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赴一場局校合作的“雙向奔赴”之約

“氣象局具體做些什麼?”“天氣預報怎麼製作出來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一次影響區域能覆蓋整個大理市嗎?”……7月21日至22日,帶着各種對氣象的疑問和好奇,雲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64名師生來到大理市氣象局進行為期2天的校外實習。

期間,師生在大理市氣象局專業技術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大理市氣象局大氣候觀測場和氣象科普展室,學習了包含農業氣象觀測、地基遙感垂直觀測、大氣成分觀測、地面綜合觀測、近地層通量觀測等二十餘套高精度氣象探測設備的探測原理和用途,詳細了解各套觀測設備的觀測原理和在揭示天氣氣候變化機理上的具體應用,以及氣象數據觀測種類、數據參數以及天氣預報製作和發布流程。

大家一起聆聽了大理山地氣象觀測研究專題講座,大理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用詳實的數據、深入淺出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比喻,為氣象專業的大學生們帶來了一場氣象校外實踐課。

師生們還來到大理鎮陽和固定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觀摩學習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分析研判、前期準備、實施作業系列等工作,並深入位於銀橋鎮磻溪村、挖色鎮康廊村、海東鎮向陽村三個建設點的氣象水環境監測網,了解氣象生態服務工作布局意義、功能發揮和服務效益情況,增加了大家對大理山地氣象及生態綜合觀測體系的區位功能的認識。

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大氣科學專業學生 孟航

實習很重要,因為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課本知識還不夠,通過實踐以後,我獲得了很多的知識。

雲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大氣科學專業學生 羅潤祺

我覺得大氣學專業是非常浪漫的專業,世人都知道風花雪月,但是只有當我們知道這些氣象原理是什麼,才能利用這些原理去為我們國家建設、氣象事業發展作出貢獻。

通過此次校外學習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們對氣象工作職能、氣象行業進展情況有了更加深入、立體的了解,激發了大家對氣象行業的熱愛,同時,也進一步弘揚傳播了大理市氣象精神和氣象文化,有助於夯實高校新青年“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決心和動力,是一場高校和氣象部門的“雙向奔赴”之約。

記者:鮑亞穎 羅曉川

編輯:韓玉婷

值周:楊丹妮 張輝

主編:李勝



文明城市建設我知道
問:什麼是全國文明城市?

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測評總分和測評方式?

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測評由材料自查、實地考察、問卷調查各佔20分、40分、40分,特色指標佔3分,共103分構成,測評數據採取材料自查、實地考察、問卷調查3種方式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