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想撈一把這部國產片。
黃軒、柳岩主演。
完整精細的故事、笑中帶淚的基調,相對於同期國產電影來說,這質量,應該沒什麼可挑剔了。
以至於豆瓣評分一路漲到了7.3。
可票房呢?
上映10天只收得5500萬。
觀眾不識貨?
或許。
失利的背後,所掩藏的,是我們不願直視的社會情緒
來福大酒店
01
“陳浩南”求職記
名叫“大酒店”的來福,擁擠、狹小,坐落在大醫院的後巷,鏡頭總對準的,也不過是一扇前台的小窗。
比起“酒店”,這裡更像“招待所”,有種90年代般的陳舊。
它,其實是一間癌症旅館。
來福,也是“life”的音譯,實際上,它講的是“life”的另一面,即,死亡。
住在這裡的人,往往付不起大醫院的高額住院費,他們帶着重病的親屬在這裡落腳,等着一個獲救的希望。
老闆娘小琳(柳岩 飾)操持着這家小旅館,也賺不到幾個錢。
而且,在病痛的真實壓力下,老闆、客人之間,也沒怎麼說過順氣話。
難搞的病人,繁重的工作,微薄的工資。
什麼樣的人會來這裡工作?
一個死人。
準確來說,是在社會性上被冷眼對待、判處“死亡”的那類人。
李清讓(黃軒 飾)。
正經的社會哥,東北“陳浩南”,因鬥毆傷人被判處十年牢獄。
刑期結束。
他卻發現,這個闊別十年的現代社會,並不願意給自己“臉”。
他回到十年未歸的家中,父親不認他,還被氣得昏了過去。
醒來一查,重病,急需15萬手術費。
找工作?
他連無償加班都能接受,卻被卡在了一句“請出示無犯罪記錄證明”。
借錢?
唯一一個願意搭理他的兄弟,是同樣坐過牢的辣椒,每月一千多的工資,只能在垃圾場工作。
還有一個選擇。
從前的兄弟有哥混出門道的,房地產公司老闆達基(董寶石 飾),想要低價收購“來福大酒店”這個“釘子戶”做開發。
希望李清讓卧底其中,使陰招讓這家小旅館辦不下去。
條件,就是那父親急缺手術的15萬。
於是,這部片子,從生老病死、社會性的死,走到了第三層,情義與尊嚴的“死”。
李清讓感嘆:
現在這世道
有錢才有臉
有臉才有一切
從前的“臉”,是兄弟情義、拔刀相助。
現在的“臉”,是彎腰依傍着強權、富商,借你一點光,給你一點臉。
於是,整部電影的主線,就是這看被判了三道死刑的古典另類英雄,如何在這家小旅館獲得重生。
老實說,這樣的故事很常見,甚至很“舊”。
早在1976年,香港導演龍剛就拍攝了一部類似的故事,講述一個黑幫大哥出獄後,所遇到的大眾歧視與自我價值尋找。
後來還被吳宇森翻拍為同名電影。
《英雄本色》。
但這框架的陳舊,是觀眾不感興趣的原因嗎?
不。
相比於社會大哥的求職之路,讓許多人望而卻步的其實還是這個喜劇故事的基調
被遺棄的邊緣人群,該怎麼活。
02
“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
沒錯,所謂的“黑道大哥求職”只是外殼,是影片熱鬧的那部分。
影片的重點。
則是那群居住在來福大酒店的病患們,那群老人。
作為被遺棄的群體。
他們該怎麼活着?他們看待生死是什麼樣的態度?
這些構成了影片的血肉。
也是電影中更進一步觸及的現實問題。
一個詞:回家。
電影里,有一對讓人心酸的普通母子。
一跤之後,母親重病卧床、插着管子。
兒子傾其所有,無力支付最後一道“續命”的手術。
在生存的延續與生命意志的選擇之間,老人給兒子寫了一張紙條:“回家”。
可回得去嗎?
故事結尾。
兒子不想讓母親繼續在治療中受苦,而放棄了搶救。
母親病逝於醫院。
她被帶回家的,只不過是一壇沉甸甸的骨灰。
同樣。
另一位來福中最省心的老人,傅爺(任洛敏 飾)也是如此。
這位京劇愛好者張口就是俠義、唱詞,愛耍些小文化來主持公道。
沒有孩子的他其實經濟水平比大多數住客要好,待在來福只是因為,這裡有家的氣息。
自得其樂?
也不是。
臨終之際,和他情同父子的李清讓找到了一個舊影碟機,裡面有傅爺年輕時的京劇影像,有他記憶里從前家的樣子。
於是,銀幕上,展開了一段中式夢核畫質的錄像機意識流片段。
老人的臉孔和年輕時的自己疊印。
他回到了自己回憶里水草豐沛的一個夏天。
最後一刻。
沒有架子、沒有客套,沒有了社會身份,只有一句孩子走丟般的哭喊:
“爸爸媽媽,我想回家了。”
這些將生命困境真實對待的細節,實打實地擊中了sir的淚腺。
影片里的所謂回家。
其實說白了,也就是拒絕在這個人世間繼續受苦,而回到出生前的地方。
他們希望有尊嚴、有臉面地活下去。
作為一個真正的“人”,而不僅僅是續命、“等死”的肉體。
它展示了老人們那些不為人知,或者人們從不關心的內心狀態。
而這。
恐怕才是《來福大酒店》真正的人文關懷。
可現實呢?
