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2024年暑期檔,目前最大贏家果然還是開心麻花主導,沈騰和馬麗的《抓娃娃》。上映一周票房已經17億多了,最終預測票房將達到35億上下,不愧是沈騰和馬麗,簡直是當前中國喜劇片王炸。
不過,這部電影上映過後口碑上面爭議還是比較大的,好看是好看,但是網友評價上爭議還是比較大的。大概就是確實很好笑,但是背後關於教育方面讓人窒息,簡直是恐怖片。
網友的原生家庭又很恐怖了,網友又開始在雞娃在卷教育了,網友聯繫自己童年悲慘經歷,又要玉玉啦。
我倒覺得《抓娃娃》可以是這幾年內娛喜劇最佳,是一部真正完美詮釋了喜劇內核是悲劇的電影,不同於某玲的喜頭悲尾,《抓娃娃》通過孩子的窘迫和痛苦逗大家笑,從上帝視角看很好玩。
每個階段都各種糗事各種爆笑,但如果對於馬繼業來說,越好笑的片段對應的則是他越深的痛苦,被同學霸凌的痛苦是真,童年物質匱乏的窘迫是真,對奶奶的病的擔心是真,退貨平板栽了的愧疚傷心是真,撿瓶子的勞累是真。
笑聲最大的假葬禮對他來說是至親的離世,到最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假,他的人生好像是被人布置好的一樣,所以對於馬繼業來說,什麼都是假只有這一路的痛苦是真的,當我們咋第三者和馬繼業的視角切換時就會發現悲喜相依。
中國教育版《楚門的世界》,《抓娃娃》非常完美把本土化,諷刺了很多中國式教育中多年來控制欲強,和父母把自己意願強加給孩子的問題血淋淋的展現出來,通過一個孩子惹人發笑的悲劇。
當然,這電影確實也不是一部可以上影史的經典喜劇,還是差那麼一口氣。
口碑與票房齊飛,荒誕與現實割裂?沈騰新片確實差了點
由於電影還在上映這裡就不劇透了,可能我預期值太高了,全篇節奏挺好的,但是有幾個點可能有點不合理或者說有點草率,就像教育片里混幾個無厘頭片段,或是純搞笑混進去需要現實合理的地方,這就很不合理。
整體感覺就是把電影笑點直接給到觀眾,像量身定做的一樣,直接從上帝視角開始拍,要是代入了主角的話我甚至感到悲哀一點都不好笑荒唐,當然這是我一小段不成熟的感觀。 我踩雷的點,”奶奶”去世那段我是全程皺眉看完的,我自己單純不喜歡笑點是從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痛苦和來對比其他知道真相的人來呈現的,那我會覺得很悲哀很低級。
的確可能是站在的角度不同,但是我就是感到荒唐,連去世都可以是安排的,那麼什麼是真的,我們觀眾看到的就是真的么?
整場電影我有一點疑惑,就是它究竟是希望我們代入誰的視角,敘事上有些割裂。如果單純代入孩子視角那就不是純喜劇了那是比楚門世界還要慘的悲劇,連單純的窮都是裝的;如果視角是從上帝視角觀眾來看那的確是個徹徹底底的笑話,看着影片中夫妻對孩子愛的欺騙中的搞笑生活欺騙的片段。
觀眾會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笑了呢,是從主角逐漸發現不合理之處,是從他策劃整個調虎離山計劃,是從他徹底發現自己被欺騙隱瞞的18年人生。如果是個懸疑片這部電影我覺得會更成功。
“老大走傷悲”那是真的綳不住,“奶奶‘去世’”那我覺得一點都不好笑,還有後面的那句“李老師”,不僅把“奶奶”干破防了,還把我干沉默了,你說老馬夫婦他們出生嗎?我也想不明白這個問題。
你說對孩子好,可他倆(尤其是老馬)讓馬繼業從小就被同學看扁,家裡有錢還演窮人,純吃撐了;可你說對孩子不好,馬繼業在這“艱苦”的環境下成為了一個人才,學習、做人、處事三方面都領先於同齡人,就算不靠真正的家產,他此後的人生也不會太累。
但是這還不能跟《楚門的世界》相比,兩者性質不一樣,楚門的人生是為商業服務的,但馬繼業的人生不僅是為了馬家,也是為了他自己,同樣是圍繞着一個人轉,但原因是不一樣的。
楚門所見到的任何事物都是假的,馬繼業所見到的是亦真亦假,在老馬身上,我也能看到一些人的影子,都是提些過去的老黃曆,一邊說自己當年的苦,一邊又說我是多麼不會過日子,這也不會,那也不會。
這部片子不能純粹來當喜劇片來看,它有笑話,但都是地獄笑話。
笑了就行,不要上價值?《抓娃娃》讓多少網友“臉紅”
