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殺》10處細節折射成與敗,豆瓣6.9分都給高了,但票房8億起跳

柯汶利導演的《默殺》爆款氣象初顯,上映還不滿2天,截至發稿票房已經超過7000萬,專業平台總票房預測,也從上映首日的4億多,暴漲到目前的8.03億。

但稍顯遺憾的是,柯汶利早在2022年就拍過一版《默殺》,這次是有投資方願意出錢,於是將這個故事“回鍋”又拍了一遍。然而這一次豆瓣評分只有6.9,而上一版7.9。

票房成功,主要歸功於《默殺》直擊心靈的校園霸凌議題、大到讓人想想不到的尺度、節奏緊湊的故事和精妙的層層反轉。但說到底,這些都來自最初的劇本打磨、那些讓人反覆回味的細節。細節折射出創作的用心,一磚一瓦的將電影填滿,大的題材和主線故事是電影的骨骼,細節鋪設、演員表現、情感表達則是電影的血肉。電影票房的成功、豆瓣評分的不盡人意,都來自於以下10個細節。(不要說網友喜歡給國產片打低分,《走走停停》就是8.0起步哈。)

細節1:反覆出現的千紙鶴

《默殺》用各種暴力、血腥的畫面刺激人的感官,帶來生理上的震撼,同時用與常規電影背道而馳的表現手法帶給人內心的震撼,比如反覆出現的千紙鶴。

千紙鶴多數人小時候都折過,裝在瓶子里、穿到一起做成風鈴,送給朋友傳遞美好祝願,在電影里起同樣作用的是反覆出現的鴿子,白鴿代表純潔、友愛、和平。

然而這些符號化的象徵,在電影里完全變了味道。片方主打的這張海報,三位主角手上握着沾染血跡的千紙鶴,更像是布滿尖牙的鐵索,扼住咽喉、令人窒息,這呼應了電影里的千紙鶴,傳遞的不是祝願,而是各種消息,幫助林在福復仇,同時也是小彤實現自己復仇大計的手段。

細節2:兩部手機

電影里有兩部手機埋下伏筆、締造反轉。一部是惠君的手機,至少前半段的劇情會讓人多少有些困惑,四個女生為什麼能惡到這種程度?害死了一個女生為什麼還不收手?前面四個人霸凌小彤、逼問手機,和後面被殺前驚詫的說手機開機遙相呼應,原來她們是想得到惠君的手機消滅證據。

另一部則是李涵老公的那部手機,前面打電話和後面的真相締造反轉,雖說《默殺》的懸疑是靠剪輯烘托,但不得不承認手機運用的很妙。

細節3:你媽勾引我爸

安琪在霸凌小彤時,說了一句“你媽勾引我爸”,如果只是電影里展現的那樣送去一杯金桔茶,不會有“勾引”的指責,畢竟李涵送金桔茶是送給學校很多人,不止校長一個。

這個細節折射出的是人性更深的惡,安琪對小彤的霸凌、逼問得到父親默許,甚至創造機會,於是才有了李涵和校長在辦公室里那段對話,懇求將女兒轉回特殊班。校長知道李涵母女看到了女兒行兇,也知道手機的存在,李涵為求自保,肯定不止送一杯金桔茶那麼簡單。所以校長不是幫凶,說他是主謀也不為過。

細節4:換冰櫃

《默殺》雖說用打亂故事時間線的方式去創造懸疑,但還是會不斷埋在細節,讓觀眾去發掘、去猜測,得到闖密室一樣的爽感,以至於每一句對白都很有用。

比如方老師退休,林在福送他回家。電影到這裡,後續方老師的遭遇還沒有交代,但對話中王傳君提出給方老師換冰櫃,並且已經將冰櫃搬上車,其實就是在暗示他要對方老師下手了。

細節5:我是在保護你啊

黃明昊飾演的吳望初看有點突兀,但這個喜歡偷拍的瘋子是個非常重要的“工具人”,他的攝像機鏡頭就是電影里的監控鏡頭,在看守所里她對李涵說的那句“我實在保護你啊”也是重要伏筆,可以有兩種理解,第一種是後面才呈現的虐待兒童行為,吳望可能是出於對李涵的傾慕一直在拍她,結果後面假意拍別人,想要虐待兒童的內容不被看到;第二種是他拍到了最後可以讓李涵脫罪的真相,這是對李涵“托底”的保護。

