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中途島》是不是一部好電影? 這背後是一個標準問題

抽空看了《決戰中途島》,本來想寫寫自己的感受,結果在豆瓣發現對於這片子有一點爭論,那麼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說我看的感受,電影的劇情流暢,特效精彩,演員的表演也是到位的,幾個小段頗為感人,尤其是還有致敬中國遇難平民的部分,我認為還是不錯的。

但同時我也意識到,這部影片對於相當多數的中國觀眾來說,是有觀影障礙的,就是它是基於太平洋戰爭的歷史,尤其是美國的軍史來展開的。而由於戰後中美之間的戰爭,以及我們所處的社會主義陣營,對於這部分歷史其實是不了解的。

別的不說,光說人名,中國人大概對日本這邊的東條英機、岡村寧次、土肥原賢二這幾個名字更耳熟一些,畢竟是侵華日軍的高級將領,但是對於日本海軍的山本五十六恐怕也就是停留在名字上。

至於什麼南雲忠一、山口多聞,恐怕就不太了解了。

而美國這邊也一樣,我們知道巴頓、艾森豪威、麥克阿瑟,尼米茲或許還有人知道,但是野牛哈爾這是誰?麥克拉斯基又是誰?這些可能在美國是家喻戶曉的英雄,但是對於我們來說真的太陌生了。

於是觀影的時候就導致一個問題:腦子會不停地想這人是誰。

好在我去看之前對中途島戰役做了點功課,算是勉強知道大多數人的情況,但是像貝斯特這角色,我還是不認識。

我甚至看到有的女生抱怨,說看了半天都臉盲了分不清誰是誰。這恐怕是真的,因為都是白人帥哥,又都穿軍服,所以看了半天就是一幫外國人打仗,飛機大炮突突突。

另外一方面,對於軍事知識也得稍微有點理解,比如說航母和戰列艦是什麼關係,深水炸彈為什麼炸不到潛艇,魚雷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怎麼回事,航速風速的關係,那飛機都掉下去了為什麼突然向上躍到甲板上。這些如果都不懂,看到一些情節會有點莫名其妙。

尤其是有一個細節,約克號航母被打殘之後運回來修,說是要三個月,結果尼米茲一句話就72小時修好了,這事兒如果不解釋,給人感覺是修理部門的人拖洋工欺騙領導,到底克服了啥困難就72小時修好了?

在這裡我得感謝一下豆瓣的電影榨汁寫的《萬字歷史彩蛋全解析》,我強烈建議去觀影之前最好先看這個影評。

其實這部電影遇到的問題並不新鮮,比如復聯繫列對於看過全部系列影片、劇集的觀眾,當然是非常讓人激動的巨作,每一個人物都有出場和歸宿;但是對於完全沒看過的觀眾來說,恐怕就會覺得有點亂,至少誰是誰有點搞不懂。

同樣,現在很多人說《少年的你》多麼好,但是我對比自己看過的《學校風雲》就沒覺得,相反覺得還不如老片子,但是90後們沒看過《學校風雲》,因此反而把《少年的你》說的天上有地上無,這也談不上有什麼不對。

只不過,到了《決戰中途島》這部,很多人就開始表示接受不了了,在他們看來,只有符合自己審美和知識範圍的影片才是好電影。

所以這就有一個問題,如果這部電影的文化背景我不了解,是不是這就不是一部好電影了呢?這樣說來很多歷史上有名的經典,因為時移勢遷,是否也就不算經典了呢?

推而廣之,很多從海外泊來的東西,甚至是一些文化風俗,因為你不懂,跟你知道的不一樣,所以就一定是不好的么?

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吧,至少應該允許各種不一樣的存在,這樣才是一個包容的社會。

至於這部電影,我仍然認為是一部不錯的電影,7.5分應該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