我相信大家在網上看到很多評價,現在喜劇都要上價值,不好笑了,最後包餃子。沒有單純的喜劇片了,但是出了這樣一部喜劇片又爭先恐後在那裡分析價值觀,哪裡如何如何了,哪裡是隱喻需要解析什麼的。
《抓娃娃》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套了喜劇片的外殼,但由於內核讓人壓抑,各種喜劇元素大多不太能輕鬆發笑。加上最後強行大團圓,並沒有給壓抑的情緒一個出口。沒法輕鬆的笑,也沒法抒發壓抑的情緒,非常的錯位。
導演的批判幾乎看不到,也並不引人深思,反而由於需要保持喜劇的大團圓,到最後會感覺有些割裂。不過,現在很多人把電影的情況上升到現實,什麼教育,什麼價值觀,什麼引導,什麼批判,那就沒有必要了。
我不認同電影教育孩子的理念,但不得不說,他們的這些近乎“恐怖”的教育方式,確實將馬繼業培養成了一個品學兼優,行動力極佳的人才。不說他705分的高考成績,在其他方面,他也被培養成了人才。
懂得自己想辦法解決困難,在面對誘惑的時候能夠堅定自己的內心,能夠通過從他爸爸那學到的經驗去戳破真相,甚至,連他長跑的這一項愛好,也是因為他爸爸每天讓他去跑五公里才產生的。
從結果上來說,你能說這算是失敗的教育嗎?但是,哪怕是長大了,他會在跑步時被丟掉的水瓶(童年的苦難)遏制住行進的腳步,你能說這算是成功的教育嗎?我覺得好像都不算…… 和馬繼業不同的是馬大俊,也就是他哥哥,他爸爸對他哥哥是完全不同的教育類型,百依百順,放養式教育,但難道他哥哥就成才了嗎?難道他哥哥就過得很好嗎?
你別告訴我他哥哥人生的失敗是因為他爸爸不認同他,就像電影里她爸爸對他的評價一樣,他連徒和走都分不清,我怎麼認同他?難道這種就算得上是正確的教育手段嗎?好像也不是吧…… 而且更加讓人絕望的是,很多人覺得這個家庭很恐怖,但打壓和控制是真的,難道那些愛和溫情是假的嗎?
“奶奶”在葬禮上的苦喊,媽媽一次又一次心疼與照料,爸爸的那些勉勵,難道都是假的嗎?很多人都覺得最後一句“你還回不回家吃飯”代表的是爸爸對他的控制,我恰恰認為這反映的是他爸爸對他的一種擔憂和愛嗎,這個情節就是想告訴你他爸爸也是愛他的嘛?
所以,這就是電影還是割裂的地方,就像他爸爸在結尾說的:“你以為只有我在控制你嗎?其實你也在控制我!”
很多人不認同這句話,因為真正控制他們的不是孩子,而是他們自己。控制他們的是他們自己的“責任心”,“愛”或者叫作“控制欲”。他們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育成才,正因如此,他們甘願自降身份,花費大把青春去培育自己的孩子,但他們又只能根據自己的經驗去培養。
馬成剛把自己的成功歸於自己年輕時的苦難,所以他用苦難去磨練自己的孩子,你能說他錯嗎?但他就是這麼成功的呀,他只是在替自己的孩子選擇一條自認為正確的路。他不是沒有採取過放養式教育,那大號不是已經養廢了嗎?
所以說,他用自認為正確的方式去花大把大把的資源,時間與努力去培養自己的孩子,卻給孩子帶來了無窮的痛苦。這是一種非常扭曲的愛,但扭曲的愛也是愛,扭曲的愛也需要付出代價。
嬉笑怒罵也好,諷刺現實也罷。《抓娃娃》終究只是一部電影
我覺得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還是不夠好,就是不夠極致吧。為了喜劇和為了現實妥協太多,這也是當前很多國產電影的問題。如果單純從喜劇片角度,也有點比不過開心麻花前幾部,雖然也有許多笑點逗得人捧腹大笑。
但是只要觀眾聯繫現實(教育問題),觀眾聯繫電影問題(羅輯和細節問題)。
比如後者,整場觀影下來漏洞和疑點很多,比如為什麼馬繼業在高考那一天才認識到真相做出反抗?真當人生是劇本安排好了呀......而且結局太倉促,有點頭重腳輕,觀眾屏息凝神老半天等知道真相的馬繼業的反應,結果他就來了個往前走釋懷了?
最讓我不解的一處,是葬禮司儀李宗恆把“吾孫繼業”的“吾”讀成了3聲,而且我也看不出來這裡想用一個錯字梗來體現司儀沒水平啊,一個大電影的拍攝過程中,參與的那麼多人里難道沒有一個文化人嗎?
但是我還是推薦去看,只有看過了才會去想為什麼會踩某些人的點,才會覺得這部影片值不值得看。
畢竟不管如何,這都只是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