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喜劇綜藝,難道在我家裡裝了攝像頭?

互聯網上從不缺少吵架的理由,粽子該吃甜的還是鹹的,獅子和老虎誰厲害,都是經年累月的battle話題,而有一個觀點恐怕會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現在的喜劇沒以前好看了。
每年春晚之後,各個文娛號都會不約而同地懷念起趙本山、趙麗蓉和陳佩斯,其準時程度不亞於春晚小品結尾必然出現的煽情橋段;相聲愛好者會喟嘆2005年的郭德綱多麼出色,現在的他只會拿于謙家人找包袱;而電影觀眾們對曾經驚鴻一瞥的開心麻花也快沒了期待。
至於為何會形成這種集體印象,有若干種說法,其中有一種是:在資訊爆炸的年代,觀眾們已經熟悉了喜劇人所有的套路,所以免疫了,喜劇也就不好笑了。
學委不贊同這個說法。
1.套路不背鍋
幾千年來,“套路”這事兒其實沒太多進步。
不管是現代的武俠小說,還是近些年的超英電影,如果你解構故事套路,會發現它們和唐傳奇以及希臘神話沒有本質不同,都是“英雄接受任務——踏上征途——遭遇挫折——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套路。
眾多編劇教材已經窮盡了所有故事套路
但依舊有人願意為了武俠小說和超級英雄買單,就是因為在同樣的套路下,新出現的作品加入了當代人的價值觀和日常元素,描繪了當代人的心理狀態和煩惱,這樣,舊瓶子里的新酒依舊甘甜。
喜劇也是如此,郭德綱的經典作品《西征夢》講了一個底層青年做夢當將軍的事,原版是夢裡幫着慈禧太后打太平軍,如果按原版講,現代人不會有任何代入感。
但郭德綱將背景放在了911反恐,並加入了“金髮閉眼”、“300路區間公交車回大使館”、“說河南話的小布什”等當時非常新鮮,觀眾耳熟能詳的元素,才讓老相聲煥發了新活力。
今年元旦,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年會不能停》也是如此,其套路和劉寶瑞的相聲《連升三級》是一樣的:一個局外人因為誤會誤打誤撞進入了某個團體,因為其不了解這個團體的潛規則,反而成了破局之人,打破了諸多規則,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自己贏得了不少好處。
只不過《連升三級》的故事在明朝天啟年間,而《年會不能停》發生在現在的打工人身上。
形式主義嚴重的公司規定,欺上壓下的中層幹部,為了生活忍氣吞聲的打工人,敢掀桌子的零零後,電影里的種種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都有影子,故事就自然顯得合理了。
所以,只要主創要能共情普通的觀眾,替他們或嘲諷或調侃生活中的無奈,好的喜劇就不會絕跡。
而最近《年會不能停》的編劇董潤年參加了一檔喜劇綜藝——馬東的米未傳媒與騰訊共同出品的《喜人奇妙夜》。
米未傳媒曾經推出過《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一季和第二季(後面就簡稱一喜、二喜吧),個人看來是最近幾年最優秀的喜劇競演類綜藝,所以在《喜人》播放前,學委已經拉滿了期待。
2.給打工人安了監控的綜藝
從周五放出的第一期來看,我的期待沒有落空,打工人看這一期恐怕都會跟節目組說一句:
拆掉我家的監控,謝謝。
如果你同時經歷過長期打工和長期賦閑,你一定會準確分辨出一個人到底上不上班,因為上班的人普遍有種難以用語言形容,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班兒味”。
這種班兒味讓打工人在深夜無心睡眠,並不是為了加班,而是捨不得這一天僅有的屬於自己的時間,畢竟,白天是不屬於他們的,所以他們熬的不是夜,是自由。
但經常熬夜的朋友都知道,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你得到的未必是充實的時光,相反,胡思亂想的煩亂心緒可能會如同一個又一個氣泡,讓你大腦逐漸沸騰。
這些氣泡可能是對夜宵的渴望,雖然你知道吃夜宵會胖,但真的爽啊。
於是,經過許久的掙扎,你只能安慰自己:夜宵,只是提前六個小時的早餐。
這些氣泡可能是某個貌似早已忘卻,但一個人的深夜裡就會佔據你思緒的某個前任,於是,你打開了微博/抖音/小紅書,輸入那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畢竟,古希臘有言:深夜裡,一個深情的人,申請犯賤一下,有錯嗎?
有個段子說:那些失業半年的朋友,嘴上說著焦慮,但氣色卻肉眼可見地好了起來。
之所以失業會改善氣色,就是因為失業的人擁有了熬夜的自由,他們想什麼時候睡,什麼時候睡,想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起。
扎心了
而打工人,雖然睡得晚,但得起得早啊,只能靠咖啡續命的打工人,怎麼可能沒有班兒味,怎麼可能氣色好。
這是《喜人奇妙夜》的第一個作品,通過對打工人熬夜時矛盾心理的把握,打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笑點,主創以及主演大鎖在一喜舞台上就奉獻過精彩發揮,他的作品非常善於從日常細節切入,所以觀眾們也說大鎖的喜劇是“攝像頭喜劇”。
新人組合“莎全莎美”的作品也觸碰到了打工人的痛點。
團建可以說是絕大多數打工人的演技修羅場,面對平日里工作時恨不得內心問候全家八百遍,一旦離職就會立刻拉黑刪除一條龍處理的同事和領導,團建時你卻要露出比春天還要溫暖的微笑,一副與對方相見恨晚,恨不得立刻義結金蘭的樣子。
如果說普通團建還不是最可怕的,那麼和領導旅遊一定會讓電梯里看到領導都要等下一班的打工人體驗到陪慈禧太后下棋的刺激感。
作為打工人,面對的考驗如下:
當老闆降低姿態,試圖破冰時,如何能不讓話題掉到地上?
