2023年8月,北信瑞豐前董事長李永東和前總經理趙遠峰又於同日雙雙離任,有消息稱年內員工的種種糾紛及人事動蕩,一定程度上或是受到了隨新高管而來的“派系之爭”影響。

作為一家成立於2014年的公募基金公司,北信瑞豐並未跟上近年來公募基金快速發展的腳步,管理總規模更是從百億元下滑至最新的37.24億元。其中,北信瑞豐穩定收益債基獨挑大樑,截至二季度末的最新規模為30.53億元,佔總規模比重超八成,主動權益基金總規模卻僅有3億元,產品結構失衡問題突出。

北信瑞豐再傳裁員,近年來人事問題備受詬病

今年以來,北信瑞豐基金多次因為人事問題被推到風口浪尖。

5月,網傳北信瑞豐基金拖欠員工工資,原本按照慣例和公司制度應該是5月15日發工資卻並未按時發放,彼時北信瑞豐向每經記者回應稱“工資將調整到5月底發”。

7月初,因轉正考核流程遭質疑,北信瑞豐基金再度陷入勞資糾紛。彼時有北信瑞豐員工爆料稱,該公司對多位已試用期屆滿的員工發放轉正考核通知,並提出簽訂勞動合同時並未聲明的轉正考核要求,又引發熱議。

近日,據21世紀經濟報道,有北信瑞豐基金前台業務人士向記者稱,因自己拒絕公司無理由停續勞動合同,近期公司便在尚未與其辦理離職手續,且尚有工資拖欠未付的情況下,將其踢出了oa、郵箱、釘釘、微信群等公司工作平台。該人士還透露,北信瑞豐基金近期或有意啟動一輪裁員,預計此輪裁員數量將達到兩位數,而當前該公司員工總數僅為81人。

每經記者多次向北信瑞豐基金求證,均未得到回應,該公司客服電話也一直在忙碌中。

北信瑞豐成立於2014年3月,由北京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與萊州瑞海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股權結構為北京國際信託持股佔比60%、萊州瑞海投資佔40%。

公司的第一任董事長是周瑞明,首任總經理則是朱彥,二者都在金融行業有多年從業經歷,朱彥還曾在公募基金公司擔任過督察長和副總經理。從2014年成立之初起,北信瑞豐的規模就一直在緩慢、曲折地向上攀登,到了2018年底終於突破了百億元大關,達到105億元,2020年一季度更是達到了133.95億元的歷史最高峰。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此後該公司管理規模就開啟了下滑模式,當年三季度即跌破百億元、回落至83.6億元,之後再也沒有重返百億水平線之上。

過去幾年,公募基金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管理總規模屢屢創下新紀錄,但北信瑞豐基金卻沒有乘上這股發展的東風。在同期成立的公司紛紛成為百億、千億級公司時,北信瑞豐的管理規模卻一直在幾十億元徘徊不前。

2019年底,擔任董事長一職5年零5個月的周瑞明離職,李永東接棒出任董事長;2021年10月,擔任總經理已經超過7年的朱彥也正式離開北信瑞豐,原國都證券總經理趙遠峰接替他成為新任總經理。有知情人士告訴每經記者,兩位高管離職的原因或許與北信瑞豐發展緩慢,股東方不滿意有關,並且離任之際“公司人員就經歷了比較大的變動”。

但頗為戲劇性的是,在李永東擔任北信瑞豐董事長3年多,趙遠峰任職僅1年多之後,2023年8月,北信瑞豐發布公告稱,兩人均於同日離任。

不僅是公司高管,基金經理的流動性也非常強。如今的北信瑞豐基金共有10名基金經理,其中有8名都是在2020年之後才開始管理公募基金產品的,平均任職年限3.62年。

據媒體報道,北信瑞豐“目前的人力資源部主管是董事長帶過來的人,但今年已離職或產生糾紛的人主要是總經理帶來的人和老員工”,因此今年員工的種種糾紛及人事動蕩,一定程度上或是受到了隨新高管而來的“派系之爭”影響。

一度發力主動權益產品,如今卻靠老牌債基獨挑大樑

北信瑞豐成立之後,先是發行了1隻債券型基金和1隻貨幣基金,接着便開始向主動權益產品發力。

2014年底,該公司的第一隻權益類基金——北信瑞豐無限互聯主題基金正式成立。這是一隻靈活配置型基金,顯然也是被公司寄予厚望,成立時的規模達到6.59億元。

不過從業績表現來看,北信瑞豐無限互聯主題在2015年拿到了49.66%的回報後,2016年和2017年分別虧損41.47%和12.83%,幾乎都是同類產品墊底的水平;基金規模也隨之大幅下滑,到2016年已經不足1億元,2017年底慘遭清盤。

事實上,從2015年3月到2017年底,北信瑞豐基金連續發行了超過10隻主動權益類產品,顯示了將權益類基金作為發展重點的布局。不過根據wind數據,這些產品中多隻都已清盤,而還在運行的也面臨著尷尬的處境。目前該公司有3隻股票型基金,合計規模1億元,7隻混合型基金、合計規模2.16億元,也就是說主動權益類產品總規模僅有3.16億元。其中規模最大的北信瑞豐健康生活主題,最新規模僅有0.88億元,其他大部分主動權益基金規模都在5000萬元以下。

此情此景,不由得讓人想起,2020年初李永東曾在媒體面前表示,“要用3年左右時間,爭取非貨幣基金規模達到行業中位水平;用6年左右時間,爭取非貨幣基金規模進入行業前1/3行列”。

相比之下,固收類產品才是一直在北信瑞豐基金“挑大樑”的存在。以該公司旗下的貨幣基金北信瑞豐宜投寶b為例,這隻產品在2016年一季度末的規模就達到26.73億元,到了2020年初一度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6.50億元。不過與北信瑞豐管理規模的發展軌跡一致,該產品隨後規模也出現斷崖式下跌,最新規模甚至已經不足1億元。

不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從去年年中開始,北信瑞豐旗下的另一隻固收類產品——北信瑞豐穩定收益債基規模節節攀升,最新規模已經超過30億元,並且今年連續發布限制大額申購的公告,近期更是宣布為了保證基金平穩運作、保護基金持有人利益暫停申購,側面顯示出市場和投資者的熱情。

作為與北信瑞豐同齡、也是該公司成立最早的產品,北信瑞豐穩定收益高度依賴機構投資者,a份額的機構投資者佔比長期在90%以上。也正因如此,在重要機構投資者突然“撤出”的2020年到2022年,這隻產品的規模一度驟降至1億元以下,也直接拖累了公司的管理規模。據每經記者了解,2019年、2020年北信瑞豐穩定收益債基踩雷了違約的“17眾品mtn001”,後又遭遇機構巨額贖回,元氣大傷。

如今,北信瑞豐產品結構失衡的問題似乎更加突出,“獨挑大樑”的債基對單一機構投資者的依賴程度也相當高,這些都為公司業務發展埋下了隱患。在一系列人資風波之後,北信瑞豐未來將走向何方?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