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1世紀安全撤離》:歡迎光臨,這場“夢核電影”

插圖 | 鑒片工場 © 電影劇照
作者 | 伊夏
這兩年,什麼中式夢核、什麼y2k、什麼千禧風,越來越流行。但關於這些美學趣味的心理成因,卻比較少見到一些深入的分析。

目前我看到的,最讓我感到觸動的一段分析,可能來自一位名叫盧詩翰的博主,他說,城市不斷向遠方發展,互聯網世界不斷向你走進,你盼望着快快長大,因為只要長大就能過上沒有作業,拿着工資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玩幾小時電腦就玩幾小時電腦的日子。當然,後來的故事告訴我們,當你努力走向羅馬,而有的人直接生在羅馬。但不論後來的世界怎樣,年少時那個美好的瞬間永久刻在了心底。也正是這個瞬間,決定了你是誰。很多人說人是會成長的是會變的。no,不是的,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十八歲的那個你,往往就決定了最本源的“我是誰”。

《從21世紀安全撤離》的“中學生救世界”設定,正是在當下的懷舊迷霧中進行“亂拳打死老師傅”式輸出的一部作品。電影越瘋越誇張越飛揚,我們內心壓抑許久的感傷挫敗乃至懷疑就越得到一次明確的釋放。

很多人說,這部電影是這個暑假最“切題”的作品。80後90後等李陽導演的新作品,等過了幾乎一整個青春,終於迎來了他結結實實地把這樣一部帥氣滿分的“暑假作業”交到我們手中,讓我們“批改”。在他設定的k星里,主角團們打個噴嚏就能在20年前後穿梭,於是大家懷着中學生的心智,窺伺着成年人的陰謀,在遊戲化的設定與現實感的故事中,每個觀眾的心都在這98分鐘里被攥緊了:過去的我是否可能改變未來的我,所謂的“不要變成壞人”,到底是一個約束,還是一場空許諾?

我當然和所有人一樣,在十六人街霸、我愛我家等懷舊梗出現時被逗笑,但這部電影的高明之處在於它不是只堆砌千禧元素。有時候我很害怕網上合成的一些夢核視頻,因為那些只有空蕩蕩的老街道家屬樓,或者重複乏味的鹽汽水大白兔的拼貼,一旦看多了,也會產生膩煩。真正有質感的懷舊,一定是有新創造的懷舊,只會躺在基本圖像上大喊“我好想念”,難免顯得刻奇。

最欣賞《從21世紀安全撤離》的一點,就是它在反覆呼喚“我們不要做壞人”之後,沒有強行偉光正地扭轉每個角色大方向的成長線。有的人就是會在接近四十歲時背負家庭壓力,變成一般意義上的“壞人”,他走到“壞人”的一步步,也都不是白走的。不會為了上價值或“不忘初心”而改變成年世界的複雜度,是我很欣賞這部片子的一點。看着主角團只能在各自有限能力範圍內和“惡龍”纏鬥,我覺得每一刻我都既想拍紅巴掌,也隨時可以原諒他們低頭。

在那個無可挽回的結局裡,主角們也沒有找到事件的“最優解”。到了不需要寫假期作業的40歲,居然還有那麼多的“題目”是做不出“答案”的。我再次想起那個解析夢核的博主的另一段話:

《愛,死亡和機器人》里的《齊馬藍》,描述的問題核心也是“夢核”的核心:名滿天下的宇宙級藝術家,畫遍了整個宇宙,最後找尋到了自我——當年他只是一個泳池清洗機器人,享譽宇宙的齊馬藍不過是當年泳池瓷磚的顏色。

當年手無縛雞之力的中學生,長大後也不一定可以順順利利成為有錢有能力的大人。這部電影明明比很多夢境都要瘋狂,卻仍然清醒地,向我們指出:所有事情都需要一步步自己做出來,而完不成的那些,當我們成為必須面對的大人時,就要敢於承受全部可能的結果。

如今我反而深信了,最中二的人,所創造的世界,在某種角度來說,是最三次元,最現實主義的。只是他們的這種現實,不是蠅營狗苟,市儈污濁的現實,而是看透了不能改變的部分,咬着牙去完成自己問心無愧的部分。

我欣賞這些儘力的人,像欣賞電影里那些加入的動畫線條一樣:在該轉彎時絲滑,在該爆裂時璀璨,你生來並不是要征服這世界,你要享受它,直到你自己熄滅。

‍‍
校對 | 張力卜‍‍‍
轉載請註明版權 | 鑒片工場
我們只鑒賞有溫度的電影

一部好電影,一定是刨去娛樂後,還能具備教育意義和社會責任。——@張力卜see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