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內推實習”!花數萬元可進大廠?套路太深了

實習崗也要花錢買?

互聯網大廠內推、沒拿offer不收錢、保錄取……眼下,內推的實習機會正被明碼標價,在各大電商和社交平台成為一種商品,被炒到數千元到數萬元不等。

“內推”,曾是公司提升招聘質量和效率的工具;但近年來,一些機構和個人從中看到商機,利用大學生對實習崗位的急切需求,把“內推實習”做成了一門牟利的生意。

連日來,潮新聞記者暗訪多家求職服務機構,發現付費內推已悄然形成一條灰色產業鏈,有人靠偽裝成功應聘的學生引流,有人忙着誘騙學生,也有人靠幫學生分析內推崗真假、追款而賺錢。

“內推實習”明碼標價:

從數千到數萬元

這個暑假,北京某高校大學生陳思琪本想到互聯網公司做數據分析師的實習生,可連續找了兩個月,投了無數次簡歷都石沉大海。6月底,無奈的她諮詢了多家付費求職服務機構,“最便宜的一家也要收1.6萬,而且只能內推益普索、尼爾森、凱捷等諮詢機構,互聯網公司連這個崗位都沒有。”由於不同機構的報價差別很大,陳思琪有點猶豫,“網上都說要兩三萬,擔心便宜的這家不靠譜。”可對方卻再三催促:“暑假名額不多,一般崗位出的當天就沒了。”

6月,湖北的大三學生向陽在網上找實習時,也發現“全是付費內推”,“八大會計師事務所一個實習崗位要2900元,實習沒有補貼就算了,還要倒貼。”

大學生陳悅找實習時,則遇到一家求職機構宣稱:“提供保錄取的實習項目,100%保障匹配的目標公司及崗位的實習offer,費用9800元起步。”

網絡截圖

在各大社交平台、招聘軟件以及電商平台上,潮新聞記者發現有不少號稱“付費即保錄取”的內推實習帖。

在某電商平台上,記者以“內推”為關鍵詞檢索,彈出了五花八門的售賣鏈接。金融、投行、諮詢、互聯網、傳媒、快消等各行各業的實習崗位應有盡有,店家將其細分為“暑期實習”“線上實習”“遠程實習”“實習帶薪”等,頁面標註的售價從6元到數百元不等,且大多強調“保錄取”“走人事”。

網絡截圖

“通過內推碼投簡歷,會被hr優先查看”“校招、社招、實習皆可,全崗位都有”……某二手交易平台上,則有不少標價2元到9.9元不等的內推碼。

有人引流,有人誘騙

還有人靠“打假”賺錢

面向越來越重視實習的大學生,付費內推已悄然形成一條灰色產業鏈。

在某社交平台上,記者留意到一位網友四處發評論說,自己通過付費內推成功上岸大廠實習,可他的社交賬號頁面充斥着各大公司招聘實習生的廣告。

當記者表示正在找實習時,他隨即發來一份《遠程實習產品表》,羅列崗位多達近300種,涉及諮詢、金融、互聯網、快消、律所、廣告、建築、教育等各行業的知名公司,費用在8千元到1.2萬元不等。

同時,根據記者提供的學生簡歷,他很快給出6個線下實習崗位,並提醒“暑期名額緊張,需要多保一簽約(至少1個首推崗位+其他崗位),價格是2.4萬元,保證兩周內就被錄用。”交流中,他多次強調“與多家公司保持長期合作,付費內推的實習生在公司內有專門的領導知情、對接。”

記者諮詢的另一家名為prounion的機構則表示“如果沒時間實習,不需要參與具體業務,就可以提供蓋章實習證明、推薦信,且支持背調。”他為記者快速匹配出了某知名大廠的運營崗線下實習崗,報價2.3萬元。

通過某二手交易平台,記者又聯繫上一位發布內推信息的賣家。對方聲稱來自機構“綠燈求職”,隨後發來一套相似的話術:“我們和公司長期合作,項目組招人時會直接把需求發來。好處就是快,一周內就能被錄用、到崗。”他建議記者選擇線上遠程實習,“線上實習進入大公司的機會多。”不過,他坦言,互聯網公司沒有正式的遠程實習崗,“線上實習比較水,肯定不是官方的,就是導師帶你做手頭的項目。”這家機構報價1-1.5萬,要求“先付一半定金,尾款在面試通過後付。”

成功錄用付款截圖

一邊有人宣傳“內推實習”,另一邊也有人在號稱“打假內推”。

一位名為“實習小錘錘”的網友向記者揭發說,“‘綠燈求職’已經利用平台漏洞騙了很多學生定金,不信,你問他們能不能入職後付款。”她說,自己專門幫學生分辨內推崗真假,以及求職服務機構的可靠度,“我可以給你推薦一些羅列了綜合對比過的、學生反饋靠譜、正規的內推實習崗清單,只要66元;也可以帶着你選,陪跑避坑,是188元。”記者注意到,她還在主頁曬出不少幫學生向求職服務機構追回定金的疑似截圖。

內推簡歷沒有優先待遇

但暗箱操作可能存在

保錄取的付費實習,真能實現嗎?

