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電影《小鞋子》: 溫暖感人的故事裡, 藏着父母的教育方式

文 |暗香

把完善的教育遺留給子女,乃是最好的遺產。——(英)司各特

《父親的格局,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這本書里,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成年後的王陽明,因在大太監劉瑾專權時上書直斥劉瑾的惡行,被發配到貴州。

這讓發配途中需要經過南京的王陽明非常愧疚,他擔心父親會呵斥自己。沒想到回家後,父親王華並沒有因為此事而責備兒子,只是簡單的寬慰了幾句。

為了安慰兒子,王華還特意聘請南京一位有名的雜質演員,在家表演戴頭盔翻跟頭。

高難度的動作讓王陽明驚嘆不已。表演結束後他問演員:“你是怎麼做到的。”

演員回答:“其實也不難。只要在翻跟頭的時候,腳跟站定,牙齒咬緊。”

王陽明這才明白,父親原來是要通過雜質告訴自己一個做人的道理:立定腳跟做事,咬緊牙頭做人。

正是在父親這種大格局的影響下,才有了後來王陽明的“龍場悟道”。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個睿智豁達,胸有丘壑的父親,絕對是孩子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伊朗電影《小鞋子》,用同樣簡單樸素的鏡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想教育好孩子,父母以身作則就夠了。

完美的教育,是父母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電影《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它是導演馬基德·馬基迪執導的一部伊朗電影。講述的是貧苦人家的孩子阿里,因不慎丟失了妹妹的舊鞋子。為了不讓經濟拮据的父母為難,兄妹倆商量好共穿一雙鞋子,直到父親有能力買起一雙新鞋子,並為此不斷努力的故事。

該片曾入圍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豆瓣上更有超過23萬網友,打出了9.2的高分。

為什麼一雙舊鞋子延伸出的故事,能引起大家的共鳴?我想除了主角阿里和妹妹身上展現出的純真、樂觀、善良,還有他們的父母,在困境中不抱怨、不退縮,努力創造新生活的內心力量。

1. 家境可以貧困,但精神上一定要富足

阿里家裡很窮,窮到兄妹倆每人只有一雙鞋。

妹妹的鞋子被哥哥弄丟了,兄妹倆就只能換着穿一雙鞋子去學校。窮到五個月付不起房租,要被房東口氣粗暴的謾罵。

可當女兒不解地問爸爸,家裡沒有糖了,喝茶時為什麼不用清真寺的糖時,爸爸卻告訴女兒:“這些是清真寺的糖,他們是出於信任才交給我們的。

言下之意,做人要講誠信,千萬不要辜負別人的信任。

阿里的爸爸薪水微薄,妻子身體又不好,家裡還有三個孩子要養。他除了按時上下班,平時還會接些像給清真寺搗糖塊之類的零活補貼家用。

按人的慣常思維,大塊的糖敲碎後,從中取幾塊自己用,別人也不會發現。但阿里的爸爸卻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有些便宜,不能占。佔了,就會失去別人的信任。

古人云: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

正是因為父親的言傳身教,才讓阿里在見識了富人區的繁華錦繡後,沒有起任何艷羨和貪婪之色。因為他明白,這是別人的東西,與自己無關。

2. 條件再艱苦,也不要放棄善良

電影《小鞋子》一開始,並沒有直接交待阿里的家庭背景,而是通過修鞋匠手裡一雙已經脫膠的鞋子,告訴我們這是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

接下來通過阿里和妹妹的對話,房東態度蠻橫的催租,我們知道了,在這個經濟窘迫的家庭里,阿里和妹妹都只有一雙鞋子。妹妹的鞋子被阿里放在菜店門口讓人當成廢品收走,妹妹以後就沒有鞋子穿了。

這個時候,兄妹倆面臨一個選擇:一是告訴父母實情,在挨一頓打後,由父親借錢給妹妹重新買一雙鞋子。還有一種辦法,就是不讓爸爸媽媽知道此事,兄妹倆以後共穿一雙鞋子,直到月底爸爸發工資。

兄妹兩個選擇了後者。不是怕挨打,而是怕爸爸知道後為難。

就這樣,兄妹倆每天輪流穿一雙鞋子去學校。

由於時間緊張,在上下學的過程中,他們必須快速奔跑才能保證另一個人不遲到。

哥哥的鞋子妹妹穿在腳上太大了,換鞋期間,她經歷了鞋子掉臭水溝的委屈,怕被同學看到時的緊張擔心。哥哥也因為屢屢遲到,被老師幾次批評。學校領導甚至警告他,如果上學再遲到,就有被開除的危險。

面對如此窘境,兄妹倆在找到了那張弄丟的那雙鞋子後,卻沒有第一時間就要回來。只因為他們發現,穿着妹妹舊鞋子的那個小姑娘,家境竟然不如自己。

小女孩有一個盲人父親,靠賣自己家裡烤的麵包為生。這讓兄妹倆同時選擇了沉默,儘管他們眼神中仍有不甘。但,他們選擇了善良。

這不是他們天生大度,而是影片通過一些細微的鏡頭,一直在提醒我們:

雖然阿里一家生活在貧困中,但阿里的父母,從來沒有忽略過身邊的弱者。做了好喝的湯,媽媽會盛出來一份,讓阿里端給隔壁上了年紀的鄰居。大有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的豁達和通透。

心中有愛,才能發現愛。

阿里和妹妹從父母那裡學會了關心和體諒他人,同時也收穫了來自小女孩的友誼,這遠比富人區那個缺少父母陪伴的小孩要幸福。

3 面對困難最好的辦法不是抱怨,而是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阿里的父親雖然掙不了大錢,但面對生活的巨大壓力,他從來沒有抱怨過。影片中他唯一一次發脾氣,是在妻子自己生着病,還掙扎着下地洗毛毯後。

他擔心妻子干這種重體力勞動,會加重病休。

其它時間,他一直在想辦法賺錢養家。清真寺的活他認真完成,絕不沾染手裡的一顆糖塊。別人送給他一套淘汰下來的工具,他馬上想到可以用這套工具,去富人區幫人修剪花園或者打農藥。

美國心理學家曾對150名很有成就的人的性格進行過研究,發現他們都具有三種優秀的品質:一是性格上具有堅韌性;二是善於為實現自己的目標不斷進行成果的積累;三是很自信,不自卑。

阿里的爸爸,無怨無悔地承擔著一個父親和丈夫的責任,阿里也在用實際行動,彌補自己弄丟妹妹鞋子的過錯。

他先是自己去尋找,確定鞋子找不回來後,就跟着爸爸到富人區去攬活。後來得知參加比賽有可能為妹妹贏來一雙新鞋子,就哭着找到體育老師,央求他讓自己參加比賽。

在整個比賽過程中,他始終在努力奔跑,哪怕被其他同學故意推倒,他也沒有停下比賽追究對方的責任,而是一直朝着目標前進。

雖然最後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與夢寐以求的運動鞋失之交臂,但他對家人的愛,感動了熒幕前的每一個觀眾。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困難,不同的是有人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人卻只知道抱怨,把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卻從不主動解決問題。

羅曼·羅蘭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電影《小鞋子》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也沒有華麗優美的語言。它展現給我們的,只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人家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裡,阿里一家正在接受貧困的考驗。雖然現實非常殘酷,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也沒有忘記關心他人,而是一直在奔跑中努力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這,就是影片傳遞給我們的精神力量,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END

今日話題:

朋友們,關於這部電影你們有什麼想說的?

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