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綜十年沉浮錄,誰在笑傲江湖?

文 | 文娛先聲,作者 | 雨落炊煙

一個仲夏夜的午後,幫助無數打工人“喜”去班味兒的《喜人奇妙夜》終於上線了。燈塔數據顯示,開播當日,《喜人奇妙夜》迅速拿下全網正片播放市佔率日冠,市佔率高達11.46%,足見觀眾對於這檔喜劇綜藝的期待。 

如果僅看正片內容,你可能會以為暌違已久的《一年一度喜劇大賽3》正式回歸,只不過,播放平台由愛奇藝變成了騰訊視頻,贊助商由京東變成了美團。但從主創陣容來看,馬東依然坐鎮c位,嘉賓是秦昊、賈冰、黃渤、高圓圓。 

2023年是喜綜ip集體缺位的一年,《喜人奇妙夜》剛一上線便斬獲多個微博熱搜,率先為喜綜賽道贏得開門紅。而從目前待播綜藝來看,喜綜也正在全面回歸,有望能帶領觀眾再次笑傲江湖。 

喜綜沉浮錄

節目播出平台換了,參賽選手的面孔同樣新舊交替,並形成了“老帶新”的組合。 

其中,大鎖與新人喜劇演員楊雨光、郭展豪組成“蔥姜蒜”組合的作品《熬人奇妙夜》,竟然與《奇葩說》夢幻聯動了。 

“白天完全不屬於他們了,晚上熬的是自由”,“熬夜為了讓自己開心,白天是為了給別人打工”,正反方來回開杠的辯論瞬間就將觀眾拽回了青春記憶,恍若大夢一場。不知不覺間,《奇葩說》已經播出10年,停更4年了。 

時間倒回十年前,一檔語言類喜劇綜藝《奇葩說》橫空出世,播放量突破2.3億,直接帶領網綜邁入元年,馬薇薇、肖驍、顏如晶、范湉湉等人皆由此走紅。《奇葩說》的出現,也令喜綜這項垂類內容漸漸被其它長視頻平台重視。 

也是在2014年,衛視綜藝相繼湧現了《我們都愛笑》、《笑傲江湖》、《我為喜劇狂》、《歡樂喜劇人》等大量喜綜,但主要表演形式只有傳統的小品、相聲。 

彼時,移動互聯網時代剛剛來臨,網綜開始崛起,漸漸削弱了電視台節目的影響力。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愛奇藝、優酷、土豆、搜狐等主流視頻網站累計上線近200檔綜藝,喜綜也迎來新的節目形式,不斷更新迭代。比如前面提到的《奇葩說》便以“嚴肅的辯論節目”為外殼,一本正經地玩梗搞笑,並按照每年一季的速度上新。 

另一邊,衛視綜藝《笑傲江湖》、《歡樂喜劇人》則延續了綜n代的發展路徑,口碑逐年下滑,《歡樂喜劇人第七季》的豆瓣評分更是下跌到3.2分,漸漸被長視頻平台的喜綜甩在身後。同時,春晚小品、相聲由於老面孔相繼退場,這些語言類節目同樣陷入了越來越無聊的怪圈。 

與衛視綜藝相比,長視頻平台為喜劇綜藝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自由空間,對於喜劇內容創作的包容度也更高,並在形式和內容上都做出了創新,衍生出了辯論、脫口秀、吐槽等形式,在當時起到了承包年輕人歡樂源泉的作用,喜綜也迎來高光時刻。 

隨後,愛奇藝接連上線了《冒犯家族》、《歡脫定律》等脫口秀喜綜;優酷上線《火星情報局》、《德雲斗笑社》、《象牙山愛豆團》等喜綜,將懸疑、團綜元素融入喜綜;騰訊視頻與笑果文化合作推出的《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喜綜進一步降低了帶動了年輕群體的破圈。 

