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改變世界: 這些經典絕唱影響了無數人!

導讀:又是一年申請學校、選擇專業的留學好時機,一些家長和學生顧慮“文科無用”,靠藝術興趣吃飯更是不現實。今天,AAE(美國英文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English,簡稱AAE)特分享幾個勵志的音樂故事,希望能打破你對於專業的偏見:

1、Charity songs(慈善歌曲)

《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他們知道現在是聖誕節嗎?》)、《We are the world》(《四海一家/我們就是世界》)、《明天會更好》(Tomorrow will be better),這些廣為傳唱的知名歌曲,誕生背後其實是巨星義助非洲大饑荒的慈善之舉:

30年前,非洲發生了本世紀以來最大的一次乾旱和饑荒(聯合國稱這次大饑荒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類災難”),20多個國家上億人受到飢餓威脅,埃塞俄比亞(Ethiopia)在一段時間內,是世界饑荒的代名詞,全世界都在呼喊“救救非洲”。

(1)《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 ?》(《他們知道現在是聖誕節嗎?》)

看到非法人民吃不飽飯,英國歌手鮑勃·吉爾多夫(Bob Geldof)坐不住了,但自己又拿不出多少錢,於是他擔任召集人,聯合數十位當紅藝人以Band Aid名義的共同演唱,將義賣所得援助非洲饑民,《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他們知道現在是聖誕節嗎?》),這首英國音樂史上最暢銷的歌曲由此誕生。

由於歌曲的性質及首次創舉,義賣籌得了可觀善款(據報道是800萬英鎊),全部捐給了非洲災民。國際社會開始重視非洲嚴重的饑荒問題,也啟發了世界各地的音樂工作者,各類的慈善義唱風氣至今依然不息。

(2)《We are the world》(《四海一家》)

《We are the world》(《四海一家/天下一家/我們就是世界》),這首慈善歌曲就是由《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帶來的創作靈感,如果細心品嘗,可以很容易地發現兩首歌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當時,受到英國人製作並演唱公益歌曲用來支援災區的感召後,美國音樂人也開始搞事情:

一生獲得過70多項格萊美獎(Grammy Awards,與電影類的奧斯卡金像獎、電視類的艾美獎、戲劇類的托尼獎共稱為美國年度四大娛樂獎項)提名的金牌音樂人昆西·瓊斯(Quincy Delight Jones),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與萊昂納爾·里奇(Lionel Richie)等等,共有40多位當紅歌星,參與了被譽為流行音樂史上非常有意義的活動——“為了非洲”(USA for Africa),共同完成了《We are the world》 。

不分膚色、不分種族、不分曲風派系的《We are the world》,單曲的發行量至今無人超越。此次,為非洲籌到了上千萬美元的善款。

此外,有趣的是在中國廣為傳唱的《明天會更好》(Tomorrow will be better),也是模仿《We are the world》群星為公益而唱的模式創作的。

2、Benefit performance(義演)

繼公益歌曲之後,鮑勃·吉爾多夫(Bob Geldof)和米治·尤里(Midge Ure)還發起了名為Live aid——“拯救生命”的慈善義演,這場大型搖滾樂演唱會,旨在繼續為發生在埃塞俄比亞的饑荒籌集資金。

當時,全世界最紅的搖滾巨星們幾乎一一亮相,一個個風格迥異的大牌明星、樂隊相繼登台,這是世界音樂史上難得一見的奇觀,堪稱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陣容最豪華,永遠不可複製的一場演出。

演出一直持續了16個小時,並通過全球通信衛星網絡向100多個國家播出了實況,估計總共吸引了15億左右的電視觀眾。

來自遙遠的中東——阿聯酋總統謝赫·扎耶德·本·蘇丹·阿勒納哈揚(Sheikh Zayed Bin Sultan Al-nahayan),這位大酋長看了Live Aid的現場直播,激動得不能自已,宣布自掏腰包,捐贈100萬英鎊。

英國皇室,也派出成員參加了當天的倫敦場演唱會。這次大型搖滾樂義演活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最終為非洲國家籌集了驚人的善款(據報道有1億美元左右)。

鮑勃·吉爾多夫(Bob Geldof)也因此獲得英國女王封為爵士。挪威、英國和愛爾蘭議會聯合提名他為1985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關於當時的演出現場有多火爆,電影《Bohemian Rhapsody》(《波西米亞狂想曲》)中也會部分描述:其中,全片的高潮,就是結尾,皇后樂隊在Live Aid的精彩演出。

3、Magnificent feat(壯舉)

面對非洲大饑荒,音樂人通過公益歌曲收入及義演活動作出了實質性貢獻,在音樂史上堪稱壯舉。

其實,選擇音樂作為專業學習,並非不靠譜。還記得電影《Music of the Heart》(弦動我心)的經典情節嗎,小提琴課面臨著被取消時,女老師聯合家長、學生等相關人士舉辦了一場愛心演出,最後學生們又能學習小提琴課了。

結束語

“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不該是你選擇的決定因素,或者說判斷一個專業是否值得,最着眼看的不該只是短期的就業前景。因為社會是變化的,“熱門專業”也會變成“冷門專業”。像電影《無問西東》呼籲的那樣,遵從內心的學習興趣才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