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哏兒都”來了,《國家寶藏》天津期今晚播出

在地當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車的天津——向北,聚天下之粟;向西,致天下之貨;向東,通舟楫之利。獨特的地理位置,也孕育出天漢之津的不凡之景。6月22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四季將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播出第四期。本期節目將走進天津博物館,由國寶守護人劉學義、陳龍、常遠分別帶來《雪景寒林圖》,翡翠蟈蟈白菜,“小蘑菇”的日記本的前世今生。

劉學義問道終南山習水墨丹青

范寬僅存於世的五幅古畫得以重逢

被譽為“宋畫中無上神品”的《雪景寒林圖》由北宋畫家范寬所作,畫身近兩米高,一米六寬,要用三條絹才能拼成。畫中的雪後秦隴山川彷彿是一座巨大的紀念碑,站在畫前抬頭仰望,大山仿若要傾倒而來。是怎樣的情懷胸襟才能吞吐這一座座高山?在這幅“巨碑式山水畫”典範之作的前世傳奇中,劉學義將精彩演繹京城翰林圖畫院年輕的畫師許道寧。對范寬傾慕已久的他,來終南山下苦心造詣三月,誓要習得偶像的妙手丹青。三個月過去,許道寧能否習得作畫要領,又是否能領悟范寬“師古人、師造化、師本心”的三重境界?

雖然《雪景寒林圖》中的高山看起來難以接近,但范寬偷偷給後世的欣賞者們留了條“尋山之路”,將賞畫變成了一場奇妙的沉浸式審美體驗。而在今生故事中,“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項目組則帶來了多條不一樣的“尋山之路”,他們不僅讓范寬僅存於世的五幅古畫得以重逢,也對從戰國到清末的12405件繪畫作品進行了搶救性整理。這項搶救工作如何展開?其中又有哪些講究?“大系”成員們將在節目中帶來獨特分享,講述如何把這項“簡單”的工作做到極致。

陳龍變身玉器作坊老闆學治玉

“白菜”何以是“國菜”

從一塊不甚完美的玉料,到人人喜愛的國寶,玉工將玉料中黃褐色部分巧妙地雕刻成傷痕,呈現出白菜凍傷的狀態,於是便有了這棵“凍白菜”——翡翠蟈蟈白菜。轉瑕疵為特色,化腐朽為神奇,翡翠蟈蟈白菜的製作過程不禁引人猜想,這背後經歷了怎樣的故事?在前世傳奇中,陳龍將實力演繹玉器作坊老闆楊金璧,帶來他與學徒戴奎三向玉工姚大師學習治玉的故事。

挺闊脆爽的白菜是中國老百姓最親切的蔬菜之一,不僅因為口感甘甜,還在於白菜諧音“百財”的美好寓意。從藝術價值到實用價值,白菜在科學家的視野中也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今生故事中,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王曉武將做客節目,從農科視角解讀翡翠蟈蟈白菜,講述白菜培植進化史,詮釋白菜的“國菜”地位。

常遠穿越時空演繹祖輩戰火中的青春

“那兔”作者帶來種花家感人故事

在“哏兒都”天津,當地人的骨子裡自帶幽默,渾身上下是包袱。在抗美援朝時期,天津人甚至把“包袱”背到過戰場上,這些故事就記錄於“小蘑菇”的日記本中。“小蘑菇”是相聲泰斗常寶堃的藝名,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天津,“小蘑菇”和怹的作品幾乎家喻戶曉。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小蘑菇”主動請纓,加入第一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這段經歷也被他記錄在這本日記中。在前世傳奇里,從未見過自己大爺爺的常遠,將如何演繹家中這位德高望重的長輩?他老人家在抗美援朝前線又有過怎樣的經歷?翻開“小蘑菇”的日記本,讓我們走進“最可愛的人”。

七十三年前,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文藝戰士們,用優秀的文藝作品為最可愛的人們帶來過歡笑與安慰;七十三年後,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把他們的故事繼續講下去。在今生故事中,動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的作者林超將分享“那兔”抗美援朝篇的創作心路歷程;並通過多件抗美援朝時期的優秀文藝作品,展現文藝的力量,弘揚和傳承人民藝術家精神。

九河下梢天津衛,三道浮橋兩道關。本周六(6月22日)19:30《國家寶藏》第四季第四期走進天津博物館,在三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里坐觀津流南北,笑看百年滄桑。

©2024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