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閻建鋼建議 創作者要迎接精品短劇等市場趨勢

本報記者 倪兆中 上海報道

電視劇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見證了社會文化的變遷與發展。從業30多年的閻建鋼,親歷了電視劇從單一的藝術門類到多元化的交流平台的轉變,見證了劇集從短篇到長篇再到精鍊回歸的過程,感受到了觀眾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的角色轉換。

在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電視劇不再局限於客廳的電視機前,而是躍然於每個人的掌心之中。智能手機的普及,讓觀劇成為隨時隨地可享受的文化盛宴。觀眾不再是沉默的旁觀者,而是通過彈幕成為劇情的積極構建者。加上當前大火的ai,劇集發展勢必又要迎來新一輪變換。

面對不斷變換的新形式,從業者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用什麼樣的手法創作?《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在第29屆上海電視節上,導演閻建鋼提出,電視劇從單向藝術傳遞的媒介,變成了創作者與觀眾之間互動交流的橋樑,精品短劇將成為未來市場的一大趨勢,而面對新技術,創作者要敞開懷抱去迎接。

播出平台從電視台到手機

從20世紀80年代初讀中戲導演系起,閻建鋼經歷和見證了電視劇發展變化。他還是學生時,接受的教育是,電視劇是一個藝術門類,一部電視劇就是一部藝術作品,這種理論一直支撐了幾十年。然而到今天,電視劇的特性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閻建鋼說,以前,電視劇主要的傳播平台是傳統電視台,觀眾必須按照電視節目的預告時間收看。現今,智能手機成為觀看電視劇的主要工具,觀眾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劇集。

區別於傳統的單向輸出,手機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他們不僅僅是電視劇的觀看者,更成為了劇情的參與者,可以通過彈幕對劇中情節、人物和主題表達自己的看法。在短視頻、短劇中,這種特點更加顯著。

“電視劇的創作者,如編劇、導演、美術、燈光等,從屏幕上被觀眾看到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在和觀眾產生交流。”閻建鋼認為,今天的電視劇已經不僅僅是單向的藝術傳遞,這種互動使得電視劇成為一種交流方式,創作者與觀眾之間形成了一種雙向互動。

載體的變換,讓觀眾看劇變得越來越方便,劇集對於觀眾的含義也在發生改變。閻建鋼說,“劇”一詞這兩個詞完美地揭示了當前電視劇的特性,觀看劇集已經成了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你很難想象一個年輕人,不讓他看手機、不讓他刷劇,他的日子怎麼過”。

中短劇集或成趨勢

劇集長度的變化,某種程度上其實也是中國電視劇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按照早期標準,9集以上為長篇電視劇,3到8集為中篇電視劇,1到2集為短篇電視劇。但是後來電視劇越拍越長,動輒40集起步,七八十集的電視劇也是家常便飯。

閻建鋼回憶,他的第一部獲得飛天獎最佳導演獎的劇集僅有八集,相當於今天的短劇。後來的電視劇越拍越長,主要還是商業廣告的介入,“一部劇集,在傳統電視台播出時,少於30集就會影響到它的傳播周期,周期越長,對於觀眾的刺激次數越多,廣告效應才越好”。

最近兩年,各大平台推出一大波優秀劇目,贏得市場和口碑的雙豐收,諸如《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漫長的季節》《新生》。相比於過去四五十集的劇集,這些劇集都不長,只有12集。

為什麼現在集數又開始往回縮?在閻建鋼看來,多個維度都發生了變化,比如網絡平台收益方式多元化,年輕觀眾群體對傳統方式冗長的敘事不感興趣,他們習慣於快節奏和高密度的故事情節,甚至通過倍速播放電視劇。

閻建鋼說,觀眾的這些反饋促使創作者思考如何製作吸引觀眾、避免觀眾倍速播放的劇集。因此,“精品劇”概念應運而生。精品劇一般較短卻精緻,並且能夠在短時間內抓住觀眾的眼球,這種趨勢將在未來佔據重要位置。

與此相關的是,電視劇的評判維度也發生了變化。閻建鋼指出,過去評判電視劇的唯一標準是收視率,但是今天,評判維度變得多元化了。各大平台都有自己的熱度系統、站內熱度,還有某些劇集或者演員在社交媒體上的粉絲量。不同的熱度維度反映了觀眾的多樣化需求和喜好。

就此,閻建鋼提到了自己導演的《人生之路》的異例。雖然該劇在電視台的收視率很高,還拿下了收視率冠軍,但其網絡熱度值並不高。就此,他也在不斷思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到底如何才能讓一部劇既有高收視率又能獲得高熱度值?這成為了他當前面對的課題之一。

當然,也有一些熱度值很高的劇,一段時間以後能記住其故事情節的人寥寥無幾。閻建鋼強調,考慮一部作品不僅是當下的熱度,更要關心其生命力和長尾效應。好的作品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比如路遙的小說《人生》,即使在幾十年後依然能夠煥發出震撼人的力量,這就是源於作品的生命力。

要敞開懷抱迎接新技術

隨着科技的進步,ai技術對電視劇行業的影響越來越深遠。對於這個新物種,閻建鋼一直積極關注。他分享了兩個具體例子,展示ai技術的革新及帶來的衝擊和挑戰。

第一個例子是某公司在極短時間內,通過ai把劇中由演員飾演的歷史人物,用真實圖像做了替換,這種生成技術超越了傳統的換頭技術,且效果明顯不錯。第二個例子是一部40集電視劇的音樂製作,通過ai技術在24小時內完成了融合全球知名作曲家風格的音樂創作,極大地縮短了製作周期。

這樣的技術顯然影響了導演的思維和創作方式,過去只需在後期考慮的因素,現在從創意階段就要考慮。面對新的科技,閻建鋼認為需要敞開懷抱迎接,而不是抵制。雖然目前ai技術不足以完全取代創作者,但它的影響力不可忽視。

閻建鋼說,電視劇創作是一種創意性勞動,創新性的東西還是要靠人來完成。今後,ai將進一步成為創作的工具,導演們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學習新技術,在開放的心態下迎接變革,以保持創作力和競爭力。

“技術革命不僅僅改變了具體的製作工具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帶來了導演語言和思維模式的變化”。閻建鋼說,未來的創作必須從一開始就考慮技術因素,這種轉變要求導演們不斷學習和適應新的技術和趨勢。

這種新技術對拍攝帶來的益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閻建鋼提到,在拍攝項目中,尤其在宏大場面的再現上,例如古戰場的拍攝,過去依賴人力,現在更多依賴技術手段,這不僅提高了製作效率,也開拓了創作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技術變革也帶來了新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閻建鋼認為,每個人在面對技術的革新時都需要保持開放和謙虛的態度,不斷更新自己的認知,以便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變化,以開放的姿態迎接新的創作方式和潮流,才能在不斷變化的行業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編輯:張靖超 審核:李正豪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