篇幅關係,電影里用心、可圈可點的細節就先到這裡。下面說說明顯不合情理、有邏輯bug的細節,它們折射出編劇和導演對劇本打磨不夠,也是導致評分不高的重要原因,畢竟作為延續“殺”系列的類型片,觀眾對細節和邏輯上的要求會更高。

細節6:胖保安的行為邏輯

《默殺》用角色在善惡的天平上最後傾向惡,來強調人性本惡,完成對人性的諷刺。比如滿口仁義道德的方老師,會毫不猶豫迴避伸張損害自己利益的正義;比如李涵同樣利己主義作祟,阻止女兒去救最要好的夥伴;還有那個只有幾場戲的胖保安,在怕砸飯碗的時候就會遁去,在不影響自己利益時,指責林在福比誰都大聲。林在福從警車上下來的那場群戲,所有圍攻他的人都是幫凶。

但依然很難理解,作為學校保安,看到小彤被霸凌到那種程度,難道連阻止一下的勇氣都沒有嗎?

細節7:丈夫失蹤隱瞞五年?

李涵用丈夫種的金桔、帶回來普洱茶、買東西時打電話、茶几下面壓着一家人的合影來營造家庭和睦的假象,也隱瞞丈夫遇害的事實。但是,在學校及學校周邊這個相對密閉的環境里,隱瞞一個人的失蹤容易,但別忘了丈夫是在廣州打工啊!五年音信全無,在廣州就沒有人際關係、生意往來?怎麼可能沒人追查?

細節8:就這麼堂而皇之的洗地

就不糾結李涵是如何拖着比她重差不多兩倍的屍體爬樓梯的了(我覺得不用說女性,就算是男人都很難),重要的是,整棟樓不止住着他們一家吧?埋屍後一層一層的用水洗地,就沒有其他鄰居看到?家暴時發出那麼大的聲音,就沒有鄰居好奇圍觀?帶着明顯被家暴的情緒出門,操起水果攤的彎道,李夢飾演的媽媽就沒有覺得哪裡不對?

細節9:為什麼還要接納林在福工作?

自己的女兒害死了林在福的女兒。

惠君的手機不見了但他們都覺得手機還在。

林在福始終在追查女兒死亡原因。

李涵的女兒和林在福的女兒是最好的朋友。

這麼多已知項,決定了林在福是對安琪最危險的人,為什麼還要接納林在福在學校里工作?還讓他去補那塊天窗?他腦子是不是有病?

正常人,做了這麼大的虧心事,校長不幹了,帶着女兒遠走高飛,去一個遠離這些人的地方才是正解。只能認為,電影是想展現眾生皆惡、以暴制暴、殺人償命,用虛構的地點圈起來一個沒有法制的社會,開始為所欲為。人性和邏輯都是次要的。

細節10:三處情緒反應都是錯的

身為媽媽,看到女兒遭到霸凌,被膠水固定在牆上、被膠水封嘴,但凡有一丁點母性都會抓狂吧!這一處,張鈞甯的情緒反應讓我很迷;

身為爸爸,林在福看到女兒倒地,他的抓狂、悲痛欲絕是對的,但是他一直在喊讓人叫救護車,為什麼自己不打電話?

同樣身為爸爸,校長在排練時,拉下繩索看到女兒被捆綁的屍體,為什麼會長時間凝視、如此淡定?難道第一時間補應該是將女兒放下來看看是否還活着嗎?

總的來說,《默殺》有優點也有缺點,柯汶利選擇了一個容易成為爆款的好議題,並將玻璃割臉、尖釘穿手、利剪扎喉、鐵鎚敲頭這些殘忍到讓人膽寒的特寫作為創作電影的抓手,“未成年人不推薦觀看”吸引觀眾買單,收穫票房上的成功,確實再一次觸摸到國產電影尺度的天花板。但相對功利的創作理念、劇本打磨後留下的小瑕疵,也讓《默殺》難以成為雋永的好電影。但還是要恭喜柯汶利,也樂於看到票房成功,畢竟電影市場太難了,需要賣座電影助力,畢竟除了片方和參與創作的工作人員,還有全國一萬多家影院的基層打工人們,也都指着票房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