如果陷入了尷尬的沉默,你如何重新開啟話題?
如果在交談中不小心說漏嘴出賣了其他同事怎麼辦?
如果不小心讓老闆知道了你私下給ta起的外號怎麼辦?
如果讓老闆知道了你們私下建小群吐槽ta怎麼辦?
有人說,喜劇的本質是觀眾對演員形成的優越感,看着台上的演員吃癟倒霉,手忙腳亂,坐在觀眾席上的人會感覺自己站在了智商的高地上,起碼不會讓自己陷入演員的窘境。
根據這個理論,和老闆一起旅遊的小品可以說給足了觀眾們優越感,學委看着於莎莎如同救火隊員一樣不斷化解尷尬的時候笑得也很開心。
但演出結束後轉念一想:作為既給領導起過外號,又私下建過小群的人,學委如果遇到類似的局面,該如何遮掩?
3.來自小品宇宙的回憶殺
下面再來說說第一期最出圈的作品:《小品的世界》。
如果要選出一喜和二喜最具人氣的組合,土豆呂嚴肯定榜上有名,兩個人主創的《進化論》、《父親的葬禮》等,我現在還會時不時地重溫一遍。
而這次,呂嚴更換了搭檔,沒有熟悉的土豆並肩作戰,演出前我還真為他捏了一把汗。
但結果證明,獨挑大樑的呂嚴依舊很能打,《小品的世界》創意與情懷兼備,如果說其他作品共情的是打工人,那麼這個作品打動的則是全年齡段。
網上有過一個腦洞問題:遊戲里的npc如果有意識,會是什麼樣的?
《小品的世界》則開出了類似的腦洞:如果小品里的角色有自己的人生,覺醒了自己的意識,那會是什麼樣的?
有一天,一家三口的兒子突然發現了一個驚天的秘密,他感覺始終有人在盯着自己,似乎自己是活在了小品里,因為生活中的各種細節都太像小品了。
比如,當他想和媽媽認真討論關鍵問題的時候,媽媽一定會裝瘋賣傻打岔迴避。
比如當媽媽懷疑爸爸有外遇的時候,電話鈴聲必然會不差分毫地響起,接起來後媽媽問男的女的,兒子回答:劇情推進到這,肯定是女的。
比如按下免提後,媽媽發現懷疑的外遇是爸爸資助的學生,原來是一場誤會,於是煽情的bgm響起,燈光也變得柔和,大屏幕緩緩落下,故事即將走向一個大團圓結局。
兒子也對自己的生活,或者說小品的套路發出了深入靈魂的吐槽:這麼些年,咱家遇到天大的事,也能在13分鐘內解決,回頭一看,都是誤會!
兒子就像《楚門的世界》里的楚門一樣,希望能打破這堵牆,看看真實的世界,在他揮起鎚子的一剎那,就像洪太尉一樣,引出一堆“上古神兵”。
大鎚八十,小錘四十
貓病,我驕傲~
有人花錢唱歌,有人花錢按摩~
最後的最後,媽媽為了讓兒子看到外面的世界,幫兒子舉起了鎚子,在八十八十的助威聲中砸起了牆。
煽情嗎?有一點,但前面的笑料已經讓結尾是否煽情變得無足輕重。
對於80-90後們來說,曾經的春晚經典已經烙印在了骨子裡,他們塑造了我們對喜劇的認知,甚至很多台詞和場景,已經如同膝跳反射一般刻在了我們的腦海中。
而《小品的世界》里他們的出現既是像過去經典的致敬,也是80-90後的喜劇人們的一種對未來的宣言:前輩們,我們不會忘記你們曾經給我們帶來的啟蒙,之後我們也會拿出屬於自己的作品,突破眼前的困境,砸開堵在面前的牆,創造屬於自己的時代!
好,價值上完了,讀者可以流眼淚了。
4《喜人》,形勢喜人
這期別的作品也都有各自的精彩,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希望大家都去看原片。
從一喜二喜到如今的《喜人奇妙夜》,我們見證了一個優秀的綜藝是如何給喜劇產業帶來正向循環的。
對觀眾而言,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節目,感嘆於新一代喜劇人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能力,在疲憊之餘,可以用輕鬆一笑來對抗生活的重壓。
對年輕的喜劇創作者而言,他們獲得了展示自己才華的平台,這個平台沒表演時間的限制,也沒有太多的審核規則,演員要做的,就是逗大家笑。
依靠這個節目,他們從默默無聞到擁有一定知名度,不少人在一喜二喜後要麼成為各大晚會的常客,要麼在影視劇中開始混個臉熟。
此外,還有不少喜劇人通過這個節目成為了知心好友。
我們也更有理由期待,《喜人》里的熟面孔會繼續奉上高水平的發揮,比如呂嚴、閆佩倫和張祐維。
新面孔會展示自己的才華,在喜劇界留下一席之地。
繁星六子之一的鄧帥,其他五子——張弛、王皓、左凌峰、張維伊、劉同都已經通過一喜二喜揚名立萬,鄧帥沒理由不取得屬於自己的喜劇成就。
單槍匹馬前來參賽的哈爾濱姑娘王男,也在處子秀中展現了不俗的實力,一個人演出了打工人的喜怒哀樂。
總之,祝所有選手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最佳實力,也祝屏幕前的我們能有一個歡樂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