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逆行人生》,徐崢的心愿是:給外賣員一個五星好評吧

極目新聞首席記者 戎鈺

攝影記者 肖顥

“我們足夠努力了,所以我們值得被尊重,值得更好的生活。”

電影《逆行人生》結尾,徐崢飾演的外賣員對着鏡頭說出了這番話,其實也道明了徐崢為何要拍這部以外賣員群體為主角的電影。

8月3日,著名演員徐崢來漢宣傳由他編劇、導演、主演的電影《逆行人生》,在與江城觀眾互動時他表示,如果大家看完《逆行人生》,回去點的第一單外賣能給外賣員一個好評,就是這部電影的價值所在。

武漢路演現場

徐崢送外賣

沒有一個顧客認出他

一個45歲的失業男人,決定去送外賣。

電影《逆行人生》中,徐崢飾演45歲的互聯網“大廠”員工高志壘,他人到中年突然失業,投了1000多份簡歷都沒有找到“下家”,面對老人的醫藥費、孩子的學雜費、房子的每月貸款,他決定去當外賣員,挑戰做每個月收入1.5萬元的“單王”。

在高志壘所在的外賣站,有帶着孩子一起跑單的女外賣員,有看似很自私、實則有苦衷的“單王”,有每天開直播送外賣的小年輕,也有父子兩代一起送外賣的樂天大爺……站點裡的眾生相,背後藏着的是真實的萬家燈火。送晚了,挨罵;態度不好,差評;而最怕的,是出交通事故——徐崢說,電影里這些外賣員的經歷,都源於他和團隊的資料搜集、調研採風,基本都有真實原型。

為了讓全劇組能觀察到真實外賣員的生活和工作狀態,徐崢將外景地設置在真實外賣站的隔壁,而台前幕後的所有工作人員,都要先去外賣站體驗生活,“我帶着整個劇組去送外賣,攝影老師、美術老師、道具老師、還有我們全體演員,大家去不同的地方送,因為如果你不去自己跑,就不可能了解那些細節。”

徐崢

據徐崢介紹,在送外賣的體驗過程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細節是,“根本沒有人認出我,我不是說因為我是明星就要被認出來,而是大部分時候,大家在拿外賣時,根本不去看外賣員的臉,就只是把餐盒拿過來這一個動作。”

所以,徐崢這次特意在電影里拍了很多外賣員的臉,“我覺得每一張臉都很生動,每一個普通平凡的人,背後都有他的故事,大家真的都非常努力了,所以對自己好一點、對他人也好一點,好嗎?”

送外賣

不是簡單的體力活

除了徐崢,在《逆行人生》中飾演外賣員的幾位主演馮兵、鄔家楷、劉美含也參加了武漢路演活動,與觀眾分享自己的創作體會。值得一提的是,當憑藉電視劇《狂飆》中“老默”一角收穫關注的演員馮兵站上舞台,立刻有觀眾喊道,“老默,我想吃魚了!”而徐崢也很配合觀眾,建議馮兵盡量朝有光的地方站,“不然燈光把你的臉遮一半,蠻像老默的。”

馮兵

馮兵則冷靜地勸大家,“今天咱們先聊《逆行人生》的事兒。”隨後講述了他在山東和內蒙古體驗外賣員生活的感受,在他看來,送外賣是一項為人民服務的工作,而只要是為人民服務,就非常值得尊重。

劉美含

在電影中飾演女外賣員的劉美含反覆向觀眾強調,送外賣並不是簡單的體力勞動,而是體力加腦力的雙重組合,“你看外賣員騎着電動車‘唰’一下過去了,但其實他要看導航、要和顧客聯繫、要了解單子還剩多少時間,這是非常考驗腦力和判斷力的。”

鄔家楷

徐崢在互動中時表示,他一直都很關注現實主義題材,而“送外賣”是每個人都非常熟悉的話題,“我們每個人都點過外賣,就是拿着手機操作一下,然後手一伸餐就接過來了。但我們希望能通過一部電影,帶大家沉浸式地去送單,讓你知道一個外賣員送一單需要經歷些什麼。”徐崢相信,這個外賣員群體的故事具有廣泛的輻射性,可以與普通觀眾產生情感連接。

票房這件事

徐崢說他不會考慮

電影《逆行人生》首次曝光時,就有影評人將之與《我不是葯神》進行對比,認為兩部電影都是紮根現實、有向上的生命力。對於這種對比,徐崢表示他希望用電影傳達善意,“不管是‘葯神’還是這部片子,我們都是希望大家看了之後能感同身受。”

至於《逆行人生》能不能復刻《我不是葯神》的票房神話,徐崢覺得那不是他需要考慮的,“如果大家看了,認為這是一部好電影,那一定會帶朋友家人再來看的,所以我不用去考慮後面的(票房)結果。”

徐崢

徐崢還記得,當年他與文牧野導演合作《我不是葯神》時,“我做監製和演員,在電影上映之前,我們預估的票房大概是7億、8億的樣子,沒想到這個電影不管在哪兒都有人包場,律師、法院、病人群體、醫院……都有群體包場,真的沒有想到它會有這麼廣泛的社會性,最後票房到了三十幾億。”

徐崢毫不諱言,他的職業生涯中也拍過很多票房不理想的商業片,有時明明是為觀眾量身打造的喜劇片,但觀眾就是不買賬,“其實挺難的,到最後你就只能交給自己的直覺去做判斷。”

徐崢

徐崢期盼《逆行人生》能收穫更多的觀眾共情,“我們每個人都很勤勞,很辛苦,大家有時候真的需要給自己一朵小紅花,這個(情感)是可以打穿的,如果大家看完電影都能共情到這一點,我覺得就是勝利了。”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