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爛兒? | 睡前聊一會兒
分類:娛樂頭條
瀏覽數:3029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們,晚上好。
又是一年畢業季,感傷之餘,“那些畢業也無法捨棄的破爛兒”也引發不少共鳴。書的護封腰封、電子產品的包裝盒、護膚品空瓶、廢棄的數據線……不盤不知道,一盤常常令人感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爛兒”。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愛囤東西,並不新鮮。每個家庭,或許都有捨不得扔東西的長輩,有那麼一些“隱秘的角落”。可能是冰箱縫裡、柜子側面,存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塑料袋、編織袋,大袋套中袋、中袋套小袋,重重疊疊。問,就是還有用;扔,指定跟你急。犄角旮旯里,甚至能翻出年歲比家裡孩子還大的物件。用過的藥瓶子被改造成調料罐,油桶里裝上了大米,回想生活中見識過的各類腦洞大開的舊物改造再利用,再品《我的阿勒泰》里那句“鹽罐不要動,裡面是洗衣粉”的台詞,可能會讀到更多生活味而非糊弄學。“物盡其用”的傳統生活哲學,曾經物資匱乏練就的慣性,成就囤積這個“全國統一家庭習慣”。如今,拾起破爛兒的年輕人,大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架勢。有奶茶袋重度愛好者,將花里胡哨的奶茶袋子整整齊齊碼在一起,蔚為壯觀;有文藝青年,把電影票根、景區門票分門別類放在收藏冊;更有愛鞋人士不舍鞋盒,一個一個摞得齊人高。除了這些尚在正常範圍內的“藏品”,有的則已稍許離譜:商品標籤、衣服吊牌、糖紙、泡麵蓋子、奶茶杯子……在社交平台的分享中,可以說,只有大家想不到的,沒有年輕人囤不了的。網友曬出收集的泡麵蓋。圖片來源:瀟湘晨報
總愛吐槽“囤破爛”的年輕人,怎麼也活成了同父母一樣的“收藏藝術家”?“雖然不知道以後能不能派上用場,先攢着肯定錯不了”,實用主義擊中了不少人的命門,家裡就這樣慢慢多出了不少東西。質量好、顏值高的購物紙袋,送朋友禮物時正好用上;外賣多送的一次性餐具,家裡來客時就少了收拾的煩惱;電子產品的包裝盒簡約大方,“爆改”一下就是全新的收納盒。雖然大多數時候,被遺忘可能是這些物件更普遍的命運,比如,留了一抽屜家用產品說明書,機器故障時卻習慣線上求助;旅遊景區買的雨衣,帶回家準備應急,卻常年壓箱底。以備不時之需的“時”似乎總是難覓,但逐漸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正在通過這種習得的省儉,慢慢建構自己生活的秩序。只不過,日積月累的分量,難免讓人在搬家時懷疑人生。有的圖實用,有的是為生活留痕。學生時代攢起來墨水用盡的筆芯,滿滿當當的筆筒,就是努力過、拼搏過的最好見證;奶茶店、咖啡店的聯名款紙袋、杯套,連同“快樂水”一起,構成生活的“小確幸”;電影票、景點的門票甚至一頓餐食的消費小票,定格了與友人、戀人共度的美好時光,也留下好好生活的證據……有人說“一個人的一生,似乎就是他/她用過的、正在使用的和從未使用但業已擁有的東西構成的。”賦予物品以使用價值之外的生活美學,允許他們成為日常生活的點滴詩意,每拾起一樣東西,就彷彿喚醒了一段記憶。很多看似普通無用的東西,即使會隨着時間流逝褪色、泛黃,卻依然被人們視若珍寶,原因正在於此。“放手一個無用之物,就騰出一點空間。處理一件多餘之物,就減少一份負擔。”近些年,“斷舍離”概念走紅,不少人追捧這樣的“輕盈人生”。還有人分享經驗,扔掉一個無用之物的最佳時刻,是擁有它的第一刻,比如,拆開包裝盒的一瞬間,換下手機殼的當下。但話說回來,如果這樣的收集提升了對生活的掌控、對美好的感知,誰又能說是“為物所累”而不是“不物於物”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爛兒? | 睡前聊一會兒”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