自從騰訊視頻的《脫口秀大會3》火爆全網後,愛奇藝直到2021年10月,《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上線後,才迎來了全新樣態的爆款喜綜。這檔綜藝引入了sketch素描喜劇、漫才、音樂劇、默劇、陷阱喜劇等多種形式的喜劇,令觀眾耳目一新,第二季新增了黑場劇、偶劇等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堪稱各類喜劇形式的大雜燴,並分門別類地給觀眾傳遞最簡單的快樂。 

不過,突如其來的變故卻令喜綜按下了暫停鍵。2023年,笑果文化因為house事件影響,導致公司出品的線上節目沒有了下文。  

直到今年,為了在補充喜綜內容,騰訊視頻成立了專屬於喜綜的“笑吧”廠牌,《輕輕鬆鬆喜劇節》、《喜劇大會》、《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單排喜劇聯盟》、《haha maker百貨公司》、《非常敢想隊》等節目赫然在列,其中既有團綜,也有喜劇競演和脫口秀,節目類型多元。 

雖說《一年一度喜劇大賽3》不在愛奇藝的待播片單之列,但愛奇藝依然坐擁《喜劇之王單口季》,周星馳的加盟無疑會給這檔節目帶來驚喜,不知下一個全民爆款花落誰家。而騰訊視頻與愛奇藝的喜綜大戰也即將進入全新階段。 

喜人進階史

馬東曾經說過:“《喜劇大賽》是為了給‘腳脖子演員’一個升到腰部的機會。” 

從喜劇綜藝走出的喜劇人,也頻頻活躍在影視劇或綜藝中,推動了整個喜劇產業鏈路的發展,實現了內容反哺。 

比如《笑傲江湖》、《歡樂喜劇人》帶火了文松、楊樹林、潘斌龍等人,文松、楊樹林參演了電視劇《鵲刀門傳奇》,潘斌龍參演了《你好,李煥英》、《滿江紅》等電影。他們選擇的作品都充斥着大量的喜劇元素,與自身的喜劇人屬性較為契合。 

而《奇葩說》走出的辯手范湉湉成功轉型演員,並憑藉《繁花》的盧美琳一角被提名為白玉蘭最佳女配,還參加了綜藝《乘風2024》,並參演了爆款劇《墨雨雲間》。從戲路來看,范湉湉並沒有局限於喜劇路線,盧美琳離開黃河路的那場哭戲也令無數觀眾動容。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同樣讓更多小透明演員獲得了大量的表演機會。“一喜”冠軍蔣龍先後主演了電視劇《虎鶴妖師錄》、《特戰榮耀》、《狗剩快跑》,還主演電影《再見,李可樂》的主演,錄製綜藝《萌探探探案3》,經過多部作品的積累,蔣龍演技愈發紮實。 

季軍史策出演了《故鄉,別來無恙》、《黑土無言》、《狗剩快跑》等劇集,從北漂青年,到精明幹練的女警,再到革命女戰士,皓史成雙之後,史策讓觀眾看見了喜劇人的更多可能性。 

“二喜”冠軍張維伊、左凌峰、劉同客串出演了《慶余年2》,季軍張小婉、管樂在《墨雨雲間》中飾演兩個丫鬟,參加兩季喜劇大賽的黃金配角閆佩倫客串了電視劇《我的阿勒泰》,他們在劇中的表現都與角色無比貼合。 

整體來看,這些喜劇演員並把自己固定在喜劇範疇,而是以喜劇為原點,不斷轉型,期待他們未來有更多突破。 

除此之外,平台格外注重捆綁cp的營銷方式,比如王皓史策的“皓史成雙”cp,二人經常合體參演衛視小品,主演的電影《透明俠侶》預計將在今年上映。愛奇藝則為少爺和我、土豆呂嚴、小婉管樂定製了短劇《少爺和我》、《大王別慌張》、《千年又一回》,這三部作品出自愛奇藝的喜劇劇場“小逗劇場”。 