抱歉。
sir只能說,在這個功利的社會,我們似乎很少重視這群老人的需求。
就像影片中的強拆
達基一伙人通過喂藥害死了阿茲海默老人秀梅,並製造輿論讓酒店關門,李清讓前來對峙,但是在達基的口中,人命輕描淡寫。
物質時代,他們率先被遺忘。
你看過你媽一回嗎
所以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影片里的那場晚會。
秀梅上場。
唱了一首,唱了上句、忘了下句的《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
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
請暫時收起你的冷漠
請輕輕擁着我輕輕擁着我
最後一次給我溫柔
不禁會去想
當這些老人們人生走到盡頭,已經不再有所謂的社會功用,甚至於對整個家庭整個世界來說都變成了終將逝去的“累贅”。
是不是有時候。
我們連“假裝捨不得”,也不願去裝了呢?
03
“人生有特殊意義”
那麼問題來了,黑道大哥與病患老人又有什麼關係?
只是質疑這個社會的冷漠?
想回答這個問題,恐怕就要仔細來看很多人詬病的,看了開頭就容易猜出的第三幕。
沒錯。
《來福大酒店》的第三幕拍的毫無驚喜可言。
縱然它的故事框架、場景環境、影像風格,都是東北式的懷舊與苦中作樂。
但電影還是在面對着實的困境時,還是別過了頭去。
它佔據着“醫院後巷”,傳統養老、醫療體系下陰影的地形,卻沒能把這個問題深挖下去。
在喜劇和真實間躊躇不前。
但為什麼這樣?
或許,這和影片的創作初衷是分不開的。
癌症只是故事的a面。
而它的b面,當我們再聯繫起故事發生的地點,以及時代時,會發現,導演真正想說的——
其實是一整個東北社會的頹喪。
怎麼說?
一個關鍵道具
手錶。
影片開始,李清讓出獄,獄警找出了他的隨身物品,並拿着一塊老式的機械手錶對他說,“這表已經不走字了”。
這表是1999年的,是李清讓的父親獲得優秀教師的獎品。
如今即便壞了,但李清讓依舊把它戴在手上。
什麼意思?
或許你可以理解為,這是李清讓對父親的感情證明,但聯想起年代,以及“機械”的特質,sir更覺得
這是那個工業時代,東北人最後的榮耀證明。
只可惜。
時間早已停滯,而這樣的停滯,也發生在每一個東北人的身上。
李清讓出獄。
他沒有能力學習跟得上時代的“能力”,找不到一份“與時俱進”的工作,不得已,只能在來福大酒店裡,和一群臨終的老人帶在一起。
這群老人是誰?
傅爺的那捲錄像帶最後給了我們答案。
畫面中。
出現的不僅有曾經的院落,還有煙囪與工廠,它記錄的不僅是家庭的溫馨,還有那個重工業時代的輝煌。
他們都曾是時代的弄潮兒。
如今。
他們卻是“癌症患者”,連名字也不配擁有。
頹喪嗎?
頹喪。
導演想說的正是時間被按下停止鍵的一群人,身不由己的頹喪。
可是。
影片解決這頹喪的方式,是讓李清讓在數次《真的漢子》的音樂下,不斷在尋找“人生有特殊意義”。
什麼意義?
其實就是尊嚴,是“要讓自個兒看得起自個兒”。
現實確實無法改變。
但問題是,也不能就此放棄啊。
哪怕是把“提拉米蘇”理解成了“提”着的“拉米蘇”,但送出去了,總是一個進步不是?
哪怕是螳臂當車地抗議拆遷,可總要想法設法,讓這個世界的正義不至於被拋諸溝渠是不?
於是影片結尾。
李清讓再從警局出來時,警察幫他修好了那隻表。
“人不能總帶着個壞表,沒面兒”。
時間不會因為一隻表為暫停。
人啊,也得要有尊嚴地,繼續走下去。
沒錯。
這個結尾的確會給人一種渙散、輕飄飄、不徹底的觀感。
這裡或許有着導演的不忍。
也有着現實的不許。
就像片中有很心碎的一幕,李清讓喝醉酒在大街上被警察盤問。電筒的光照在他不體面的臉孔上,他大哭、求饒,說:
“我認罪,我想家了!”
父親不接受一個有污點的兒子,銀幕也不接受一個面對真實問題的故事。
於是只能。
重新找一個情緒化的、逸散的目標。
假裝一次正能量重生。
不過即便如此。
sir依然想推薦沒有看過的朋友,如果還有排片,以及有時間,還是可以去看一眼的。
畢竟和很多院線片不同。
它的失敗不是因為質量的差,而是創作上的可惜。
相比於工於心計。
那些笨拙的真誠,會更可愛,不是嗎?
說到這裡,sir想起來影片里的一幕場景來。
時光倒流。
鏡頭從來福大酒店拆遷,到李清讓出獄,一直往前回溯到1999年,停留在那隻當時還嶄新着的手錶。
這讓人動容。
但我們知道,這只不過,是一個美好幻想罷了。
人生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手錶也不會永遠嶄新。
但連70多歲的林子祥都尚且不放棄地聲嘶力竭,“成和敗努力嘗試,人若有志應該不怕遲。”
或許我們也可以問問自己
到底有什麼理由頹喪呢?
畢竟。
“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等死。”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就是塗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