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艱難破億,電影《異人之下》調侃漫威,結果卻被打臉了!

上映五天,電影《異人之下》票房終於破億!

看似是一個好消息,但也是個壞消息,畢竟都已經上映五天的時間了。更為可怕的是單日票房已經跌得不成樣子,排片更是已經跌至10%之下。誰讓它在排片超20%的前期表現平平,自然是影院經理最終不得不調低排片,這無疑讓票房是雪上加霜。

與票房不斷下滑相對應的是口碑的下滑,豆瓣評分從6.3跌至6.1,及格線是岌岌可危!

在影片中,借湘西傀儡師柳妍妍之口,還調侃了一番漫威、dc,結果自己被打臉了!

電影《異人之下》,就像年少無知的柳妍妍,不知公司為何物,自然就是被狠狠教訓了一番。

這說起來多少有點諷刺。

儘管如今的漫威也是萎靡不振,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漫威還在不斷自我尋突破着。就像最新的大片《死侍與金剛狼》,作為“漫威救世主”,單單票房上確實救了漫威。

《死侍與金剛狼》全球首周狂攬4.441億美元票房,是近些年來僅次於《蜘蛛俠:英雄無歸》和《奇異博士2》的漫威超英影片,而北美本土首周末票房2.11億美元,也是位列影史第六位,r級影片第一,2024年度第一!

而中國內地票房儘管表現一般,但也是已經輕鬆破2億,直接碾壓《異人之下》,更不要說海外票房了。

如此票房成績,《異人之下》有何資格去調侃漫威。更何況一直對標的就是漫威,想要做中國版漫威,這樣的的野心和決心是好的,但首先還是要擺正心態,謙遜低調。

電影《異人之下》,自然是想要做類型上的突破的,畢竟本土這樣的漫改電影並不多,成功者更是寥寥無幾。儘管有着經驗,但又不能因循守舊,不然在如今這樣的市場環境之下,很容易功虧一簣。

可是電影《異人之下》還是保守了。

但不得不說在視效層面上還是亮眼的,植根於本土文化體系的異能視效,有着其獨特性。可是在如今想要靠單純視效獲得成功那真是太難了。漫威都已經讓大眾出現了審美疲勞,其他視效大片也都不再具有票房號召力,所以這樣的策略風險是巨大的。

沒有把故事講好,沒有把人物塑造好,單靠視效在如今是很難有所大作為的。

當然,對於《一人之下》真正的核心也並不在於視效展現。

而所謂的保守就在於故事改編上落入了俗套,太過因循守舊。

而它的保守在於漫改電影一直都存在的難題,如何平衡原著與路人觀眾。

即使《一人之下》已經有着動畫和劇版,可是比起整個市場來說還是相對有限的。

所以,電影就想要做個突破,降低觀影門檻,但降低並不等於否定與魔改。

可結果,還是為了討好路人,就做了常規路數的套路性改編。

讓原本更具深度、層次、格局的表達,又變成了傳統的正反兩派的對抗上。

為了配合這樣的故事邏輯,選取“禍根苗”沈沖作為電影版第一部最大的反派,看上去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卻經不起推敲。不僅與原著出入較大,更是不符合世界觀的設定。

沈沖不僅能吸炁,更是能吸功,可以成為任何一個異人,擁有他們的異能。如此異能,豈不是要稱霸異人世界了,那眾人還爭奪什麼八奇技。這讓原有的設定都毫無意義了,更不要說原著中的沈沖是毫無戰鬥力的。

如此改編,不僅讓原有故事落入了俗套,更是莫名其妙,讓人匪夷所思。

自然,有了終極大boss,那麼必然要有與之抗衡的正派,最終重擔落在了張楚嵐身上。甚至為了突出張楚嵐,又肆意貶低馮寶寶。馮寶寶在影片中變得不堪一擊。且不說,張楚嵐戰鬥力大增來得突兀,如此過早地展現,讓後續內容也要跟着大幅度變動了。

在前期真正精彩的部分,一個是張楚嵐與爺爺的故事,一個是馮寶寶與徐家的故事。可是在電影中都用動畫替代,讓整個質感就大大降低了。

當然,雖然也是類似超英的故事,但卻有着獨屬於我們的傳統文化內容,但影片中只是簡單草率概括,並未進行深度全面呈現,讓該片的文化表達是欠缺的。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現代廣告內容。

另外,原著另一核心表達就是新一代異人的自我認同。

從張楚嵐到王也、張靈玉,還有諸葛青、風莎燕、呂良等,他們都是受到老一輩思想觀念的影響,失去了自我。而在歷經一次次劫難之後,他們也都一點點找回自我,而不再是盲目接受、妥協。

儘管電影時長有限,還是第一部,但是即使如此,在對張楚嵐的成長講述上沒有更多展現出他的生存困境,一直強調爺爺對他的教導,而在現實生存中表現得過於簡單草率,只是喊口號,自然最終轉變也未能引起觀眾共鳴和認同。

電影《異人之下》雖然只是系列第一部,但作為第一部作品卻是至關重要的,可是如今這樣的開頭也是讓人不敢對後續有着更高期待了。畢竟改了太多內容。這也是對後續作品增加了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