影劇綜聯動不僅為喜人們提供了大量的曝光機會,也令他們在娛樂圈梯隊的位置發生了微妙的改變。 

史策在採訪中被問道,“如何看待別人將你定義為腰部演員?”史策大吃一驚,“腰部演員,我們不是腳後跟演員嗎?怎麼上升了呢?”這恰恰說明,在觀眾眼中,崛起的新生代喜劇人們漸漸成為了市場的中堅力量。今年,為喜人量身定製的專屬電影《大場面》也即將上線,王天放、酷酷的滕、管樂、呂嚴皆在演員名單中,豆瓣網友稱之為“二喜團建”,這部喜劇災難片的票房值得期待。 

一個顯而易見的變化是,新生代喜劇人在影劇綜的出現頻率與日俱增,他們飾演的角色也從客串、不起眼的配角,到變為主角,如今甚至完成了個人ip影視化。他們的出現一方面緩解了喜劇人斷層發展的頑疾,另一方面也為喜劇內容生態提供了活水之源,迎合了內容領域的創新改變。 

喜綜的困局

與其他綜藝相比,以喜綜為代表的語言類節目往往面臨著更多的爭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喜綜綜 n 代的困局。 

從節目內容來看,喜劇本身就是一門冒犯人的藝術,但掌握不好尺度,就有翻車風險,各種爭議都會被放大。 

比如《吐槽大會》使用提詞器被拆穿,儘管易立競機智玩梗,“你以為提詞器是教我怎麼吐槽他們的嗎?是限制我只能這麼吐槽他們”,但觀眾依然不買賬;周琦參加《吐槽大會》時,各位嘉賓吐槽的點已經上升到了中國男籃,此舉無疑觸碰到了中國籃協的逆鱗,後來這期節目也悄然下架。 

《脫口秀大會》最受爭議的嘉賓莫過於楊笠,“普信男”的概念戳到了不少男性的痛點,這也勸退了部分男觀眾。此外,領笑員不專業,周迅未能及時按鈴,導致選手被淘汰等問題都降低了觀眾對於綜n代的期待。 

如今,雖然《喜人奇妙夜》等新喜綜接連上線,但新綜同樣面臨著綜藝太多,演員不夠用的難題。從嘉賓陣容來看,觀眾儘管希望看見熟面孔,但仍然渴望節目有所創新,比如《輕輕鬆鬆喜劇節》由徐志勝等熟面孔刷屏,自嘲外貌的老梗給觀眾帶來的新鮮感不足,走霸總短劇風的《總裁請就診》成功出圈。 

至於喜劇廠牌,雖然發展多年,但仍然存在過度依賴老面孔的問題,除了笑果文化多年來近水樓台,捧出了李誕、龐博、程璐、楊笠、徐志勝、何廣智等多位喜劇人,其他如談及開心麻花就是沈騰、馬麗,大碗娛樂是賈玲、張小斐的雙女主格局,單立人知名演員依然是周奇墨。 

正如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吳保和所說,“喜劇不是人人都能做好,更不是有錢就能做好,重點在於‘喜劇人’。”沒有體系化的培養機制,確實孵化平台和曝光渠道,都沒法形成完整的喜劇產業鏈,構建良性的喜劇生態尚需時日。 

為了打破喜綜內容重複、單一的問題,各大平台同樣捲起了創新,漸漸衍生了“喜綜+”模式。 

《我和我的家鄉》主打“喜綜+文旅”,將家鄉特色與喜綜相結合,明星親自下場為家鄉代言;《今晚有演出》通過“喜綜+劇情”消解年輕人的煩惱,每天都會重構“主題劇情”;《haha maker百貨公司》將通過“喜綜+團綜”的形式,每期通過情景演繹,針對消費者進行選品會,值得期待。 

整體來看,喜綜正在進入拐點,如何持續挖掘新人,源源不斷地為節目造血,是創作者面臨的挑戰。如今,喜綜走過十年,觀眾仍在等待新的喜綜爆款歸來,無論是觀眾,還是節目,都沒有停留在原地,至於二者能否繼續同頻共振,取決於作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