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雪怡
今年暑期檔,導演柯汶利攜電影《默殺》從已經定檔的90餘部影片中“殺出”重圍。截至目前,《默殺》已上映11天,票房破7億,是電影市場在沉寂多月後的一大“亮點”。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社會議題從來不缺少關注度。而《默殺》涉及校園霸凌、跟蹤偷拍、家庭暴力、殘障人群、性侵、宗教等眾多社會議題,自然是暑期檔當中最具話題度的電影之一。
不過,在肯定這一點意義之餘,我們還要注意到它真正傳達出的主題思想,即沉默有時候會成為惡的幫凶,甚至是刺向自己的尖刀。看見惡,可以沉默,但不能冷漠。
以惡制惡,在沉默中爆發是必然。男主角林在福用榔頭製造出連環殺人案,是為女兒復仇的惡;女主角李涵虐待女兒小彤,是過度保護女兒不被他人欺負、扭曲的惡;警官戴國棟兒子吳望跟蹤不同女性、偷拍他人,是因家庭教育缺位而瘋癲痴傻的惡……唯獨校園霸凌的小團體是赤裸裸、沒由來的惡,是影片里無數惡的源頭。
當惡發生時,旁人視若無睹、袖手旁觀,無疑是對惡的縱容。於是,惡在沉默中積蓄、爆發,推使善良的人朝黑暗裡走去,再用惡處決每一個無動於衷的人。
到這裡,很多觀眾可能也會像戴國棟詢問李涵一樣疑惑:為什麼在悲劇發生之初不報警?為什麼不求助法律?實際上,電影的背景和結尾指明了對於“女性被性侵”無法被言說的社會環境因素。
這一點,無論電影還是現實,幾乎無解。
正因如此,女性在遭遇不幸時常常選擇保持沉默。沉默又在多年以後的今天,成了另一悲劇的迴旋鏢,正中眉心。
電影本身還有許多細節值得關注。小彤與林在福的組合,讓人想起《白夜行》中唐澤雪穗和桐原亮司的關係——都在用自己的身份和行為救贖對方,在故事中起到混淆視聽的作用。
結局小彤的笑也是柯汶利與陳思誠導演的電影《唐人街探案》中思諾的笑,拍攝手法相似,意味深長,同樣令人毛骨悚然。
此外,還有沾血的飛鴿、帶刺的玫瑰冠、漂浮的船、反覆出現的千紙鶴等鏡頭為電影增添了隱喻色彩,再加上回憶與幻象畫面的交替閃回,情節結構緊湊,抓人眼球。
相較於導演的前作《誤殺》,新作《默殺》似乎有些“用力過猛”:畫面血腥暴力,部分人物刻畫扁平、極端,以及顯而易見的伏筆、猜得到的反轉、沒必要的驚悚,都讓懸疑感減少了許多。
《默殺》在助力電影市場升溫的同時,也引人不禁擔憂:全員惡人、“buff”疊滿的爽感作品還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