記者以“內推”為關鍵詞在黑貓投訴平台檢索發現,目前,有超過4700條相關投訴,其中55條涉及“內推實習”。比如,有人投訴一家獵頭公司稱可以內推到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實習,且有留用機會,但付費48000元後,卻發現這份實習既沒有實質工作內容,也無法提供實習證明。還有人投訴稱,上海某公司謊稱可內推知名企業實習機會,收款後卻僅提供偽造的實習證明,涉訴金額超4萬元。

網絡截圖

在互聯網大廠工作近10年的資深人力資源經理張曉華告訴記者,“如果承諾保錄取,大概率是騙局。”

張曉華稱,在行業內,付費內推已不是新鮮事。大概從2018年起,就有三家求職服務機構聯繫她,時不時推薦一批實習生簡歷,但她聽說這些機構都向學生收費。在她看來,最初,這些機構的服務客群主要聚焦留學生群體,“他們有相對充足的資金,又面臨更多的信息差和渠道差。”

身為招聘方,張曉華表示確實會接收、查看服務機構推薦的實習生簡歷,“只是相當於多一些選擇,但他們沒有任何優先權。”她說,在招聘網站上接收的簡歷,自己幾乎也都會查看一遍。

她坦言,相對於第三方推薦或所謂的“內推”,在查看簡歷時,只會將優先權給予名校生,“一個實習崗,可能收到成百上千份簡歷,肯定先看‘985’、‘211’高校畢業的學生簡歷。”

對於服務機構推薦的實習生,張曉華說,錄取率大概在10%-20%,“錄取的原因是人選確實合適,不會因為被推薦而降低篩選標準。”她認為,如果機構買賣承諾實習機會,可能在憑藉錄用概率賺錢。

付費內推為什麼會在實習領域變得猖獗?對此,她認為,“可能大概率涉及私人利益,放在企業里就是舞弊行為。”她說,確實不排除公司內部人員和外部服務機構裡應外合、暗箱操作,公司內部人員收取提成的情況,“畢竟,被實習崗錄取比全職崗更容易實現。”

2021年,騰訊集團反舞弊調查部就曾協助公安機關對此類騙局進行偵查,並將公司內部參與付費實習騙局、且存在違法行為的員工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在騰訊集團披露的案例中,有5例是騰訊員工與外部求職中介合作,由外部中介負責招募實習生,然後由騰訊員工安排實習生進行虛假的遠程實習,並從外部求職中介處分得實習應聘者支付的部分費用。

當“付費內推”成為一條產業鏈,相關參與者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廣東諾臣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楊治東分析說,如果以付費內推為幌子詐騙錢財,可能涉嫌構成詐騙罪;如果存在偽造證明等行為,有可能涉嫌構成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如果過程中存在賄賂行為,還可能涉及到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捷徑往往通向的是“陷阱”

近年來,“付費內推”屢禁不止,多家公司已親身上陣打假。

“我們不斷發現有非法求職機構/求職類公眾號/個人發布付費實習的相關信息,號稱只要支付中介費就可以擁有一段實習經歷,但實際上這類崗位都是虛假崗位,同學們獲得的所謂實習證明也是虛假證明,甚至證明上加蓋的印章都是偽造的。”今年6月5日,騰訊集團發文提醒,並強調,“騰訊的所有實習崗位均不存在收費的情況,並且對此類行為嚴令禁止,所有付費才能實習的崗位均為虛假崗位,屬於詐騙信息。”

網絡截圖

7月18日,針對網上出現的打着華為旗號、需要付費的“遠程實習”、“內推實習”等虛假廣告信息,華為也發文提醒,“華為沒有‘遠程實習’、‘內推實習’等實習方式,也從未與任何第三方機構或個人開展過任何形式的實習合作。”

網絡截圖

眼下,“付費內推”之風愈演愈烈,楊治東認為,這和當下就業市場競爭激烈、且存在信息差密切相關,“目前,關於‘付費內推’的監管處罰案例確實也不多,各公司內部對此類事件也沒有非常嚴格的規範手段和處罰措施。”對此,他建議各大公司加強招聘流程的透明度,嚴格審核招聘信息,對內推機制進行規範管理;同時,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求職市場的監管,打擊虛假招聘和欺詐行為,提高公眾的法律意識。

對於想靠捷徑“卷實習”的大學生,張曉華表示,雖然理解他們的需求,但旁門左道要不得。

“為了讓自己的履歷更好看,今後更好地求職,大學生都越來越重視實習。校招時,我們確實看重實習經歷,如果有大廠實習經驗是加分項,但實習經驗也並非唯一的加分項。”張曉華舉例說,如果一位畢業生沒有實習經歷,但參與過不少校企合作項目,參加過各類校內外專業競賽,或者通過網絡自學專業技術、開發產品等,都會成為簡歷上的亮點。

同時,對於焦灼尋找實習的大學生,張曉華建議,不要將眼光拘泥於大廠,“大廠的崗位畢竟有限,找實習可以放開對公司和地域的限制,只要腳踏實地,每段實習經驗都有價值。相反,一段虛假的大廠實習經歷寫在簡歷上,如果被查出來,反倒會讓你的可信度打折扣。”她提醒,找實習也是提高自身求職技巧的過程,不要輕信“付費內推”,帶着走捷徑的心理,最終走入的往往是陷阱。

(應受訪者要求,陳思琪、向陽、陳悅、張曉華化名)

來源:潮新聞 記者 張蓉 實習生 鄧蘭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